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教学设计

小编:

《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作家、"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一则随笔,揭示了在人类的愚蠢下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自然破坏和生存危机,发人深省。

教学目标:

1、 文中狼嗥的含义;

2、 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她崇高而优雅,雄浑而又柔和;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面对大自然,郁达夫,高建群们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苏轼,柳宗元们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下面请看一组图片。(多媒体显示),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1、“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2、茫茫的沙漠;3、北京沙尘暴。

师:你觉得这几幅图画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生答:二、三幅画面有因果关系。北京的沙尘暴来源于茫茫的沙漠。

师:一、二两幅面呢?

生:我觉得这两幅画面好像是同一地方,前者是过去的景象,后者是现在的景象,可能是草原荒漠化了。

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大家可能不会相信,这两张图片是同一个地方,一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是现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

生答:1、沙漠的进攻 2、长期干旱、缺少雨水 3、开荒种田致使水土流失。

师:同学们考虑到了一些原因,很不错。我国曾经有一段时期在极左思潮影响下,草原遭到过人为破坏。当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国为保护草原,保护植被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每年还有大面积的草原在荒漠化,这中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牧民的过度放牧,草原的牲畜承载量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

再来看一下《可可西里》的片断,大家看到了什么?[播放剪辑过的《可可西里》里的几个镜头]

生答:一头头藏羚羊,充满生机活力的藏羚羊被偷猎者射杀。为了保护它们,英勇的警察们与偷猎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甚至献出了生命。

师:面对自然界中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我们究竟是以经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考虑一下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引发了思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也许从中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所在,从中获得一些理解和感悟。

二、文本研习

让我们小声地快速地阅读全文。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学生阅读全文,边读边思考。

生答: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师: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大家先来把这段齐读一遍。

师:请大家体会这一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生答:1、这声嗥叫是狼对人类捕杀狼的强烈抗议和不满,从“不驯服的”“对抗性的”可以看出来。

2、这里表达了狼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叫出了它们抗争的决心,所以是“不驯服的”,含着“蔑视”。

3、是对死去的同伴的哀悼,所以是“悲哀”的。

师:讲得好,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这声嗥叫中究竟还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为什么说这声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呢?我们要学会从情感上升为理性,这个问题等课文学完后大家会有更深的思考。

师:那么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

生:有“鹿、松树、郊狼、牧牛人、猎人”,还有“山”、“我”。

师:“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看出是经历一个变化过程的,那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从文中搜索信息,思考并讨论。

生: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师: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生: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师: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学生读]

生:1、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2、作者在叙述中融入了感情成分。

师: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觉,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

生:1、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2、“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3、“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师: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生: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师:有了触动之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

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保护狼。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仍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投影:1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的相关内容。]

师: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深厚兴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里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我们这篇课文就选自其中。应该说作者的这些实践活动对他的认识的发展更有启发。

下面我们就来把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作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师:能否从中找出富含哲理的句子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

学生找出句子思考并讨论。

生:1、“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2、“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作者悟出了人与自然应平等相处。

师: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师:除了我之外,其他事物对狼嗥的反应和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 学生回看文章第三段

生:“鹿”“松树”“郊狼”“牧牛人”“猎人”,他们想到的是死亡、战斗、食物、金钱。

师:作者是怎样概括他们的反应的?

生:“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也即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认识。

师:那么“山”的反应和认识呢?

生: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师:那么“我”的反应与认识跟哪一类事物一致?

生:“这座山”。

师:对了,文章末段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这就与开头一、两段相呼应,也回到我们开始留下的问题了。我们再来把第一段齐读一遍,这段其实也是此文的文眼。通过文章的讲解,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领会一下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

生:1、狼嗥是在警告人们不要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2、 狼嗥告诫人们:狼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员,是自然界是不可或缺的。

3、 狼嗥是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师:看来,狼比人先知先觉,那么它“骄傲”的是什么,“悲哀”的是什么?

生:狼骄傲它自己懂得自然规律,悲哀的是人类尚不懂。

师:我们可以听出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是啊!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师: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它与我们的这一专题“人与自然”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只有“像山那样思考”,才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现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师:这是目的与途径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途径,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像山那样思考”,就是作者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从生态伦理、生态和谐的角度来看,人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山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与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并无二致。我们要像山那样处理好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等等一切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开篇时图片留给我们的疑问,可以说已是不解自破。这就是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环保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再继续受到伤害。

四、板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

狼嗥

鹿….猎人 山 客观思考 “我”

希望、恐惧 草原高山植被 充满生态忧患意识

无可挽回地退化 大声疾呼

生态价值 生命意义

五、活动与探究作业:

1、 阅读《寂寞》中的第一段文字,看看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与主张?与利奥波德的生态主张进行比照,找出两文的异同。

    相关推荐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3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说课稿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教学实录4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26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2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反思 优质课《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3 《像山那样思考》赏析 《像山那样思考》学案2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1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8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9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2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0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7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4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4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16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3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22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反思23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案2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参(草稿)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4(教师版)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作文教学案(教案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检测试题(附答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3(苏教版高一必修)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5(苏教版必修一)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7(苏教版必修一)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7(苏教版必修1) 《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像山那样思考练习题 《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复习学案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学案(学生版)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学案(教师版) 苏教版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同步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同步练习题集 《在山的那边》课堂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1“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大自然的智慧”记叙文写作指导 润物细无声──《在山的那边》课堂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思考(推门课) 《在山的那边》课堂教学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练习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思考 《在山的那边》课堂练习 一张画像与一幅画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备课笔记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4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例文 《作为偶像》课堂教学实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后思考2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学参考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这样把孩子带向“山的那边” 像种庄稼一样教语文 《在山的那边》教学参考: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在山的那边》说课设计 同样的课堂,不一样的学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及点评 那一堂《窦娥冤》是这样炼成的 《在山的那边》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堂优课教学设计的形成及思考 为什么说像利剑一样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反思 《那树》课堂实录 《那树》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那树》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