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2007

小编: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

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①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四、(05安徽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

(3)腰白玉之环腰: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五、(2007年内蒙古赤峰市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

(3)益慕圣贤之道(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六、(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③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

② 录毕,走送之 走: ④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答:

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答:

七、(2008年泉港区),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八、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15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C 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分)

九、(2008年安徽省)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十、(2008年南宁市文言文阅读(18分)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或遇其叱咄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或王命急宣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8.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9.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3分)

十一、(2008年泉港区)读文言文,完成5—10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十二、(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甲] 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解] 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十三、.(2008湖北省咸宁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2分)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

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26、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3分)答:

(十四)(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答:这一语句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综合与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十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濂具以实对 (4)间召问群臣臧否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

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一、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20、余/因得/遍观群书。

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二、)20、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21、D

22、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23、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三、6.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

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四、(15分) 17.(3分)(1)借 (2)用 (3)挂在腰间 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9.(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五、(五)阅读下边两个语段(17分)

22、(1)爱好、特别喜欢(2)跑(3)更加(4)妻子和儿女

23、A

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六、16.① 假:借;② 走:跑;③ 谪:降职远调;④ 妻子:妻子和儿女。

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每点1分,共2 分)

七、5、C 6、D 7、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 8、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八、5.B ,6.A,7.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8.B 9.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九、14、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汤:热水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1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十、BA 8译文:我住在客金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9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

十一、5、(2分)C 6、(2分)D 7、(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 8、(2分)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十二、8、B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十三、22、①跑(赶快) ②等待 ③浸泡 ④气味 香气(2分)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25、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3分)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十四)1.A.朝廷 B.长信 C.平和 D.像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1)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4.(1)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2)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

(十五)1.(1)担心 (2)周到 (3)全,都 (4)好坏 2.(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十六、答案:6.2分 A (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忧虑 D辞:言语)

7.3分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8.2分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9.3分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

2010年天津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

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9.A 10.B 11.C

泸州市二〇一〇年初中毕业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二、诗词品读(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4.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

5.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3分)

答:

得 分

评卷人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D.足肤皲裂而不知 佣者笑而应曰 (《陈涉世家》)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分)

翻译: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分)

翻译:

9.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3分)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 )

诗词品读(6分)

4.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

5.“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6.走—跑 卒—最终、终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词1分,共4分)

7.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因”、“用来”;D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3分)

8.(共6分)

(1)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C(3分)

201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试卷

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媵人持汤沃灌 汤: 热水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责任,使命

1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 )(2分)

A.人恒过然后能改 以其境过清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时时而间进

C.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D.以衾拥覆 祭以尉首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阅读简答。(4分)

(1)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列举事实,证明了什么道理?困境出人才

(2)乙文表现了宋濂的什么精神?勤奋好学,不怕艰辛

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试题

9.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B.益慕圣贤之道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C.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第Ⅱ卷(共115分)

11.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文章写了作者求学中遇到的许多困难,请概括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4分)

9.C 10.B

11.(1)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

(2)我却穿着破烂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2. (1)以抄书克服无书之难(2)行百里谦恭拜师克服无师之难(3)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师之难(4)以读书之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

十堰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卷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城,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倍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者出。”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顾炎武《与友人书》节选)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意相同的一组是(B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或遇其叱咄(有时 )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地方,区域 )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交往 ) (4)若既不出户(门 )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但在阐述“为学”方法时,两段文字相同之中又有不同,请认真阅读后分析并指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相同: 要勤勉好学,要善于与人交流

不同:

2010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6-7题(8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4分)

6、(4分)

(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2)(我)背着箱子,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7、(4分)第1问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1分)“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1分)

第2问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

湛江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新课标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17—18题。(2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17.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8.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1分)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19—22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 (2) 走送之 走:__________

(3)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 (4) 俟其欣悦 俟:__________

2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

21.请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吕蒙正不为物累》一文,回答23—25题。(6分)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宋太宗赵匡义)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妄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唐代贤臣李靖)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2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宗尤所眷遇 眷遇:器重,宠信 B.有一朝士家藏古鉴 鉴:镜子

C.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知:了解,重视 D.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间:时间

24.请将文中“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这个故事写出了吕蒙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分)

17. “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得1分)

18. 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卞一个即可得1分)

19. (1)得到,获得(2)跑(3)询问(4)等,等待(每答对一个得1分)

20. B因为 (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

是“他”和“难道”之意; 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

语前置。)

21. 参考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像结成的冰块一样坚

硬,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敢放松学习。(译对“大”、“冰

坚”、“弗”等给3分,句意准确而且通顺的给1分。)

22.(1)得书难:(2)拜师难(写出一点得1分,共2分。)

23.D(“间”应是“机会”的意思)

24.参考译文:(大概)没有(少)嗜好而不受外物牵(连)累.过去(古代)的贤人也难以做到。(译文每句1分,大意对即可)

25.廉洁不贪而又宽厚幽默(诙谐)(答出前一方面性格可得2分。答出后一方面可额外加1分)

1. 福建省漳州市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6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2)俟其欣悦( )

(3)于是遂就书 ( ) (4)吾徒相教( )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

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5、(1)借 (2)等待 (3)于是,就 (4)白白地 (每个1分,共4分)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每小题2分,共4分。)

7、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2分。)

8、(1)具有伯乐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1)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2. 黄冈市(09湖北省)

(五)【阅读古典文化】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12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腰白玉之环 (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媵人持汤沃灌( ) (4)感泣辞母 ( )

2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23.翻译句子(2分)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

2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 ,乙文范仲淹是:②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 、

(要求填写两个)。(4分)

21.(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2)通“披”,“穿”或“穿着”;(3)热水;(4)辞别。(答出意思即可,每小题l分,共4分。)

22.C(A①连词,“却”;②连词,“就”。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动词,“到”。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用”讲。D①人称代词,“他们的”;②加强反问语气。)(2分)

2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2分,大意正确l分,关键词语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

2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1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1分)③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画荻凿壁等(要求填写两个,一个1分)

3. 荆门市(09湖北省)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0——12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B.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C.腰白玉之环:腰佩,用作动词

D.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而乃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今虽耄老,未有所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今诸生学于太学受任于败军之际

D.以衾拥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将“余”与“同舍生”的求学对比,表现作者求学勤艰,乐以忘忧。

B.选文第二段用排比写“同舍生”求学之便,强调了天资和求学条件的重要性。

C.选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D.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感情真挚诚恳。

三、(9分,每小题3分)

10.A 11.C 12.B

4. 南充市(09年四川省)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24—28题(共10分)

[甲]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24.给加点字注音(2分)

叱咄( ) 翌日( )

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26.下面含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2分)

A.帝密使人侦视 B.坐客为谁?

C.卒获有所闻 D.善者与臣友

27.翻译下面句子。(2分)

诚然,卿不朕欺。

28.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表现宋濂 的品质;[乙]文表现宋濂 的品质。(2分)

duō yì

(1)动词,担忧、忧虑的意思

周到、到位

同“俱”,都,完全

好坏优劣

26、D

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勤奋好学,尊敬老师 实事求是,荐人唯贤

5. 绍兴市(09浙江省)

(二)(8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腰白玉之环( ) (4)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

14、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二)12、(1)热水(2)通“披”,穿(3)腰挂,作动词(4)破

13、(我)寄住在旅店里,店主每天提供两顿饭食,(我)从没享受过鲜鱼肥肉的好滋味。

14、通过对比,①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②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6. 太原市(09山西省)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9.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走送之 走:

(3)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4)会有土寇 会: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1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9.抄书 治水失败

(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0.(1)特别爱好(或“喜欢”、“爱好”) (2)跑 (3)率领(或“带领”) (4)适逢,正赶上

(评分说明: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11.(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2)(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评分说明:翻译通顺、完整,大意对即可。每个分句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2.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具体谈“读书”的意思1分,具体谈“不切实际”的意思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7. 威海市(09山东省)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语段,完成7——11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①之供,父母岁有裘葛②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①廪稍:官府发给的粮食。②葛:夏天穿的衣服。③天质:天资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②黑质而白章

B.①色愈恭,礼愈至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①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②诚宜开张圣听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 ②若皆罢去归矣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C.①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段文字均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

B.甲段文字作者叙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以此来勉励东阳马生。

C.甲、乙两段文字中作者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从甲、乙两段文字来看,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1.从学习的角度,谈谈上面两段文字给你的启示。(3分)

7.C (2分) 8.A (2分) 9.A (2分)

10.(共3分)(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意思对即可)

11.(共3分)答案要点:勤奋刻苦,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虚心好问,专心致志。

(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

8. 云南省(0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3)腰白玉之环 腰:

(4)媵人持汤沃灌 汤: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13、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1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

10、(1)于:向。 (2)被:通“披”。 (3)腰:腰佩。 (4)汤:热水。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1、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2、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13、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1分),凸显我的志趣所在(2分)。

9. 株洲市(09湖南省)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尝趋百里外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3.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二)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人有市鸟枪归者 ②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26.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 。(各写出一点即可。) (一)21、①得到 ②曾经

22、抄完,跑着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毕”和“走”,译错一个字扣一分)

23、答案要点:①尊师、应该谦虚(1分) ②尊师方式应改,提倡平等交流。(1分)

24、①买 ②于是、就

25、况且怎么知道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杀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

26、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1分)不依法办事或迷信等。(1分)

10. 镇江市(09年江苏省)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3~l7题。(共l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④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益慕圣贤之道( ) (2)或遇其叱咄(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生徒悉集(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15.如果用“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说说【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下联:

共同特点:

16.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甲】

【乙】

17.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2分)

答:

(三)13.(1)更;(2)有时;(3)同“披”,穿;(4)全、都。

14.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l5.示例:宋濂借阅 他们都想方设法刻苦读书。

16.【甲】通过对比表现宋濂读书的清苦(以读书为乐)。【乙】通过侧面(烘托)表现了祖莹的文章之妙(好)。

17.示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明求师的艰苦;“余立侍左右”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明虚心、尊师;“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表明要善于质疑。

81乐山市(2009年四川省)

9. 文言翻译。(3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译文: 9.(3分)

译文:喜欢读书,不在字句上作过分深解;(1分)每每有心得,(1分)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1分)(翻译中意思相近即给分)

11.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20~24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 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本字。(2分)

通假字

本 字

21.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腰白玉之环 ②江横玉系腰

B. 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D.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0.(2分)支—肢 被—披 (各1分)

21.(2分)D

22.(2分)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所以)不知道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注意译准“以” “中” “足” “口体之奉”,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

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①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四、(05安徽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

(3)腰白玉之环腰: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五、(2007年内蒙古赤峰市 )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

(3)益慕圣贤之道(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六、(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③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

② 录毕,走送之 走: ④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答:

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答:

七、(2008年泉港区),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八、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15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C 右备容臭 D. 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分)

九、(2008年安徽省)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十、(2008年南宁市文言文阅读(18分)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或遇其叱咄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或王命急宣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8.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9.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3分)

十一、(2008年泉港区)读文言文,完成5—10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十二、(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甲] 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解] 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分)

十三、.(2008湖北省咸宁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2分)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

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26、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3分)答:

(十四)(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答:这一语句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综合与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十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濂具以实对 (4)间召问群臣臧否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

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一、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20、余/因得/遍观群书。

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二、)20、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21、D

22、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23、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三、6.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

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四、(15分) 17.(3分)(1)借 (2)用 (3)挂在腰间 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9.(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五、(五)阅读下边两个语段(17分)

22、(1)爱好、特别喜欢(2)跑 (3)更加 (4)妻子和儿女

23、A

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六、16.① 假:借;② 走:跑;③ 谪:降职远调;④ 妻子:妻子和儿女。

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每点1分,共2 分)

七、5、C 6、D 7、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 8、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八、5.B ,6.A,7.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8.B 9.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九、14、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汤:热水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1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十、BA 8译文:我住在客金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9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

十一、5、(2分)C 6、(2分)D 7、(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 8、(2分)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十二、8、B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十三、22、①跑(赶快) ②等待 ③浸泡 ④气味 香气(2分)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25、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3分)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十四)1.A.朝廷 B.长信 C.平和 D.像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1)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4.(1)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2)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

(十五)1.(1)担心 (2)周到 (3)全,都 (4)好坏 2.(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十六、答案:6.2分 A (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忧虑 D辞:言语)

7.3分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8.2分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9.3分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

    相关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题解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8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送东阳马生序试题 送东阳马生序1 送东阳马生序9 送东阳马生序10 送东阳马生序2 28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3 送东阳马生序4 送东阳马生序5 送东阳马生序11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中心思想 《送东阳马生序》问题探究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精选 《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解词 《送东阳马生序》讲析 《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送东阳马生序》作业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送东阳马生序》引起的思考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检测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稿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3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案 试题资源:《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4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2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3 《送东阳马生序》通假字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5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20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2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指导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杂谈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卡片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复习题解 《送东阳马生序》有关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写法特点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通透 《送东阳马生序》词句品味 《送东阳马生序》写作借鉴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鉴赏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词类活用 《送东阳马生序》难句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写法特点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