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马说

小编: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三、读全文,完成下列自学提纲

1、给下列字注音

祗(zhǐ) 石(dàn) 骈(pián) 槽(cáo) 枥(lì) 一食(shí) 食(Sì)马者而食(Sì)也 食(shí)不饱食(Sì)之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能)(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3)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吗 )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子子)(2)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食不饱饱(吃)(3)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虽有千里之能(能力)(4)之:骈死于槽枥之间(起调节音节作用,无义);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虽有千里之能(的);策之不以其道(代千里马)。(5)而: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但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方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却);执策而临之(连词,表状态)(6)其:食之不能尽其材(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代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其真无马邪(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之义

(1)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子打,名词用如动词)(2)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是马也(古:这;今:判断词)(2)安求能千里也(古:怎么;今:安全,安定,安装)(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同样,相等;今:等候)

6、文言句式:

(1)倒装句: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状语后置句)B、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2)省略句:A、省代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代千里马)。B、省连词:策之(而)不以其道。(却)

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段,思考问题: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里马之间的关系的?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并随即解决以下问题:(6)概括段意: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1、解决重点字词。祗(zhǐ):通“只”,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两马并驾; 槽(cáo)枥:喂牲口用的槽; 以:因; 称:著称。于:在;两个“之”字的用法: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之”是起调节音节作用,无义。

2、解决一个状语后置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小结如下: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祗辱于……;骈死于……)。

二、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千里的食量如何?“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 并随着解决以下问题:

1、“食”的读音及多义:“一食(shí):吃一顿; 或:有时; 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食(Sì):通“饲”,喂; “能”的多义:前两个能是“能力”;后一个是“能够”; 是:这样; 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等同; 安:疑问词,怎么。

2、一个定语后置句:马之千里者。

3、小结如下:这一自然段,作者着力刻画了“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作者先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1)“一食或尽粟一石”,这是夸张的说法,但这正突出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是那些“食马者”所能知道的,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它(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所以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作者最后发出(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①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②哪句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的身份叹息的?③文中哪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解决以下问题:

1、点明几个重要的字词的解释:策、道、材、通、临、其、邪。三个“之”的用法,都是它(千里马);五个其的两种用法,

2、小结如下:(1)“策之……其意”(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3)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食马者的形象,把“真无马”与“真不知马”对照起来,生动地提示了执策者的愚蠢和荒唐,最后又以“其真不知马也”结住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四、再读课文,推究文理。

1、齐读课文

2、理解文章结构。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作者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又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屏幕显示版书)

3、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

(1)启发学生理解它的寓意,引导它的资料如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2)提问: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明确:不是,“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赏识人才的人,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作者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五、三读课文,品味意境

1、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2、文章每个自然段都以“也”字作结,这三个“也”字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

明确:第一个“也”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第二个“也”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谴责;第三个“也”是对“食马者”的深刻讽刺。

六、扩展延伸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言)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学习了本篇课文,请你给韩愈写一封信,谈谈你学完的感受。

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伯乐----千里马---- (无限同情)

“食马者”――― 不知马---- (愤怒谴责) 食马者――――无马、 不知马 (辛辣嘲讽)

全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政途多失意 悲愤出奇文

    相关推荐

    马 说 《马说》 《马说》说课 《马说》说解 马说说课稿 23马说 马说3 马说5 马说9 马说说课稿 马说8 马说2 《马说》说课稿 23马说 23、马说 23马说 马说6 23马说 23 马说 马说1 马说4 《马说》说课设计 《马说》说课设计 《马说》说课稿4 《马说》,说谁呢?──《马说》教学片断及点评 《马说》赏析 《马说》教案 《马》说课稿 《马说》译文 《马说》学案 《马说》教案 《马说》赏析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解词 《马说》题解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译文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译文 《马》说课设计 马说导学案 《马说》教案23 23 马说教案 《司马光》说课 《马说》教案4 《马说》教学案 《马说》通假字 《司马光》说课 马说练习题 《马说》教案3 《马说》课本剧 马说评课稿 《马说》教案2 《马说》复习课说课稿 《马》说课设计 《马说》教案2 《马说》导学案 马说(论坛帖) 初中语文说课稿《马说》 《马说》有关资料 《马说》作者简介 《马说》教法提示 《马说》问题探究 《马说》结构分析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体会 《秦兵马俑》说课 短文三篇马说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精品教案 马说全文通透 《马说》实用笔记 韩愈《马说》课文 初中语文说课稿《马说》 《马说》课文鉴赏 《马说》词类活用 《马说》难句解析 《马说》疑难解析 《马说》课文品析 《马说》课文评点 《马说》写作特点 《马说》语句特点 《马说》问题探究 《马说》故事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