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暑假作业

2015届高三语文暑假试题(模拟试卷)

小编: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多种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请归东都。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 唱:倡导

B.贼将史思明来寇郡 寇:侵犯

C.惟尔所适 适:适应

D.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B.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C.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D.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

B.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

C.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

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长江万里图

【明】杨基

我家岷山①更西住。正是岷江发源处。

三巴春霁雪初消, 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 人今漂泊尚他乡。

烟波草色时牵恨, 风雨猿声欲断肠。

【注】①杨基原籍蜀中,因仕江左而定居吴中。当时官场黑暗,仕途波折,诗人经历颇为坎坷,于是写此题画诗。②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屈原在《离骚》中声明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忍心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2) 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邻居吴老先生

叶圣陶

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呢?

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句话。

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

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我是老了,无所谓,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

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昨天他说了,我当然顺着他,说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赶了出去,我们还不是钻头觅缝想办法,最好挤上头一班下水船?我们为什么不回去?你想,人家是动也没动一动,死守在本乡本土,当顺民,当小汉奸,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哪儿还说得嘴响?我们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吃尽辛苦,跑了几千里路,跟着政府内迁来的,我们是义民谁说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总之没有错,我们是义民。地方上什么事啊务的,还不该由我们来承担?就是说两句公众话,我们当然也特别有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回去?

我虽然跟他们吴氏父子一样,家乡还在沦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没有想到将来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权益,像任夫先生说的。我想这个想头有些妙,一时说不下去,只见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够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

两天过去,吴老先生好了,可是从此以后,太阳虽好,再没见他晒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种着两盆石斛,以前几乎见我一回说一回,石斛这东西滋阴,清内热,煎汤喝是最妙的饮料,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走,哪怕多花些脚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贵了,这些话,现在也不再说了。

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宫赶花会,四月初八望江楼看放生,有什么应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来就气吁吁的躺在廊下那张竹榻上,见着我或是他儿子,往往说:成都确也不错,成都确也不错。有时还加上说:只是菜吃不惯,吃了足足六个年头还没有惯,样样要加上些花椒面和辣子,还有葱蒜,简直是跟舌头鼻子为难。

门前有挑着树苗卖的,随便讲价讲成了,他老先生买了两株橘树苗。他叫他儿子种在院子里,他在一旁相度,两株该距离多少远将来才可以各自发展。种停当了,他坐下来,自言自语道:开花,总得七八年,结果,总得十来年吧。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人闻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

从橘子谈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说除了橘子、广柑、苹果、龙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层厚皮包着颗核儿,单单忘了长肉。他说他们家里有两株大枇杷树,每年结上五六担,红毛白沙,个儿有核桃大,甜得胜过冰糖,冰糖没有它那股鲜味。他说现在是采枇杷的时令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朝我说:叶先生,古人说到处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人不比树木,树木生根在地里,移动不得,人当然可以到哪儿住哪儿。我迎合着老先生的意思。

你看,这儿四川这么多的人,打听他们的祖先,都是旁的地方来的。他们来了,住下了,一样在这儿成立了家室,长养了子孙。老先生说。

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时擦掉他掌心的土。

吴老先生低下头,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轻节义。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从家乡来的表兄随便的一句话,吴老先生气得大病了一场,并由此对家乡的地名感到羞惭,表示再也不说回家乡的事儿。

B.作品前半部分借助我与任夫先生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并巧妙地体现了吴老先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

C.吴老先生融入当地生活,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但一直不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

D.作品注重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吴老先生买橘树苗叫儿子种在院子里,表现出吴老先生从巴望回家乡到要以成都为家的变化。

E.作品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

(2)作品开头写吴老先生晒他的手提皮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中的吴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品为什么以吴老先生喃喃念着文句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革命军》的小册子,作者为年仅十八岁的青年邹容,书前并有章太炎作序。由于此书宣扬反清思想,向来鼓吹反清革命的《苏报》特地刊文介绍,并获得广大回响。然而对清政府来说,此举不啻叛国行为,于是派员前往逮捕邹、章二人。

据章太炎于坐牢期满出狱、东渡日本后所撰的《邹容传》记述,当时他正在整理学社事务,且志在流血,所以不肯离去,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原本已从后门逃跑,躲在一英国传教士住所,但听说章太炎被捕下狱,立刻到衙门自首。

后来,这对忘年之交以平民的身份与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法庭当庭对质,痛斥朝廷的腐败。虽然清政府想以毁谤朝廷大逆不道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们凌迟处死,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与租界当局的干预下,只得分别判处邹、章二人两年及三年徒刑。审讯结束后,章太炎与邹容被送回牢房,不想沿路观者如堵,章太炎见状,即高声吟道:风吹枷锁满城香,都市争看员外郎。回到牢里,他还与邹容互吟诗相赠。不久,邹容因无法适应狱中恶劣的环境而病逝,章太炎则刑满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曾聘章为总统府高等顾问。章太炎看出袁有称帝野心,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然而章疯子的名声,由此传开。

章太炎就是这样喜欢特立独行,当听到有人说他是疯子和神经病时,他非但不以为忤,还赞成对方的说法,自认是神经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时,曾有过一段演讲: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近来传说某某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时,因愤怒而绝食以示抗议。由于正逢隆冬,滴水成冰,绝食两天后,他又冷又饥,躺在床上已奄奄一息。门人朱逖先、吴承仕、钱玄同等闻讯,纷纷跑去劝他进食,但从早到晚,不管大家怎么劝说,章太炎都摇头不理会。

就在无计可施时,吴承仕突然灵光一闪,问:您比祢衡如何?章太炎两眼一瞪,哼声道:祢正平(祢衡)怎么比得上我?吴承仕于是告诉他,刘表欲杀祢衡,但自己不想背罪名,所以将弥衡送到黄祖那里,让他下手当恶人;如今袁世凯比刘表更厉害,因为他不需利用黄祖那样的人,就可让先生(指章太炎)自己把自己杀了。龙泉寺软禁中的章太炎一听,赶紧从床上翻身坐起,斥道:这是什么话!众门人见状趁机苦劝,并拿出荷包蛋等章太炎爱吃的食物,终于让他恢复了饮食。

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最早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书籍。书出来后,胡适特地送一本给章太炎,并在封面里写上太炎先生指谬,署名胡适敬赠。其中太炎和胡适二词右边都加条黑线,表示是人名。然而,章太炎不懂新式标点符号的应用,所以看到自己名字旁的黑线,即骂说:何物胡适!敢在我名上胡抹乱画!继而发现胡适两字旁边也画一黑线,这才笑说:他名字边也有线。就彼此抵消了。

章太炎晚年居住上海时,离家五十公尺之外,即找不到路回来。偏偏他又记不得自家地址,只能沿途问人,其问法是:我家在哪里?被问到的人,常当他是疯子。某次,他从南京返回上海,由于家人记错班次,没接到他,他只好雇一辆马车,并告诉车夫说:到我家里。车夫无法,只好在街上穷兜,转了半天才被家人寻获。此外,章太炎也不会用钱,只知一张钞票可用一次。所以他叫佣人买烟一包,给五元大洋;儿子想买大衣,他给五元大洋;后来要在苏州盖房子,他也只拨了五元大洋。

( 选自《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民国成立后,章太炎自日本返国,担任孙中山的总统府枢密顾问。宋教仁遇刺后,因参与讨袁活动而被袁世凯禁锢。]924年脱离国民党,并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从此以讲习为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赞助抗日运动。后病逝于苏州。(《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②在《革命军》中,邹容开宗明义的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历史上的今天》)

③《革命军》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孙中山赞誉它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的作品。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著文说:《革命军》诚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可见其宣传鼓动力量之巨大。(《历史上的今天》)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苏报案中,章太炎因为志在流血,所以才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到衙门自首,是因为听说章太炎已被捕入狱。

B.章太炎在审讯结束后回牢房的路上,见围观的群众很多,于是高声吟诵诗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唤醒民众反清的意识。

C.章太炎对别人称自己为神经病非但不以为忤,还自认就是神经病,是因为他认为只有特立独行的人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成就大学问、大事业。

D.章太炎性格开通,并不固执己见。听到劝说有理便停止绝食,看到书中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就体现了这一点。

E.邹容在他的《革命军》中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得到了包括章太炎在内的许多革命志士的积极响应。

(2)本文是章太炎先生的传记,但文章开头为什么却写了邹容之事?请结合全部材料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作品中章太炎的哪些革命行为可能让人们觉得他是神经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章太炎听说别人称他为神经病时,他并不以为忤,并自认是神经病。请你结合对神经病内涵的分析,谈谈你对章太炎的这种态度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出乎意料,周汉民没有________,反而对敏感的区内金融改革试点畅所欲言。他坦言自贸区的细则很快就要出来。

②从巨头到中产,以战略转型为名义的裁员正在全球进行。而在国内,尽管大多企业对裁员___________.但也有门户网站传出了有关企业瘦身的消息。

③我们不搞无谓争论,但涉及大是大非问题,涉及政治原则问题,决不能________,更不能退避三舍。

A.含糊其辞 闪烁其辞 讳莫如深

B.闪烁其辞 讳莫如深 含糊其辞

C.讳莫如深 闪烁其辞 含糊其辞

D.含糊其辞 讳莫如深 闪烁其辞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情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并将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训练(15)答案.乡愁:)怀乡之情诗人见眼前画中的万里长江,想到这滔滔江水正是来自故乡巴蜀的春雪融水,不禁勾起诗人满腔的怀乡之情。痛苦:对官场经历的厌倦与痛苦。厌倦官场,自己却仍然漂泊尚他乡不能归去。??

9.本诗运用了直接抒情与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2分)直接抒情如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表达自己漂泊他乡不得回去,而且离开家乡竟如长江万里之远的哀愁。(2分)借景抒情是最后一联,诗人见烟波草色而生根,闻风雨猿声而断肠,借烟波草色和风雨猿声之景,抒发厌恨官场而又漂泊万里,无法回乡的愁苦之情。(2分)

10.(1)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11.(1)解析:答B给3分,D给2分,A1分,C、E不给分。

(2)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方,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③用细节开头,初步显示吴老先生的思想性格。(每点2分,意思结即可)

(3)①吴老先生是一个眷念故土的普通百姓,他曾急切的巴望着回去。

②吴老先生正直爱国,因为家乡被日本人评价为最出色的中国人,他痛心失望,以提家乡名为耻,

③吴老先生重视气节。尽管思念家乡,但他不愿回去与那样的家乡人为伍,还有结尾的那句话(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①人物形象上,表现吴老先生对世风的不满,形象更别丰满; ②情节结构上,暗示家乡人轻视节义的行为,与前文呼应;③思想内容上,以普通百姓正直爱国反衬家乡人深化主题;④情感表现上,借吴老先生之口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1)C(3分) E(2分) A(1分) 解析:A项,志在流血前有且字,表明原因并非一个;B项,唤醒民众意识无依据;D项,看到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与性格开通和不固执己见没有关系。

(2)①有助于了解章太炎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②章太炎因为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而受连累,这就自然简捷地引出了主人公。③展示邹容的思想倾向,有力地烘托了章太炎先生的形象。(每点2分) 解析:先立足全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题干要求思考答题;可从塑造形象角度,结构角度考虑其作用;注意一定要结合材料,一定要有分析。

(3)①在苏报案中,因为事业在身,且志在流血,不仅不肯逃离,还要坐等巡捕前来捉拿。 ②在法庭上受审时不顾生死,而大声斥责清廷的腐败。③在审讯结束回牢房的路上向沿路的围观群众高声吟诗。 ④准备执丧杖,穿麻衣,到国门痛哭,以哀共和将亡。(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①审题目明确鉴赏的方向:章太炎身上革命行为②审要求明确鉴赏的角度。③审文本找出答题区间。

(4)①为追求进步与真理不顾个人安危的牺牲精神。 ②面对牢狱之灾仍能表现从容的乐观精神。③在艰难困苦面前要具有百折不回、孤行己意的顽强精神。 ④能想能说非常议论的无畏精神。 (以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⑤我认同他的这种态度。1分)要想成就非常之事业,当然要有非常的精神和行为,(1分)章太炎正是在别人不理解他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最终成为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和学者。他的这种态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借鉴意义。(2分) (最后一点,有其他理解,只要不脱离这种精神,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①审题目的明示了解探究的角度是对章太炎的看法;②审题目的暗示作者写此文的意图,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苦难与误解。

13 D 坦言即不含糊,退避即闪烁 14.D 15.C

16.①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 ②民俗也随之发生变化③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推荐

    新高三语文暑假作业模拟试题 2015届高三上学期暑假作业过关测试语文试卷 2018届高考三模语文押题试卷 最新高三语文暑假作业的模拟试题 2017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江苏省) 高三语文暑假试卷 2017届高三语文5月份模拟考试卷(湘潭市) 高一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8月暑假测试语文试题 泰安市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17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江西省) 河北省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17届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山东省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3届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暑假模拟试卷练习 初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2017届高考语文五月模拟考试试题(武汉市) 高三语文暑假实战试卷 高三语文暑假过关试卷 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 高三语文暑假复习试卷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卷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三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三) 三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文科模拟语文试题参考 高三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 高职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上语文暑假练习试卷 2015高一暑假语文作业试题精炼 陕西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二暑假作业语文试题答案2015 2018年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中考初三语文模拟试卷(一)部分试题 2015届高三下学期语文暑假作业精选 高三语文暑假复习试题 小升初语文试卷:模拟试题六 语文模拟试卷(3) 小升初语文试卷:模拟试题二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暑假联考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月一模考试题 暑假初三语文试卷 日照市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济宁市有答案) 2014中考模拟试题语文卷 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月一模考试题 高二上语文暑假试卷 山西省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淄博市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试卷例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三) 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高一上语文暑假试卷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测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部分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附答案) 高三下册语文期末的模拟试题 2018届高三语文摸底考试测试题 2016届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题(鲁人版) 江西省赣州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精选2015高一暑假语文作业练习试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卷 高三1模语文试题 2017延边州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试卷练习题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试卷 2015高一语文暑假作业试题精选(全国)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三) 高三语文下册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练习试卷 高二语文暑假复习试卷 2017届高三语文同步测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年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高一语文暑假复习试卷 2016届高三语文同步测试题 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五 潍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暑假作业试题精选 2016届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附答案) 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四) 2013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3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卷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 2017届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