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初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编:

期末考试考查的是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内容很多。各科都已结束新课,现在大家都在忙碌的复习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初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吧!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B )

A.汲(xí)水  古刹(shā)  跌宕(dànɡ) 明眸(móu)善睐

B.涸(hé)辙  殷红(yān)  开辟(pì)  揠(yà)苗助长

C.惬(jiá)意  惺忪(sōnɡ) 地壳(ké)  探骊(lì)得珠

D.拮据(jù)  婆娑(suī)  螳(tānɡ)水 鄙夷不屑(xiāo)

【解析】A项汲(jí),刹(chà);C项惬(qiè),壳(qiào);D项据(jū),屑(xiè)。刹、壳、据是多音字误读,汲、惬、屑是形声字误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褒贬   取谛  绮丽  无精打采

B.峻工   纷纭  荡漾  不记其数

C.峰峦   茏罩  玲珑  一愁莫展

D.恣睢   和煦  柔曼  销声匿迹

【解析】A项“谛”应“缔”;B项“峻”应为“竣”,“记”应为“计”;C项“茏”应为“笼”,“愁”应为“筹”。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

A.毕业后,我的同座王立志随父母去了外地,从此我俩分道扬镳,没有再见过面。

B.暴雨、山洪、泥石流纷至沓来,使地震灾区雪上加霜。

C.大家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不要高声喧哗,要销声匿迹,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D.现在的电讯诈骗手段常常别出心裁,花样翻新,大家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解析】A项“分道扬镳”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用来表示同学分别是错用对象。C项“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用来形容在公共场所讲文明,不在公共场所喧哗,错在望文生义。D项“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或思想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用来形容诈骗手段是褒作贬用,词语色彩不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学生学习是否努力,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因素之一。

B.经过我国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使“嫦娥三号”探月飞船发射成功。

C.为保证校园安全,有关部门决定并讨论增加安保人员,保障校园安全。

D.通过大力整治,今天本市的污水排放量减少了一倍,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解析】B项缺主语,去掉“经过”或“使”。C项语序颠倒,“决定”和“讨论”互换。D项错用倍数,改成减少50%.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绿》是他《温州的踪迹》一组散文中的第二篇。这篇游记散文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陈涉世家》为陈涉立传,高度评价他推翻秦朝统治的“首事”之功。

C.《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与《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同为英国18世纪的著名作家。其笔下人物格列佛与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为“风”“雅”“颂”三类。《关睢》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

【解析】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6.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钓。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恨晚》)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7-8题,共6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

材料一  成书于1403年的《顺风相送?6?1福建往琉球》书中对钓鱼岛的名称做了十分清晰的记录,表明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在《使琉球录》中清楚地指出了明朝与琉球疆域的分界:古米山属于琉球,而钓鱼岛在明朝版图之内。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成书的《日本一鉴》,由“奉使宣谕日本国”的郑舜功撰写。该书更加明确地记录了钓鱼岛列岛为中国台湾所属,“钓鱼屿,小东小屿也。”“小东岛”即古代对台湾的称呼。意即钓鱼屿是属台湾的小岛。《日本一鉴》是一部具有官方文书性质的史籍,它反映出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而钓鱼岛归属中国版图也已确凿无疑。

材料二  琉球海沟深有二千米,位于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等岛屿之间,东北端与日本海相接,西南与马里亚纳海沟相连,从地理上把琉球群岛和中国大陆架截然分开,而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却与台湾岛一起,都坐落在水深的只有二百米的大陆架上。按照《大陆架公约》确立的“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之原则,钓鱼列岛毫无疑问归属中国。

材料三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会议,中、美、英联合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指定其他小岛之内。”也就是说,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波茨坦公告》公认的日本领土,不仅不包括钓鱼岛,连冲绳都不是日本领土。

材料四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国防部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凡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活动的飞行器,相关国家有义务将飞行器的有关情况通告中方,以便识别并保证其飞行的安全。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国家海洋网站消息,12月8日,中国海警2350、2166船编队继续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内巡海。……

(1)材料一、二、三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2分)

答案:一、从历史文献中证明自明朝起钓鱼岛已归属中国版图;二、钓鱼岛与台湾岛同属中国大陆架,按照《大陆架公约》归属中国;三、根据《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不是日本领土。(每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以上的给2分)

(2)阅读材料四后,你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我坚持支持中国政府、军队、海警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采取的正义行动。

示例二:我国政府、军队、海警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和保障领海领土的安全。

示例三:我国在钓鱼岛巡航执法和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是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贯例的,这是我国正当的国家权力,别人无权说三道四。

8.张老师虽然年轻,但平时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教学认真负责,学科成绩名列前茅,受到大家的好评。他最近在上级教育部门举行的教学大奖赛上勇夺第一。“你”作为他的学生,会编怎样的一条短信,向张老师表示祝贺?(2分)

答案:示例一:张老师:祝贺您在教学大奖赛上勇夺第一!您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比赛中,您都是一流,我为自己是您的学生而自豪!学生××。

示例二:张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无怨的付出,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果实,我将以您为榜样,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生××。(体例1分,内容1分。体例得当,内容扣住题目,表述恰当即可给分)

三、阅读(本大题含9-22小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4分)

山茶花

杨慎①

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

海边珠树②无颜色,羞把琼③枝照玉台④。

【注释】①杨慎,明代四川新都人,曾得进士第一,后遭贬至云南永昌(今保山),从此居滇35年。②珠树,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似玉如珠的树。③琼:美玉。④玉台,传说中天神的宫室。

9.(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以雪、蜂、蝶作画,请你展开想象用优美的笔调描绘一下这幅画面。(2分)

答案:银白的雪花漂洒在滇西的山川大地上,采花的蜜蜂和轻佻的蝴蝶都不见了踪影,只有红火的山茶花在绿叶的陪衬下迎风傲雪怒放。

(2)第二、三、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

答案:用衬托的手法,映衬出山茶花傲雪盛开、冰清玉洁的美丽形象,(1分)表达作者对云南山茶花由衷的喜爱之情。(1分)

四、阅读理解(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0分)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山行六七里     山:在山上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乐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山势环回,道路也跟着拐弯,有座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四角翘起坐落在泉水之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12.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的美景(1分),描绘景物时从视觉、嗅觉的感官角度来写景物(1分)(2分)。

14.文中“醉”与“乐”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思想?(2分)

答案:“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因“乐”而醉)(1分)。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10分)

盐说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易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克减少到5—6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⑦如何减少盐的掺入量呢?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 ,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 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14.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分)

答案:适量摄入盐有益于身体健康(1分),反之则有危害,容易引起高血压等多种疾病。(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阅读文段,把握关键语句即可。

15.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尽量”一词的运用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度。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

16.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两种说明其作用。(4分)

答案示例:通过举例子(1分),更加增强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说法的可信度。(1分)

通过列数字(1分),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1分)

通过作比较(1分),更加清楚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比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明显偏高。(1分)

(每种答对2分,答对两种以上4分)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说明方法。常考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2)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 具体。

(3)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17.除了第⑦段列举的方法外,你还有哪些减少盐摄入量的方法?(2分)

答案示例:(1)少吃或不吃烧烤。(2)不吃含盐高的方便面食品。(3)减少在餐厅饭店吃饭的次数,尽量在家里吃饭。(4)多吃淡味或本味食品,不吃过分加工的重味食品等。(答出一种1分,答出两种以上即可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12分)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我和你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它们的摇篮歌,比我和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 我有那么好玩,值得它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爬在地上研究它们。当我爬起来,我已经有了我最原始的昆虫学。原来摔跤,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那意思是说,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④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被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⑤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疑似世界大战即将发生的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别无它物,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该怎样庆祝我觉得值得庆祝一下的时刻呢?我的秘密方法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阳光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哔哔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的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 诗。

⑥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这时,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⑦屋梁上那对燕子,是我的第一任语文老师、音乐老师和常识课老师。我忘不了它们。我至今怀念它们。它们一遍遍教我识数:1234567;它们一遍遍教我识谱:1234567;它们一遍遍告诉我,一星期是七天:1234567。(选自《汉中日报》2013年5月14日,有删改)

18.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结合第②段和第⑥段加以分析。(3分)

答案:内容上,和第②段儿时摔跤被虫子逗乐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 儿时乡村生活的情趣,现在生活的了无意趣(1分);结构上,与第⑥段田亩被购、变成永恒荒芜相呼应(1分)

19.选文最后一段三次写到“1234567”是为了什么?(2分)

答案:为了表现大自然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1分)表达对远去乡村的怀念之情,照应题目(1分)。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妙处。(3分)

答案:(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豆荚在阳光暴晒下,接连不断炸开发出声音的情景(1分),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与幸福,表达了作者对富有情趣与生命力的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留恋(1分)。

21.文章以“远去的乡村“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2分)

答案:(2分)①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的怀念;②对乡村受到城市化建设冲击的无奈;③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精神家园的担忧;④对城市化建设以失去乡村为代价的迷茫。(每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

22.参考示例,概括作者笔下远去的乡村生活画面,说说你理想中的生活画面。至少写出两组。(2分)

【示例】听蛙鸣带着微笑入眠(概括文中画面)——听轻风絮语,鸟儿欢歌,忘却所有的烦恼(说说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画面)。

答案示例:①摔跤时被昆虫逗笑——静观蚕儿咀嚼桑叶,突然明白了“蚕食”一词的意思。

②感受葱行(在不同的时间、季节)的诗意——闲看四季花开花落;③聆听豆荚炸裂的声音

——欣赏麦地里昆虫的演奏;④父亲在田亩上劳作——余晖中看过往的人群走进又走远。

(概括文中画面1分,说说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画面1分)

五、作文(40分)

23.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40分)

要求:

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章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地名、姓名。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一:

请以“足迹”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题二:

请以“那段       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这篇初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就介绍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查看,同时,查字典语文网还为初三同学们提供了【九年级期末试卷】,希望大家能够多加练习!

    相关推荐

    初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参考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解析答案 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2017 2017年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参考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7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6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2年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中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2015 2017年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年初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初三年级语文期末考查试卷 2012年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6年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以及答案 初三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2017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的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参考 2016—2017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6年初三年级语文期末考查试卷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 2014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的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的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3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下语文期末考试卷 初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3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2017年初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7学年度秋季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卷及答案 2016年初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年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和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初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暑期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2017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7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