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梁漱溟《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

小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梁漱溟: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

安福胡同,梁漱溟先生的摇篮。

一生放言无忌的梁漱溟先生,生长在一个清朝末年的民主家庭。父亲梁济对儿子完全是宽放的,从不干涉他的思想、行为。“父亲对我信任且放任,是由于我少年时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而来。例如我极关心国家大局,爱读《三名臣书牍)《三星使书牍》等书籍,写日记,勉励自己。”

在教育孩子这一点上,梁济很有些西方化味道,不让其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古书,在读过《三字经》后,便让他读传播世界新知识的《地球韵言》。这在当时是一破例的事。

彭翼仲先生办报.经营蚀本,债台高筑,几乎自缢。父亲梁济先生慷慨解囊,拯救朋友于危难。儿子梁漱溟年龄虽小,却能见其大者:“见出当时艰难情形和他们做事动机之纯洁伟大。——他们一心要开发民智,改良社会。这是由积年对社会腐败之不满,又加上庚子亲见全国上下愚蠢迷信不知世界大势,几乎招取亡国大祸所激动的”。“大约从十岁开始,父亲和彭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生活。”

地安门中学,梁漱溟先生的母校。

1906年夏天,13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中学堂”,地址在地安门外明清两代兵将局旧址。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妙、充实的5年半的读书时光。

韶华壮志,书生意气。梁先生在国文课上,总喜欢做翻案文章,不肯落入俗套。一王姓老师年逾古稀,对其恼恨之余批语道:“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但亦有一范姓老师对他赏识有加,曰:“语不惊人死不休。”

关于中学时期的自学,梁先生深有体味:“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受用。”“到十四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却从不干涉。十七八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梁漱溟先生认为,“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所谓自学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有智慧识见发出来,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倾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向上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二足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

也许人们难以预料,为了研究、解答以上这两个问题,梁先生所用的自学资料,不是图书馆诸多名家的皇皇巨著,竟然是社会上热门的维新派报纸。“无论在人生问题上或在中国问题上,我在当时已能取得住在北中国内地的人所能有的最好的自学资料。我拥有梁任公先生主编的《新民丛报》《新小说》《国风报》和《民立报》等。这都是当时内地寻常一个中学生所不能有的丰富资料。”

西海西沿2号,梁漱溟先生的老宅。

梁漱溟先生的旧居遗址,垂柳、碧波、山石、小桥,叠加成画;一片祥和。秋天的阳光如同那成熟的智慧,并不刺人眼目,和煦、熨帖地照在身上,冷暖适中,不卑不亢。

正是在这里,父亲梁济于1918年投湖自尽前几天,曾问过只有25岁的儿子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先生回答父亲:“我信任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父亲梁济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投积水潭自尽。遗言:“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他更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人生道理。

人们很难想象,猝然失去挚爱的父亲,梁漱溟先生是怎样平复内心伤痛的。就在父亲沉湖一年之后,他开始写作为其奠定学者地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如果说今日中国不少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那一点儿不奇怪。但是,生逢乱世,饱经扰攘,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却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者,乃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是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父亲的信任且放任只是建立在梁漱溟少年时的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的基础上,可见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B.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亲历清末、民国时期的动荡,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带着对旧世界的眷恋投积水潭自尽。

C.旧居遗址的描写,在一片祥和的秋日景象中。烘托出梁漱溟先生的成熟智慧和不卑不亢,并引出后文先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

D.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认为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

E.安福胡同、地安门中学、西海西沿2号,这一个个地方勾勒出梁漱溟先生的生命轨迹,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代大师的成长。

(2)梁漱溟先生对自学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梁漱溟先生的人生里,父亲对他有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逢乱世,父亲梁济带着“这个世界会好吗”的疑问投湖自尽,梁漱溟却坚信世界一天一天往好里去。做法不同,但都称得上“中国的脊梁”。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1)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

(A项“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理解错误;B项父亲的自尽“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D项“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属无中生有)

(2)通过自学获得的学问才能切实实用;开放民主的教育氛围方能成就 自学;自学的根本是向上心。

(每点2分,共6分)

(3)民主宽放的家庭氛围,使得梁漱溟先生思想开放,也成就了他的自学;西方化的教育理念,使梁漱溟先生从小就接触世界新知识;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梁漱溟从小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的人生道理。

(每点2分,共6分)

(4)示例: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堪称“中国的脊梁”。是父亲梁济的言传身教教会儿子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道理。父亲的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是以身殉国,是舍生取义,父亲也是“中国的脊梁”。

(观点2分,能结合文本分别从梁漱溟先生和父亲梁济两个方面阐述6分,共8分)

    相关推荐

    梁漱溟: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阅读答案 《梁漱溟: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阅读答案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 阅读答案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节选)》阅读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阅读答案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阅读答案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阅读答案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赏析 朝话 梁漱溟 阅读答案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阅读答案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赏析 语文阅读:《特立独行梁漱溟》(含答案) 特立独行梁漱溟 阅读答案 《特立独行梁漱溟》阅读答案 《特立独行梁漱溟》阅读及答案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阅读答案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阅读理解答案 《当代新儒家的先驱梁漱溟》阅读附答案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节选)》阅读答案 《梁漱溟与冯友兰最后一次会面》阅读答案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节选)”阅读试题及答案 “梁漱溟与冯友兰最后一次会面”阅读试题及答案 张燕《农民工:暴雨中挺起“中国脊梁”》阅读理解答案 《“脊梁精神”赞》阅读附答案 《胡同里的孩子》阅读答案 赏析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 《“脊梁精神”赞》阅读训练及答案 淡定的中国人 梁实秋阅读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桥梁远景图》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新的传播策略》语文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含答案) 《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与出路》语文阅读答案 “梁君出猎”阅读答案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概论·桥梁艺术与桥梁文学》语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解题技巧之老北京的小胡同 《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与出路》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建筑的“文法””梁思成 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1高考语文湖北卷) 胡同里的汪曾祺老人阅读答案 《感动的中国更有力量——专访《感动中国》节目总策划梁建增》语文阅读答案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阅读 梁惠娣《屋檐下游走的光阴》阅读答案 故乡的胡同 文言文阅读。[乙]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语文阅读答案 走向胡杨语文阅读 走向胡杨阅读理解答案 梁上君子 语文阅读答案 狄梁公与娄师德(11分)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 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 阅读答案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阅读附答案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新的传播策略 阅读答案 《出口寒流中的中国制造》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强音》语文阅读答案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语文阅读答案 《胡僧祐传 梁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梁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梁凌《母爱的方向》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梁衡《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阅读答案 梁衡《人格在上》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语文阅读答案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阅读答案 《故乡的胡同》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语文阅读答案 桥梁远景图 阅读答案(2013益阳中考语文试题) 胡同文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胡同文化阅读理解解析 高考语文传记阅读:李叔同的出家之路 北京的胡同 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阅读答案 故乡的胡同阅读答案 梁惠娣《燃烧的木棉》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三种人生态度 粱漱溟阅读附答案 材料题:出国学子面对择业做出不同的抉择 《我国传统的桥梁有三大基本形式……》阅读答案 谁偷走了我的影子(美国)沙里斯 梁思成的故事 阅读答案 《梁思成的故事》阅读答案 文言文《梁鸿》阅读答案 勤 梁实秋 梦幻同里 语文阅读答案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梁 衡 阅读答案 《带伤的美丽 梁衡》阅读答案 梁鸿尚节 梁思成的故事阅读答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阅读理解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缺乏产生杰出人才的文化环境。”语文阅读答案 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梁思成)阅读答案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比较 《赵普》“梁君①出猎”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本质特征的体现 阅读答案 梁启超的1927年 阅读附答案 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答案 《胡同文化》阅读附答案 走在中秋的月光里阅读答案 《我的父亲梁实秋》阅读答案 梁实秋《猫的故事》阅读答案 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强音 阅读答案 新部落时代的来临(梁文道)阅读答案 文言文《梁适》阅读答案附译文 老北京的小胡同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