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一.引题,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谜语故事。传说古时候,一场大雨阻隔了四个路人。四人便躲在路边的一座破庙里避雨。雨停后,正待继续赶路,其中一人提议道:相逢是缘分,不如我们四人联诗一首,作为纪念。众人纷纷响应。第一个放下挑子,说:“雨后瓜红果绿。”第二个道:“抬脚锦绣前程。”第三个摇头晃脑:“满腹四书五经。”第四个扛起锄头,抬脚便走,留下一句:“懒得听你哼哼!”四人相视一笑,便各奔前程。大家猜猜,他们各是什么身份?

雨后果绿瓜红,(卖水果的)

抬脚锦绣前程。(做官的)

吟诵四书五经,(读书的)

懒得听你哼哼。(种地的)

师:是啊,几个素昧平生的人萍水相逢,尚能留此打油诗一首以志留念。而一千多年前,两个挚友的离别,更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名篇。(板书课题——别董大)

二.熟读古诗。

1.读课题 (1)师读课题 (2)齐读课题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

4.指名朗读

5.师:请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适当的停顿(示有间隔的诗作)。(配乐)

6.学生再自读

7.指名读

8.小组读

9.全班齐读

三.依据注释自解

1.师:现在老师发给大家的,是一份有关本诗的背景资料。请同学们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资料所提供的内容,对照注释,自己尝试解释古诗。

(1) 学生自学

(2)师: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反馈。

(3)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离升州作》,引导学生自读,体会诗中表现出来的惆怅满怀的离别之情。

离升州作

宋 •王安石

残菊冥冥风更吹,

雨如梅子欲黄时。

相看握手总无语,

愁满眼前心自知。

(5)(示别董大)师:好友离别,的确难分难舍,愁绪满怀。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而真正的朋友应该怎么办?

生:给董大鼓励

生:劝导他,安慰他。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别董大》,看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生齐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能不能围绕“莫愁”这个主题,劝一劝董大呢?

(生反馈)

(6)出示《别离曲》,引导学生自读,体会诗中表现出来的豪情万丈的离别之情。

别离曲

唐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

不洒离别间。

仗剑对尊酒,

耻为游子颜。

(生朗读、释大意)

生:人生是有希望的;但要你自己去挖掘、实现。

六.劝慰董大,振作向前

师:面对离别,人们态度不同,结局也不同。我们再来读一读《别董大》,想一想,如果你是董大,经过高适这一番苦劝,你又会怎样说?如果你面对董大、高适,你又想说些什么?

(1)生齐声朗读全诗。

(2)师:请你在小组里以董大的身份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小组讨论)

(3)学生反馈。

七.师总结:

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在那样难舍难分的离别之际,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着实让人佩服。那么,等一会下课后我也要和你们这么出色的同学们说再见了。在分别之际,同学们又想对老师说什么呢?

(生反馈)

八、布置作业。

附:资料

董大名叫董庭兰,因在家排行老大,故称董大。是唐玄宗时代京城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赏识与宠信。但是后来京城开始兴盛胡乐,而董庭兰只善于演奏古琴,受到冷落。他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他的好友高适给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诗人高适一直怀才不遇,直到52岁才出任为官。但在他报国无门的三十年间,并没有消沉,反而写出了大量杰出的边塞诗和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高适为董大送行的那天,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天色昏黄,大雪纷飞,夕阳被染的惨白,北风呼啸,寒意刺骨,南归的大雁在北风中艰难地飞着。此情此景,更增添了分别时的凄凉悲苦。于是高适劝慰董大说,不要为以后找不到知音而发愁难过,天下的人都认识你,你一定会找到好朋友的!

课后反思:

诗言志,学生读诗,即与诗人对话,倾听诗人内心激情的涛声,感悟诗人心中的琴瑟之情。《别董大》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中透露出高适那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被世人广为传诵。由于学生涉世不深,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给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赏读带来一定的障碍。为此,我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但在课堂中,从学习反馈来看,一开始,学生仍然游离于诗情之外,滞留于诗所描绘的情节中,很难与诗中作者进行直面对话,也很难真正与诗人当时的情感产生共振。曾为此陷入苦苦的思索,在随后的反复研读中,突然眼前一亮,假使揪住诗中的“愁”展开研究性阅读,是否可打破教学的疆局,带着学生深入到感悟的盲区呢?再试果然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整首诗的一个浓缩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感悟的空间非常大。教学中从“愁”入手,由“莫愁”而达到高潮,并选取了相应的诗作和古筝乐曲辅助,进行拓展感悟,可谓是悟得诗情的一条捷径。因为诗人有一颗积极奋取的心,由点带面,课例至此可谓水到渠成,在研读“莫悉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时,前次的尴尬已荡然无存,与作者直面对话,感情共振之忧迎刃而解。可见学生的成功感悟,“触发点”的选择是关键,只有找准了“点”,才会有深深地“感”和切切地“悟”。

    相关推荐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 《别董大》、《赠汪伦》教学设计 别董大 高适 《别董大》课文 别董大 古诗 别董大的意思 别董大的诗意 《别董大》教学札记 别董大名师教案 古诗别董大教学反思 《别董大》作者简介 古诗别董大的诗意 四年级语文别董大说课设计 四年级上册古诗别董大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别董大》教案 四年级语文别董大的说课设计 别董大译文及主要内容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别董大 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别董大课堂教学实录 古诗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 古诗三首:夜泊枫桥、别董大、暮江吟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小升初语文试卷(古诗词解析):别董大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别董大课后练习题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整册教案《古诗二首《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别董大》练习题精选 《董宣执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案: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北师大版《别挤啦》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特别的作业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案教学设计 《董宣执法》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教科版《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28《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之一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 《差别》 教学设计 《差别》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下《特别的作业》教学设计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两例 教案教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特别的作业》教学设计 《别挤啦》教学设计 《别挤啦》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 《别挤啦》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特别的作业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