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小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基本思路和感情脉络。

2.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3.初步走近两位文学大师,了解在他们创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巴尔扎克的雕像)

教师配乐朗诵《语文读本》第三册第74课《巴尔扎克之死》之死的最后一部分“下葬是在星期三……我说了几句话”作者会说些什么呢?请翻开书,我们一起听录音,听听在这样的一个时刻,这样一个场景,雨果先生说出了怎样的一番话。

(二)再放录音,请同学轻声跟读体会。

(投影巴尔扎克、雨果的介绍性文字。)

(三)请同学诵读课文,看他感情把握是否合适,师生稍作评述。

(四)分析课文层次,理清思路

1.全文讲了几部分内容,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2.葬词一般的内容是:叙述死者的生平,评价死者的公德,寄托人们的哀思。本篇葬词,有哪些独到之处?

提示:1.

三分法:采用悼词的常规写作特点来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抒写举国哀悼巴尔扎克之死;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全面、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功绩和社会贡献;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已逝,他的精神永存。

2.雨果的这篇葬词除做到一般葬词所应有的内容外,还鲜明的传递这一种崇高和激动,特别是最后三段,虽不是评价、哀悼巴尔扎克,但已带上了自己的思想,那就是借巴尔扎克之死来表达自己的生死观,由哀悼巴尔扎克上升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五)突破教学重点,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理交融的特点

学生自由大声诵读课文

1.画出在每个部分中能够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提示:一方面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一方面是对《人间喜剧》的赞赏。)

2.画出文中蕴含哲理的语句。

3.思考这两类语句间的联系。

提示:全文几乎都是充满感情的句子,即便是蕴含哲理的语句也是充满感情,阐发在抒情之后,情与理的融合。

(六)课堂小结

全文既有沉痛的悼念,又有真诚的溢美;既有诗意的评价,又有形象的分析;既有激情,又有哲理,情蕴于理,理缘情发。字字句句带有激情,句句字字耐人寻味。

(七)布置作业

比较《巴尔扎克葬词》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列表格。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总结比较阅读的内容和方法

(二)欣赏品味

体味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1.教师给学生提供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

(2)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

(3)联系内外语境揣摩,体味含义。

2.完成练习三所给句子,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进行体味。

3.补充训练

教师补充3个含义丰富的语句,师

生共同讨论明确含义。

(1)“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明确:体味这句话的丰富含义,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明确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尔扎克是一个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叶部分显示,这个代表者是当时人们思想、精神的统治者;二是明确破折号的作用,从研究规律来理解句子含义。

(2)“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明确: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但这只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是巴尔扎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将长存于世,留芳万载。

(3)“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明确: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内外语境来领悟含义。“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一个伟人”指巴尔扎克,这句话从人们对宗教产生怀疑的角度,写出巴尔扎克逝世带来的直接影响。

4.教师用形象性语言总结含义丰富语句的特点

这些语句是形象化的语言,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它是诗意的语言,却洋溢着思辨的光辉;它不像形式逻辑那么严密,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循;它不像画面那直观,却能引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

(三)课文总结

这是一篇叙述、抒情、议论相互交错的葬词,这是一首情与理融会贯通的“赞美诗”。它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全文既回荡着汹涌澎湃的诗人激情,同时又沉淀着意蕴深远的哲人之理,深情将把记忆铭刻在人们的心底,而哲理则使生命更具有活力。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扩展阅读:阅读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和巴尔扎克代表作之一的《欧也妮葛朗台》。

探究活动

——对《巴尔扎克葬词》出色的辩证法的再鉴赏

《巴尔扎克葬词》与一般葬词的区别在于它不仅评说作者,而且阐述自己的生死观。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这是“出色的辩证法”这一艺术特点的集中体现。巴尔扎克的去逝,带给人们悲痛伤感的同时,也给了人们无穷的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对“出色的辩证法”的分析,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有如下表述:“……本来表达对他人的崇敬,结果却无意中赢得了更多的人对自己的崇敬。这就体现了这篇葬词出色的辩证法。”这种表述是欠妥的,这种脱离文章实际而进行主观臆造的鉴赏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

雨果的悼词,确实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这是作者崇高人格的自然展现。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维克多·雨果街”的命名、“维克多·雨果万岁”的心声、雨果去逝后进入伟人祠等等足以证明。

    相关推荐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高二年级语文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笔记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左拉与巴尔扎克 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巴尔扎克葬词》教学一得 中考语文复习:《巴尔扎克葬词》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比较阅读一得 《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教学设计 罗丹为巴尔扎克塑像教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巴尔扎克作品、《水浒》《红楼梦》的对话艺术教案 扎扎实实教语文 词七首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词七首》教案 扎扎实实教《语文乐园》反思 高一瓦尔凳湖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抓训练 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学案例 高三语文二轮词语复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高二语文寒假练习题《奇妙的克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之二 2016-2017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要稳扎稳打 《比尾巴》词语解释 扎实抓好日记 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论文 《比尾巴》词语造句 高二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三克镭 攻克高考语文第四大题 《语文教案-三克镭》 《奇妙的克隆》词语解释 祖父列夫托尔斯泰的葬礼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克莱门斯.克劳斯的故事 高二语文《药》教案 灯高二语文教案 高中高二语文《青玉案》教案 《灯》高二语文教案 巴彦淖尔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09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攻克高三语文薄弱环节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登高教案范文 《大瀑布的葬礼》近义词反义词 巴彦淖尔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 《特殊的葬礼》教案之二 《语文教案-大瀑布的葬礼》 《达尔文浇花》教案之二 《比尾巴》教案二 高二语文教师教案 大瀑布的葬礼相关词语解释 扎扎实实的课堂,简简单单的语文——听《爷爷和小树》 高中语文说课稿:《奥林匹克精神》说课稿二 高尔基《海燕》导学案 祭十二郎文高二语文教案 约翰·古登贝尔克与印刷术 《比尾巴》近义词反义词 高二语文离骚教案 高二语文老王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离骚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词“之”的用法 高二语文雷雨教案 高二语文老王教案 高二语文《斑纹》教案 高二语文《茶馆》教案 高二语文上册《劝学》的词类活用 16-17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扎实基础如何做 高二语文离骚教案 高二语文老王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有重点,按层次,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大海的歌》 《语文教案-大瀑布的葬礼》 真真切切读书 扎扎实实训练 灯的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边城》教案 祝福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古诗教案 高二语文故乡教案 项链高二语文教案 高尔基生平 高尔基简介 海燕(高尔基)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 《诺贝尔》教案之二 高尔基《海燕》学案5 特殊的葬礼教案设计(二) 《列夫·托尔斯泰》词语解释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