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小编:

课题 云南的歌会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三课时 授课 喻安君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运用多样的手法描写不同场合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品味,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与作者直接交流;

5.分小组讨论分析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

情感与价值目标 6.了解云南的民情民风,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及沈从文表现湘西农村生活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诗云:“彩云之南游赏罢,踏花归来马蹄香。”你们知道“彩云之南”是我国的哪个省吗?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而且几乎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甚至有人说他们“会说话的都会唱歌,会走路的都会跳舞”。每逢集会或节目,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岁月在变,不变的是他们的民族气息。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美妙抒情的笔触,去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

二、简介民歌,了解作者

1.云南民歌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据说,解放前的傈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原告、被告以歌唱申诉各自的理由,解决人也以歌唱进行裁决。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也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而一个高明的民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的特别尊敬。

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2.作者简介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板书课题。

学生念读查找的资料后,教师再作补充。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检查字词,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ǐ)西 譬(pì)喻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ǖ)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蹲踞:蹲或坐。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譬喻:比喻。

淳朴: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龙吟凤哕:龙在吟啸,凤在鸣叫。

四、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分为四部分,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

第二部分(2~3)描写山野对歌。

第三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写村寨传歌。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

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文中所描绘的三个唱歌场合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在手法上,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歌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云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

学生当堂完成,及时订正。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宛如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六、赏析品读,加深理解

1.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场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场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场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场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2.赏读“山野对歌”

教师导引:同学们注意,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这就是“山野对歌”。

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说明“对调子”多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机智才能)

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内容,看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刻画这个年轻妇女?(动作、神态、外貌)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人物的外貌,分别从面容、牙齿、衣饰特别是对衣着的描写,你觉得这个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性情开朗、活泼、聪明、手脚勤快)在这个对歌场面中,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明确:这是以人衬景的写法,表现出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

3.赏读“山路漫歌”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悦耳好听的山歌)

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淳朴本色美)

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

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等会让大家分享一下。(提示:我们可以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来赏析好词好句)

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这个歌唱场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侧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例:写实。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

学生读后,教师评价朗读并引导。

运用精读“山路漫歌”的阅读方法,阅读“山野对歌”和“村寨传歌”。

此处全凭学生自己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任务优美的歌!

4.赏读“村寨传歌”

“金满斗会”呢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

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人多――时间长――盛装)

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盛况空前,十年难逢)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侧重写的是唱歌的场面,既有全局描绘,又有细部刻画。

5.赏读完三个歌唱场面,让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个表格,以更好的体会各个场面独特的风格。板书如下:

内容 特点 写作手法

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重点写唱歌人

山野漫歌 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重点写唱歌环境

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云南民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重点写唱歌场面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风花雪月积美景,大理三月好风光,美不胜收云南美景,百听不厌各地歌。让我们记住云南,记住云南的歌会,记住沈从文,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

2.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以致用,学方法用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用表格形式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小结。

布置作业 相应的资料练习。

板书设计 见“教学过程”(六)。

教学后记

    相关推荐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云南的歌会(鲁人版八年级必修) 《云南的歌会》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必修)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选修) 云南的歌会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八年级下教参:云南的歌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 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人教版教学反思 组歌(鲁人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云南的歌会》教案 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范文 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语文八年级《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5 云南的歌会8 关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 《云南的歌会》7 云南的歌会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10 16.云南的歌会 16 云南的歌会 16 云南的歌会 16 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1 云南的歌会3 云南的歌会6 云南的歌会11 云南歌会,二十年的约定──《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 16云南的歌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学案 云南的歌会2 云南的歌会4 人教版初二下册(八下)语文《云南的歌会》教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水调歌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我读《云南的歌会》 从云南的歌会到儋州的调声──我教《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教案28 《云南的歌会》教案26 《云南的歌会》课文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下):第16课 云南的歌会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云南的歌会》教案3 16 云南的歌会教案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云南的歌会》教案2 《云南的歌会》教案4 《云南的歌会》教案27 《云南的歌会》教案25 云南的歌会评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评课稿 《云南的歌会》教学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练习题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 《云南的歌会》教材理解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马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马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海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吆喝》(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散步(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吆喝(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云南的歌会 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马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