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小编:

语文可以为日后我们学习更深层次的文学类知识打好基础,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部分(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3分)

伫立窗前,不经意的一piē,看到了外面粉装玉砌的世界。雪花还在簌簌飘落,越下越大。树上残存的叶子,伴随着西北风在摇曳,落到地上,便是一片狼藉。每个走在雪地里的行人似乎都成了蹒跚学步的小孩,小心冀冀地生怕摔倒。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

一piē 摇曳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B.教室里万籁俱寂,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也不敢出了。

C.读着邹韬奋读书时挨打的情景,我竟然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D.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时都是蹑手蹑脚的。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背影》一文,从“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精巧构思了朱自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的慈父形象,全文笼罩着浓浓的父子深情。“不大漂亮”在文中指的是父亲说话不中听。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C.《人琴俱亡》用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王子猷的独特形象,展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D.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通过深情地回忆关于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

4.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①正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的核心价值所在。②正义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平均享用的物品,但是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社会目标。③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法律约束,更需要每一个社会个体。④正义应融入道德之中、也应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

(1)第②句中的关联词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一组关联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5. 阅读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提取主要信息。(3分)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MH370客机失联后,我国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局、军方等有关部门共派出18艘船只与军舰、8架直升机、5架固定翼飞机,协调66艘过往中国商船和20艘渔船协助搜寻,动用21颗卫星并协调国外16颗卫星提供数据支持,全方位搜寻。截至4月28日,中国政府已累计为在京家属开展医疗和心理巡诊8067人次、医疗处置1138人次、心理干预797人次,为262名有需要的家属安排体检,组织航空航天和法律等领域专家举办专业知识咨询讲座6次,1000余人次参加。

6.综合性学习活动。(9分)

近日,八年级(1)班准备举行以“交流格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某同学为这次活动设计的一段开场白,请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对偶句。(2分)

格言可谓是我们人类智慧宝库中的瑰宝。千百年来,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创造、阐述和锤炼了这些金子般的话。有的镌刻于书碑,有的流传在口头,使之传诵于后世,启发着后来者。同学们在课下了解并掌握了很多格言,而且今天每个同学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格言。 , 。就让我们在平日积累的基础上,带着对格言的学习认知,踊跃参加“交流格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2)“小演说家”高翔准备在活动中作“格言伴我成长”的主题演讲。他为了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材料,但其中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的理由。(3分)

A.有这样一句名言令我刻骨铭心,那就是著名小说家福楼拜说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挑战人生与勇敢迈向意志的那一天。”是这句格言,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勇于直面坎坷与失败,终于一步步从容地走向成功。

B.“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这是著名诗人海涅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我的座右铭。每当我面对难以抵挡的诱惑时,就会对自己默念一遍。

C.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格言都数不胜数。古罗马的西塞罗说:“要想根除贪念,必先消灭贪婪之母——奢侈。”中国的孔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贪。”然而,我最喜欢的是一句新时代的格言——“超越、共享、融合”。

(3)你被委派为代表去邀请教语文的王老师参加这次活动。届时,你将如何向王老师发出邀请呢?(注意用语得体) (4分)

第二部分(共35分)

(一)阅读《背影》选段,回答问题。(10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批注示例:语言描写。在父亲的心目中,“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时刻需要嘱咐和照顾,读后能感受到一种含蓄而质朴的父爱。)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①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②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8.“我”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3分)

9.选段中两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0.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它可以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赏析艺术特色,或质疑问难。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两处画线句作批注。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3分)

批注①:

批注②:

批注③: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时候蜕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关键的那一步,就像作家或画家长久地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而在某一境况下灵感顿生,一挥而就。

②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地打针吃药,细心地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性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 弄湿了一大片。他感觉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小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岩大约1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11.读第⑤段中两处对野菊花进行描写的画线句,请从中找出表明野菊花特点的词语。(2分)

12.第⑥段中写道,“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是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3分)

13.从全文看,“我”能够“幸存下来”并“健康地长大”的因素有哪些?(4分)

14.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2分)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15.文章结尾写道,“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请你谈谈这句话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1分)

老师! 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必然部分。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

主题:人物、童年、师生、真情

16.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共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在《背影》中,朱自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后回京时父亲背影的描写,抒发了对父爱的感悟、对父亲的想念,字里行间流露着父子之间的真挚深情,让我们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与母爱的鲜明、细腻相比,父爱也许显得含蓄、深沉,甚至是有几分粗狂与严厉。其实,如果你用心去感悟,你就会发现父爱别样的美:父爱如山,巍峨厚重;父爱如雨,润物无声;父爱如灯,引导我们前进的方向。父爱,其实与母爱一样伟大,一样无私。

今天,就让我们来感悟父爱,感恩父亲吧。请以“感悟父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1)瞥 yè(本题考查汉字的音形互写。注意“瞥”的写法,“曳”不要读成“zhuǎi”。) (2)装—妆 冀冀—翼翼(“粉妆玉砌” 字面意思:像用粉化过妆,像用玉修砌而成,用白 粉装饰,用白玉雕琢的一样。比喻义:用白 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或人皮肤白嫩。根据语境,应为“妆”。“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现形容一点都不疏忽。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根据语境,应为“翼翼”。)

2.B(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3.A(“‘不大漂亮’在文中指的是父亲说话不中听”,此说法错误,没有答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4.(1)不是……而是…… (2)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法律约束,更需要每一个社会个体参与。(3)正义应融入道德之中,也应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1)看第②句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表示并列关系。“但是”表示转折关系。“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同学们很容易将它错判成递进关系、选择关系或转折关系。(2)原句的语病在于成分残缺,缺少了谓语。应写明更需要每一个社会个体怎么样。(3)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原句用顿号的地方是两个句子中间,所以这里应用逗号。]

5.中国政府协调各方力量,使用多种装备,全力以赴参与搜寻工作;并用多种形式安抚和照料在京中国乘客家属。(从所给材料看,主要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一个是对飞机的搜寻,一个是对家属的安抚,因此,在提取主要信息时,就要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总结时,语言要简洁,突出“协调”、“全力以赴”、“多种形式”等关键词。)

6.(1)示例:采集智慧珍珠 装点你我人生 (2)C项不符合要求。因为这则材料讲的是“我”最喜欢的格言,并未阐述格言对“我”的影响,与演讲的主题“格言伴我成长”无关。(3)示例:王老师,明天下午4点,我们班将在教室举行以“交流格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届时请您到场指导。

7.描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爬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本质的闪光的瞬间加以表现的选材方法,称为“截取法”。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读者不仅看到“形”,而且可以洞察到“神”——父子之间的深情,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此类题可以用“某人做某事”的格式概括。)

8.怕父亲看见伤心;怕别人笑话,自己难为情。(此类题答案往往要到题干句子的前后去找。)

9.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表达了离开父亲时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体现了父子深情。(动作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抓住“亲情”分析即可。)

10.[示例](批注①:)“攀”“缩”“微倾”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如此艰难地去买橘子,使这份真情感人至深。(批注②:)“扑泥土”补写了过铁道的艰难,“轻松”是尽到父亲责任后的踏实满足。(批注③:)语言描写,惦念儿子路途的平安。(从字词的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思想情感等某一方面批注即可。)

11.外在特点:(那样)鲜艳,(那样)灿烂;内在精神特点:精神抖擞,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此题关键是回答出野菊花的两方面的特点:野菊花虽然普通,但开得很灿烂,精神抖擞。)

12.从医院回家途中,看到白菊花,受到生命的启示。(此题需要我们从文中提炼信息,“我”在看到野菊花后,回到家主动吃药,有了“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可见“我”看到白菊花,受到了生命的启示。)

13.①父母对“我”的爱;②白菊花给“我”的生命启示;③“我”战胜疾病的勇气。(“我”“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但父母没有舍弃“我”,可见父母对“我”执着的爱是“我”幸存下来的根本原因;“我”之前对生活很消极,但“我”看到白菊花后变得有信心;同时因为“我”有了战胜疾病的勇气,才能健康地成长。后两点是“我”健康地成长的主要原因。)

14.语境义:露出、现出、显出(大意相同即可);作用:将人的笑颜比作花,形象地写出了“我”看到花时的喜悦之情。(此题要求我们“结合语境”理解,我们可首先回答出“绽放”的语境义,再结合“绽放”一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15.从结构或内容两方面作答均可。(1)结构:收束(总结)全文,首尾照应(前后照应);(2)内容:深化中心(升华主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白菊花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意义。(文章结尾句的作用通常有三点:①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②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③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思。此题我们可以结合以上三点分析。)

16.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解答本题,可依据题干中“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先在文中找到目标段落,很明显是在第⑥段“还记得……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的这部分。再依据“什么人、在何时、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情”的格式去组织答案。从选定文段中可看出:什么人——我;什么时间——一天酷暑;什么情形下——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做什么事——带着同学逃课,去棉花地里帮母亲捉了半天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17.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本题是对标题的鉴赏,即答出标题的特点。要从标题的用词、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所起的作用去回答。标题的妙处(作用)一般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分析。就本题而言,标题“老师!老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强调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老师。就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看,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运用“老师!老师!”这个题目起到吸引读者读下去、让读者感到震撼的作用。]

18.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 (可以不分析,直接答含义即可) (解答本题时,要带着题干提出的问题通读全文,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1)从设题点前面的一句“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可看出“我”已经把老师当成了“父亲”,说明“我”对老师的挚爱和深情。(2)从题干上“缓缓消失”但“我还能看见”,表达了虽然老师的背影已经消失在眼前,但是他的形象和精神依然留在“我”心中,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

19.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子女成才,家庭幸福。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理解题干是回答本题的关键。“清寂”是指清贫、寂寞,他一生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暖意”是指他的幸福,教书育人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教育上,尽到了一个教师的责任,子女成才,家庭幸福 ; “寒凉”是指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

20.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1)理解题干中“伟大”的含义:默默无闻、甘愿清贫、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宽容学生、无私奉献、教书育人。(2)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归纳概括。“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热爱教育,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宽容学生、热爱学生。]

21.思路点拨: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要写好本次习作,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仔细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要做到三审:审材料或提示语,审话题,审题目要求。研读提示语,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明确话题作文的要求,根据话题,进行发散性思维。然后从中抓住一点,进行写作。(2)找准切入点。要选取最佳、最小的切入口,确立文章的主题。话题作文不受文体限制,因而变得广阔无边,在写作时要注意将话题加以限制,把题目变小,“以小见大”,将宽题变窄。(3)精心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使人耳目一新,所以同学们要匠心独运,精心拟题,并根据文体、内容和中心反复推敲,做到简洁、明确、生动、新颖、独到。可以采用修辞手法,可以引用歌词,可以幽默风趣,可以直奔主题……总之,拟题形式多样。(4)确定文体,精心选材。首先要确定文体,要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独特见解。要注意选取最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最能吸引人、最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并力求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写出文章的新颖性和自己的创造性。(5)锤炼语言。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后,最终的成败取决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文时语言要通顺、流畅、丰富、充实、生动、灵活,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不断变换句式,体现你驾驭语言文字的风采。

例文:

爸爸,你可以放心地变老

记忆中,父亲一直担心自己会老,像个虚荣的、害怕容颜老去的小女人。

小时候,他一抬手就可以把我举在头顶,听着我在他头顶咯咯地笑,说:“姑娘,看你老爸多有力、多年轻。”

那一年,我升中学,那天拿了成绩单回来,他刚好扛煤气罐进门。他把煤气罐装好,拍打拍打手接过成绩单,看着看着脸上溢出笑容来,也不顾两手的灰,拦腰将我用力举起。但这一次,他举到一半就将我放下了,气愤地甩着手臂。

妈责备他:“还当自己是小青年啊?”

他瞪大眼睛,说:“本来就是嘛,是刚才扛煤气罐把力气用没了,是吧,姑娘?”我附和地说:“就是就是,我老爸这么年轻,力气大着呢!”

又一年,我晚自习回来,看到他正对着镜子拨弄头发,不时地拔下一根,偷眼看过去,镜子前的台面上有几根白发。

又一年,读大学的我自上海回来,下了火车,看到他笔挺地站在寒风里,只穿一件西装外套,头发乌黑,人看起来年轻了许多。看到我,他搓搓手一把扯过我的行李,似乎很随意地拎了起来,另一只手牵着我。

我责怪他:“这么冷,穿这么少!”他哈哈笑,说:“这有啥?你爸年轻,身体好,这点冷还能对付。”他的声音在冬天的夜晚爽朗有力。我不再说什么,只把他冰凉的手更紧地握在手里。那晚,妈偷偷地对我说,因为我要回来,他特意去把头发染黑了。妈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的头发几乎白了一半了。”妈又安慰自己一样地说:“也该白了,都快50的人了。其实他就是不服老,就是害怕老。”

我笑笑,说:“爸还年轻着呢!”转过头,眼泪却掉了下来。下岗的三年里,他吃了许多我想象不到的苦,也真的扛过大包,现在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做修理工,每天工作10个小时,没有周日,请假扣工资。

他就是用修理汽车的钱,为我的学业、我的青春、我的美丽和为人女儿的骄傲作后盾。衣食住行,他从来没有委屈过我。

这一年,妈打电话说他病了,正在医院里躺着,不是大病,腰肌劳损,常年劳累所致。

看到我,他先是惊喜地张大嘴巴,继而又皱起了眉头。瞪着妈说:“跟你说了别给我姑娘打电话,这点小破事让她大老远跑回来,现在火车上多乱啊!”

我把妈拉到身后去,对着他瞪眼,“谁小啊?老头,你姑娘都已经27岁了,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部门经理了,已经可以坐着飞机回来看你了,已经要结婚了,已经买了很大的房子了,已经打算把你们接过去住了……你还真的当你年轻,你都55岁了,我亲爱的老头,就别再撑了。现在,你姑娘比你成熟、比你厉害多了,你可以放心地变老了……”

【点评】不是同学们的习作,但是文中许多地方,同学们在写作时都可以学习和借鉴。以回忆的方式,把自己从小到现在眼中的父亲形象串联起来,并设置了一个问题贯串始终:父亲为什么那样担心自己会老?在作者的交代下,我们也感悟到父亲的那颗爱女之心:女儿还没有长大,还不能独立,还要依赖父亲,所以他不能老,不愿意老,也不许自己老。在文章结尾处,“我”以深情的叙说告诉父亲:女儿已经长大了,你可以放心地变老了。语言简洁,感情细腻,于平淡叙述中隐藏父女深情,让人深深感动于那份真挚亲情!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验卷(附答案) 2017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验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2016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三单元B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和答案 2016年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附答案 2017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吉林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附答案) 2016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测试卷(冀教版附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测试卷及答案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测试卷 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验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2016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验卷(带答案) 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2017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验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自测题(2016附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测试卷二(B)(附答案)教学课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测试卷二(A)(附答案)教学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自测题(2017附答案) 2017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试题 2016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试题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测试卷(语文S版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2017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自测卷(附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自测卷) 2016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苏教国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高三必修五语文第3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卷 语文A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解答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苏教版)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验卷(附带答案) 2017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验卷(附带答案) 2016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语文S版附答案)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2017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6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2017新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苏教版附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二(A)(附答案)教学课文 苏教国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