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必修5《长亭送别》导学案5

小编:

内容:长亭送别(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课时: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曲常识和《西厢记》

2、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课前准备

一 认识作者: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崔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崔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崔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于是便跟随小迎的父亲一起前往。两人经常在斑竹林里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并在沁园内结识了很多文人过客,如著名的文学家令狐楚,韩愈,白居易,李绛等。受其熏陶,学习诗文,15岁就以明两经擢第。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人私定终生。

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小迎的聪慧美丽,清纯质朴的音容笑貌,缠绕了他一生的梦魂,于是写《会真记》以表衷情,文中将自己化做张生,把小迎化为莺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把对小迎的感情升华到了最高点。

《会真记》传到了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将故事改编成剧本《西厢记》,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一直传唱至今,为了纪念元稹与小迎的爱情故事,当地人以青梅竹马之意,将这片斑竹林叫做竹马林,同时也给“西厢记”保留了一块故事的原形地。

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相关推荐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 《长亭送别》教案5 长亭送别·教案(苏教版必修五) 《别离》导学案(苏教版必修5) 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 《长亭送别》教案26(苏教版必修五) 必修4:长亭送别1 必修4:长亭送别2 《渔父》导学案4(苏教版必修5) 《箭与歌》学案(苏教版必修5) 长亭送别教案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5(苏教版必修5) 苏教版必修5《斑纹》学案2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教案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教案 《斑纹》教案5(苏教版必修五)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教案 《长亭送别》导学案8(含答案) 苏教版必修5《论厄运》表格式导学案4 《长亭送别》学案7 《长亭送别》教案14 《长亭送别》学案4 《长亭送别》教案24 《长亭送别》教案6 《长亭送别》教案8 《长亭送别》教案13 长亭送别教学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1 《长亭送别》教案3 《长亭送别》教案4 《长亭送别》教案9 《长亭送别》教案11 《长亭送别》教案7 14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教案18 《长亭送别》教案25 《长亭送别》教案2 《长亭送别》教案10 《长亭送别》教案12 《旧日的时光》学案(苏教版必修5) 《长亭送别》教学详案 苏教版必修5《报任安书(节选)》表格式学案5 《安妮日记》教案5(苏教版必修2) 《长亭送别》课后案 14长亭送别教学教案 <长亭送别>鉴赏教案 《长亭送别》鉴赏教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13(苏教版必修五) 《北方》教案教学设计5(苏教版必修3)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物种起源》绪论·学案4 《长亭送别》教学参考 长亭送别(表演课) 《长亭送别》教案及练习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5) 《长亭送别》的译文 笨马上《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长亭送别》表演课 《长亭送别》说课稿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5[苏教版必修五]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2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3 《长亭送别》课前课中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5(教师版)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1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8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27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4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19 《我的五样》教案教学设计5(苏教版必修1) 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 《渔父》课堂教学实录3(苏教版必修5) 必修5:陈情表 《长亭送别》课堂实录 《长亭送别》第二课时 《望海潮》教案5[人教版必修四]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七 《长亭送别》教学思路设想 高二《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四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一 《长亭送别》说课(教学演示)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5[苏教版必修四]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三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六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五 《七律·长征》导学案5 必修5: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