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身”和“生”

小编:

在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时,为了节约时间,课前我请姚自蹊同学把这首诗抄在黑板上。开课后,了解诗人、解诗题后,我先让学生自学这首诗,结合注释自己理解诗意。正待我走下讲台,准备参与学生的讨论时,我发现了一只高高举起的手,一定是她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我径直来到她身边,俯下身问道:“你有什么困难吗?”她指着黑板小声说:“老师,姚自蹊把‘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身’写成了‘生’”,我回头一看,果真如此。我走到黑板前正想把这个字改正过来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过: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会出这样的错误,其他学生也可能犯这样的错误,我要防患于未然,让其他学生永不再犯这个错误。

在全班交流时,我先用红粉笔订正过来,提醒姚自蹊要感谢耿哲佳同学帮她指出了错误。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里为什么用“身”不用“生”?怎样才能让我们以后永远记住这个字,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学生各抒已见。有的从诗意出发进行区分,说:“作者去庐山游览美景,当时身在庐山中,所以应该是‘身’”;有的补充说:“作者又不是在庐山中生活,只是去游览而已”;有的从字音区别,说“‘身’念前鼻音,‘生’念后鼻音。”讨论完后,我说:“你们真会区别,以后还会写错吗?”学生的头一个个摇的像拨浪鼓一样。果真,当以后同年级的老师再提出他们班的学生好多人犯这个错误,为此烦恼时,我便感叹教学中真得需要多长一些心眼,顺势利导,才会水到渠成。

    相关推荐

    终生‧终身 香菱身世和性格探讨 对身体的感受和理解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我对《包身工》的理解和处理 以身边发生事谈口语交际课 包身工 《包身工》 包身工 《包身工》 以身边发生事谈口语交际课 包身工 包身工 《包身工》 包 身 工 包身工 漫谈《包身工》 “包身工”余话 品析《包身工》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 立志在学生身上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品析《包身工》 《包身工》续篇 解读《包身工》 包身工教案 和学生生气三步曲 《包身工》简析 《包身工》指瑕 《包身工》赏析 包身工教案 31 脱身妙计 包身工教案 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 身教胜于言传 《包身工》说课稿 《包身工》导学案 《立身处世》教案 穷则独善其身 《包身工》教案2 《包身工》教案4 《包身工》教案5 人身上65%是水 《包身工》教案3 《包身工》教案5 初二语文《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学案 生疑 感悟 和谐 生疑 感悟 和谐 《包身工》教案3 《包身工》教案4 《包身工》教案12 《包身工》名家点评 《包身工》写作特点 《包身工》作者简介 张中行:言教身教 《包身工》教学案例 《包身工》精彩句段 包身工主要内容 包身工教案设计 《包身工》作品赏析 《包身工》背景资料 《包身工》中心思想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课文导入 用身体雕刻灵魂 《包身工》中心思想 《包身工》课文点评 《包身工》词语解释 《包身工》教案设计 《脱身妙计》教案1 【小学生主题班会方案】“科技在身边”主题班会 《包身工》题目简说 《包身工》说明手法 《包身工》词语解释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案例 《包身工》背景资料 包身工(第二课时) 包身工(第一课时) 我这样教《包身工》 包身工教案设计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读后感(三) 《包身工》点将过关 《包身工》课文点评 《包身工》课外延伸 《包身工》语言特色 身残志坚的霍金 《脱身妙计》教案2 包身工读后感(二) 《包身工》有关资料 读《包身工》的妙句 《包身工》问题探究 《包身工》精彩句段 《包身工》结构分析 《包身工》内容简介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设计 数量词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