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

小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完整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3: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迅速梳理小说的情节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章的写法,制造悬念。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对话描写。

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以学生诵读课文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一篇外国短篇小说《安恩和奶牛》,首先我们来看一篇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诗写牧童的天真活泼、共同牧放生活中的喜悦,与对牛的深厚感情,更从怕卖牛输租上,反映出剥削的残酷。此诗主旨在于揭示租税繁重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但却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全诗除结尾两句点明这一主旨外,均集中于叙述田家牧牛的情形,体现了田家对牛的深厚感情。结尾两句与前面略带轻松情调的叙述,构成强烈的对比。全诗在“但恐输租卖我牛”的叹息中戛然而止,读来怅然若失,深为农家的命运担忧。本词道出了牛的勤劳与辛苦,表达了对牛的爱慕之心。有时人们关心的是牛的使用价值,很少关心牛的精神需求。《安恩和奶牛》就是一篇出人意料之外的好小说。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故事,来感受小说的精彩描写。

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关于作者

v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v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希默兰的故事》(1898—1910)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简朴但健康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当地剽悍粗野的民俗乡风。《希默兰的故事》一共包括34篇,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三:预习检测

(一)需要掌握的字词

腼腆miǎntǎn锃zèng瑕疵xiácī翕xī臀tún茬chá

踌躇chóuchú茸róng锱铢zīzhū嶙峋línxún窘jiǒng

多音字

liāo撂起 jiān中间

撂 liáo撂逗 间 jiàn间隔

liào撂地

(二)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情节

解答:这篇课文篇幅非常短,约两千字,情节也很简单,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

四:分析文章结构

提示: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划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是小说的情节的开端部分: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写安恩和牛在集市上。

第二部分(2-10)是故事情节的矛盾发展部分,写老太太两次拒绝想要买她的牛的顾客。她明确表示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第三部分(11自然段之末尾)故事的高潮及结局。写老太太解释为什么不卖牛的原因。

五:分析研读第一部分

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

2:举例说说描写老妇人的语句(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是小说的情节的开端部分: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写安恩和牛在集市上。第一句“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写故事发生的地点: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人物: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

第二句“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此句中“孤独”已经交代了文章的重点,这头奶牛是孤独的,为文章末尾做了铺垫,埋下伏笔。

“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这几句是关于老妇人的外貌描写,通过外貌描写我们能够得到如下信息:衣服旧但是干净,说明她勤快);蓝裙带着土味说明她与土地接触密切,劳作不停;戴褪色的头巾,(说明她是节俭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可以看出她是爱美的人,虽然生活贫困,但是她却能让贫乏的生活充满光辉)。

“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年纪大了,但是干活却飞快)。

“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这句看似随意,却有深含义。前面我们读出人物生活的艰难,但是艰难之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热爱音乐,而且凝神倾听,这是一位具有高尚趣味的女人!她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也许这一切对她来说是美的生活,她满足于这种生活,那她身边的奶牛大概也得到满足了吧)。

“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这句是更大的场面描写,既是一般市场上应该有的嘈杂,更是文章主人公所乐意享受的声音。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老太太安闲得享受着集市上的一切,她应该是得到了她要的一切。但是矛盾由此开始,因为这里是集市。人们以为到这里来的都是做买卖的。

六:课后练习

1:形近字注音:

埕chéng程chéng锃zèng 裎chéng

褐hè褐色 揭jiē揭开喝hē喝水

2:解词造句:

腼腆:旁若无人::瘦骨嶙峋:熙来攘往: 锱铢必较: 扬长而去: 刨根究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且研读了第一部分的内容,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理解小说剩下的两部分内容。

二:解读探究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这一部分对奶牛的形象描写(有关牛的信息)?

2:作者在这一部分设置了什么样的悬念?(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解析:第二部分(2-10)从“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可是老太婆安恩摇摇头说:‘这头奶牛是不卖的。’”这是故事情节的矛盾发展部分,写老太太两次拒绝想要买她的牛的顾客。她明确表示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第二自然段是对牛的形象描写。从“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可以看出它和主人的关系密切,“依偎”写出了奶牛对老太太的信任和依恋。

“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此句就交代出奶牛的精神世界里去了。从文章末尾我们知道她为什么有这样的精神状态。

“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以上几句交代了有关奶牛的信息:它年龄大了;出身高贵;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它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这一段简直就是写奶牛的赞美诗,它舍弃了子女,做出了情感上的极大牺牲;它吃的是草,奉献的是奶。

第三自然段“它是一头好母牛,而且显而易见已经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不久就有人来端详它,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句子的前半部分总结奶牛是好母牛,已经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这是对于奶牛的一般的物质方面的看法。后半句引起下文:有人要买它来了。这是一个过度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可以看出安恩太太不仅自己能够干净利落,对待自己的奶牛也是照顾的周到仔细,她对待奶牛就象对待子女那样,将它洗刷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里我们很容易读出安恩太太对奶牛的 爱心。看似不经意间透露出巨多的信息。这就是好的文章是耐读的,有韵味的。

第四-第五自然段写安恩太太第一次拒绝要买奶牛的那个男人。

第四段共三句话,第一句那人询问价格,那人的问话很有意思,先道出他的主要意思,然后才是称呼。第二句是对哪个男人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神态描写,仍然是没有离开他的对奶牛的价格的关心。对待奶牛用挑剔的眼光,说明他是真正的喜欢上了这头奶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褒贬是买家。第三句写那个男人的言语,并没有引起她的在意。“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我们也会产生疑问,怎么?人家要买你的奶牛你竟然不搭理他,为什么呢?

第五段三句话,写安恩拒绝卖牛。第一句是语言描写,用了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式,毫无回旋的余地。第二句写安恩的神态、动作,以此表明不卖是肯定的。第三句写那个男人依恋不舍的离开。

这是第一次拒绝要谈买卖的事。

第六到第十段是写老太太第二次、第三次拒绝卖奶牛。同样的事件作者却写得不同。作者寥寥几句,写出了买家屠夫的无礼和大咧咧的形象。“喂,这头母牛多少钱?”显然开始的一个“喂”字,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屠夫与上边的第一个买家是不同的。不同的顾客的表现得到的也是不同的礼遇。对待前者老太太是谦恭,对待后者老太太简直可以说是傲慢的拒绝了。

对第三个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的人,老太太同样坚定的拒绝了。

这样一个巨大的悬念就产生了。老太太为什么不卖牛呢?原因是什么呢。作者冷静的叙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解析文章第三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11自然段之末尾)故事的高潮及结局。写老太太解释为什么不卖牛的原因。

第十一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有过度的作用。引起下文。

第二句话,写有个遭到拒绝的人又回来出了一个简直令人难以拒绝的大价钱。这时候,老太太“有些窘迫不安”,因为她知道自己给别人造成误解和麻烦了。

十二到十七自然段,写那个人对老太太提出疑问。“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是你自己的奶牛吗?”“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这些问话中,有猜测,有疑问,更有不满。问话的语气也更加的强烈。

十八自然段写老太太收拾绳索,准备回家。

十九段卒章显志,揭示主题。“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原来是这头奶牛太孤单了,牵它来是让它与同类聚聚,散散心的。

到这里,文章戛然而止。我们明白了许多,也会有很多的思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三:讨论文章的主旨

讨论明确: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之间呢?

四:重难点探究

1:这篇小说成功的原因何在?

成功的人物形象描写,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成功的制造悬念,文章主题的深奥多义。层层设置悬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故事简单,但是耐人寻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讲得充满悬念,具有吸引力。文章直到末尾才揭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

2:文章运用了哪些写法?

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

例如:对话描写传神。小说的对话少而简短,句句掷地有声。安恩老太太回答买主们,只是重复“它是不卖的!”直到最后,她受了委屈,才说出一番平平谈谈然而震撼肺腑的话:“我的小农庄上就这么一头牲口,而它又难得同别的牲口合群,所以我就想到我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人物对话简洁而耐人寻味。

形象描写,栩栩如生。看安恩老太太,穿的海蓝色的裙衫,“依然散发着乡下染缸中捞出来的那种土味儿”,她瘦骨嶙峋的手拿着四根毛线针翩然起舞着,“她的苍苍白发上还另外横插着一根”,简直可以呼之欲出。连对奶牛这样普通的牲畜也写得有灵有性。如“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可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当然,要是存心找茬的话,那就是它的臀部和脊梁上长着一溜肉瘤,不过能挑得出来的瑕疵也就这么点儿了。它的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曾经有过所有奶牛都有过的生活经历,它产下了小犊,然而连看它们一眼舔它们一下都没有来得及便被人带走了,这以后便吃着粗粝的草料,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

五:总结

本文是写的关于奶牛与人的关系的小说,小说成功的塑造了安恩的美好形象。其实人与牛的关系非常密切。

六:作业布置

1:请同学说说有关“牛”字的成语,并解释。

2:请你谈谈文中的主人翁是个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3::预习第五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开端: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写安恩和牛在集市上。(1段)

发展:写老太太两次拒绝想要买她的牛的顾客。她明确表示这头奶牛是不卖的!(2—10段)

高潮及结局。写老太太解释为什么不卖牛的原因。(11——末尾)

    相关推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4课《安恩和奶牛》教案 《安恩和奶牛》教案11(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安恩和奶牛》导学案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10(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安恩和奶牛》教案 2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安恩和奶牛》教案 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安恩和奶牛》基础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 4《安恩和奶牛》第二课时精品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 4《安恩和奶牛》第一课时精品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安恩和奶牛》练习题2017年 《安恩和奶牛》学案8 《安恩和奶牛》学案7 初一语文上第3课安恩和奶牛的教案设计 《安恩和奶牛》导学案9(含答案) 《安恩和奶牛》《古代寓言二则》学案 从文学的视角解读《安恩和奶牛》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草》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5课《回延安》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草》导学案 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4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繁星》教案 苏教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观舞记》教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课文精讲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4课《春》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夏》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4课)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幼时记趣》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3课《七颗钻石》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0课《社戏》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5课《三峡》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课《繁星》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课文全解 《七律·长征》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繁星》导学案 回延安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伟人细胞》教案 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4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课《天安门广场》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树林和草原》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紫藤萝瀑布》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草莓》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课《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春》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4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2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新课标教案4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蝉和贝壳》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风筝》新课标教案4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七颗钻石》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七律·长征》导学案 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社戏》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社戏》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社戏》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繁星》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往事依依》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7课《幼时记趣》教案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第4课《风筝》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备课精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诗两首》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王愿坚《草》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两则》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各课学案汇总 专题《狼》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全册教案4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第4课画山绣水(苏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春望》教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4》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4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鸟和牵牛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诗两首》同步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7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