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2

小编:

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 班语文教案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继续学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在课本上随手圈点勾画,标出关键语句,画出你喜欢的语句或有疑惑的地方。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语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教学内容分析:

是一篇揭示科学规律的文言文,文章通过和尚、讲学家、老河兵推求河中石兽在何处的不同结论,告诉我们对自然现象的推想,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教学目标来源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

2、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 、训练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领会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媒 体教 具

课时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修改栏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

一、示标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查学诊断:

1.通假字

曳铁钯 “____”通“____”,_________

答案: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2.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为 众服为确论 (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

答案:被/认为/成为

3.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________ 今义:并列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 今义:一种学科

(3)是非木柿

古义:________ 今义:判断词 是

(4)阅十余岁

古义:________ 今义:阅读

(5)盖石性坚重

古义:________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6)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答案:(1)一起(2)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3)代词,这(4)经历(5)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6)只,仅仅

三、导学施教:

1. 朗读课文。

2. 质疑: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3. 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

(1)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 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 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4. 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5. 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6. 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四、练测促学:

1.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答案: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的人。

2.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解析】从老河兵的身份出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方面考虑作答。

答案: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5.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案(示例):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五、反馈延伸:

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示例:遇到问题要具体考虑,不能想当然。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理,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

板 书设 计

作业布置1 熟读背诵本课。

2完成课后理解与配套习题题。

教 学反 思

    相关推荐

    25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教案2 《25 河中石兽》教学反思 《河中石兽》说课稿2 《河中石兽》第二课时教案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第一课时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2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9 《河中石兽》两课时教案 《河中石兽》说课稿 《河中石兽》教案8 《河中石兽》教案7 《河中石兽》教案6 《河中石兽》说课稿 河中石兽教案设计 河中石兽教案设计 七年级《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课堂实录 河中石兽练习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 《河中石兽》教案及练习 《河中石兽》表格式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实录 《河中石兽》表格式教案12 《河中石兽》教学反思 《河中石兽》教学实录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5 《河中石兽》知识点整理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 语文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河中石兽语文作业答案 《河中石兽》中考题(常德市)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 七年级 语文《河中石兽》学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 《河中石兽》读后感(3篇) 《河中石兽》复习知识点 长春版七下《河中石兽》推荐教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河中石兽》中考题(青海省西宁卷) 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译文 教学参考:河中石兽究竟到哪里去了? 《河中石兽》中考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练习《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精细化阅读及复习要点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版)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河中石兽练习题(七年级下册语文版)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训练之《河中石兽》(有答案鄂教版) 第21课《化石吟》教案(第2课时) 《中国石拱桥》教案2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2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2 2《黄山奇石》第二课时 2《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2 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教案 2.中国石拱桥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 沪教版《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吗》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第25课世说新语教案(新课标)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黄河颂》教案2 《石榴》教案2 《第25课 世说新语》导学案 《祝福》教案25(苏教版必修2) 第25课-世说新语(第一课时) 第25课-世说新语(第二课时) 《五柳先生传》教案25第一课时 《化石吟》教案2 第25课《现代诗二首》教学案例 25《李时珍》第一课时 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课标) 25诗五首(第一课时) 25《李时珍》第二课时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中国石拱桥第三课时 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问银河》第一课时教案 《问银河》教案(第一课时) 第25课《词五首》课文简介 《搭石》说课设计2 《化石吟》说课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