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品评天下的曲艺泰斗》阅读及答案

小编:

单田芳:品评天下的曲艺泰斗

晨曦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语句曾经红遍中国,“单田芳评书”亦曾是彪炳数十年的文化符号。他的新老评书作品总共100余部,覆盖面达到全国530多家电台,收听人数将近7亿。作为中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曲艺大家,单田芳以其独特的言语品评天下、指点江山,也精彩演绎着自己80年的智慧人生、60载的艺术人生。

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他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评书中丰富的社会、历史、地理和生活知识及书曲协作、表演技巧都使他获益匪浅,十三四岁时他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1954年,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他就辍学拜师学评书,取艺名为“田芳”。

家庭的熏陶,加上天资聪颖,年仅22岁的单田芳在鞍山市曲艺团迅速走红,当时他说书的茶馆常被书迷们挤得水泄不通。书到用时方恨少,深感自己史学、文学知识不足的单田芳,1957年报考了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班,学习深造了3年。多年以后,他谈起这个决定时仍感叹:“正是当时的学习为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当风华正茂的单田芳逐渐走向艺术成熟时,十年浩劫开始了。耿直的他因为说了几句真话被认为是“现行反革命”。在一次批斗中,他的满嘴牙齿被打掉了,后来又连急带气,嗓子发炎变肿,原本清亮浑厚的嗓音也毁了,这对一个评书演员来说意味着什么啊!后来单田芳全家又被遣送到农村接受改造,一呆就是好几年。铲地、送粪、割草、积肥……干着沉重的农活,单田芳还在心里默默地背着书。他背《三国》,背《水浒》,背《聊斋》,背学过的诗词歌赋。古书背完了背新书,新书背完了就背学过的课文,实在没得背了,就从头再背。他还在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再说自己热爱的评书。

1978年11月,单田芳终于得以平反。他回到了鞍山市曲艺团,又举起了心爱的惊堂木,说起了评书。已过不惑之年的单田芳由衷地感叹:“再没有比失去自由和政治地位更痛苦的了,也没有比彻底解放获得幸福更痛快的了。”格外珍惜重上舞台机会的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从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里,单田芳仅同鞍山电台合作就录制了评书43部,共3500多段。《隋唐演义》、《明英烈》、《三国演义》等传统评书和《百年风云》、《平原枪声》等现代新书,在全国各地的1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一时间,单田芳的评书“说”遍全国,每到中午、晚上,大街小巷、胡同院落,成千上万的人守在收音机、电视机旁听他讲评书。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刚出访美国,在华盛顿一家华人商店里竟然也听到了单田芳说的《封神演义》,令他又惊又喜。

评书这门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其故事梗概(行话称为“书梁子”)一直是口传心记,师父传给徒弟,徒弟记在心里再传给自己的徒弟,许多“书梁子”在这个过程中就散失了。为了抢救宝贵的民间文学,有心的单田芳很早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所知道的评书全部写成书,以传后人。白天,他奔波于电台、电视台,忙于说书、录书。晚上,他又伏案疾书。十几年里,他已创作整理出47部共2000多万字的评书小说,并相继出版。速度之快、数量之大令人惊讶。

在各个电台、电视台的评书节目中,几乎清一色是传统段子,描写现实生活的则是凤毛麟角。单田芳则在创作整理传统评书的同时,也大胆涉及近现代历史,如他创作的《百年风云》、《乱世枭雄张作霖》、《千古功臣张学良》等书,都颇受好评。在他看来,评书作为传统艺术,要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要不断创新,不墨守成规,努力贴近现实,评书就会大有希望。

当被问及有关评书艺术传承的问题时,单田芳表示:“评书不会失传,我是坚定不移的相信;评书来自于民间,老百姓自然会喜欢,只要有人在从事这一行,它就不会消。

(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单田芳,原名单传忠,评书表演艺术家。1934年生于曲艺世家。二十岁刚出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文革”期间下放农村,1979年重返评书舞台,开始录制广播评书和电视评书,风靡全国。单田芳独特的嗓音陪伴了从“30后”到“90后”的几代中国人。

19、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4分)

20、单田芳对评书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分)

21、单田芳能够成为“曲艺泰斗”的内在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6分)

参考答案:

19、内容:介绍“单田芳评书”的特点,指出单田芳所说评书的数量以及影响。(2分)

作用:①概括介绍了单田芳在评书方面的贡献,照应文章标题。②引出下文对单田芳智慧人生和艺术人生的叙述。(2分)

20、①录制了100余部评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评书这项传统艺术的影响力。(2分)②创作整理出47部评书小说并出版,为民间文学和评书艺术的传承提供了保障。(1分)③不仅重视传统段子,也重视近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多部现代新书,为评书的发展指明方向。(2分)

21、①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家庭的熏陶,单田芳十分喜欢评书,后来从大学辍学学习评书。②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单田芳走红后感觉自己在史学、文学方面的知识不足,就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班学习三年,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③积极准备,在困境面前坚持自己的理想。在多年的农村改造生活中,单田芳没有荒废自己的专业,努力背书,为后来的登台做了充分的准备。④敢于创新。单田芳认为评书要跟上时代步伐,要不断创新,要努力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大胆涉及近现代历史。(每点2分,答出任何三点即可)

    相关推荐

    单田芳:品评天下的曲艺泰斗 阅读答案 《斗鹅》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书坛北派泰斗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阅读答案及翻译 现代诗:田间《给战斗者》全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简单的道理》阅读精品及答案 艺术品的本质是什么 艺术品的本质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阅读试题及答案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文艺批评家要勇于自我批评》阅读题及答案 “艺术品”阅读训练及答案 艺术品的本质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艺术品的本质丹纳 《田畴字子泰》阅读答案及翻译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阅读答案 “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阅读及答案 田单即墨之战阅读训练及答案 “红学泰斗”周汝昌 阅读答案 “红学泰斗”周汝昌阅读附答案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阅读附答案 “史树青:可爱至极的鉴藏泰斗”阅读试题及答案 《维护艺术的尊严 叶廷芳》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语文阅读答案 《田单即墨之战》阅读答案 梅兰芳:绝艺长传 拜师学艺 阅读答案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春天的曲子阅读答案 春天的曲子阅读理解 文艺不能单纯娱乐化阅读答案 文艺不能单纯娱乐化阅读理解 “当下文艺批评缺什么:批判精神不断弱化”阅读试题及答案 《义勇军进行曲》歌曲简介、其它版本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简介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实用类文本《“红学泰斗”周汝昌》阅读及答案 文艺精品与市场 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答案:《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含答案解析) 一举成名天下知 田姝阅读附答案 “书法成为艺术品的原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当下文艺批评缺什么:批判精神不断弱化”阅读理解答案 《商品环保性的终极评价》语文阅读答案 “书法成为艺术品的原因”阅读答案 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阅读附答案 王建“塞下曲”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艺精品与市场阅读答案 《书坛北派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人格魅力》阅读答案 文言文田单即墨之战阅读答案 文艺不能单纯娱乐化 阅读附答案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阅读答案及翻译 书坛北派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人格魅力 阅读答案 传统曲艺的文化空间与传承阅读附答案 秋天(何其芳)阅读训练 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益《塞下曲(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 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苏佑《塞下曲》比较阅读附答案 元曲“天净沙·春”阅读试题及答案 王建《塞下曲》阅读答案 何其芳《秋天》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附答案 塞下曲诗词阅读答案 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 塞下曲(其六)阅读答案 方言没了,方言曲艺咋活?阅读答案 《塞下曲 李 颀》阅读答案 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 文艺精品与市场 阅读理解答案 《顾毓琇:文理融通学术泰斗誉满中西》阅读附答案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阅读答案及赏析 《战城南》《塞下曲·其二》比较阅读及答案 秋天的夜晚,田野静悄悄的,一只只田鼠从 阅读附答案 天上飘下来的礼物阅读及答案2021 天上飘下来的礼物阅读理解 《塞下曲 戎昱》阅读附答案 天池浪漫曲阅读答案 两首诗《塞下曲》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 张养浩“【中吕】 朝天曲”阅读试题及答案 何其芳《秋天》比较阅读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复习 秋天(李广田)阅读答案 戏曲表演艺术的三个来源分别是滑稽阅读答案 “品读下文”阅读理解答案 《简单的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简单的心阅读训练及答案 塞下曲 (其一) 诗词阅读答案 父亲的田园阅读及答案 父亲的田园阅读原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萧泰来《霜天晓角·梅》阅读答案 《塞下曲 李益》阅读鉴赏答案 两首边塞诗“塞下曲”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 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不少人将戏曲作为文学作品,阅读附答案 “单纯的境界”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阅读试题及答案 戎昱《塞下曲》(其六)阅读赏析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阅读答案 公天下与家天下 阅读附答案 元曲《天净沙·春》阅读答案 徐芳芳《一件毛衣的温度》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塞下曲四首·其一 阅读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艺术是当下时代的“先锋”,它一定是小众的艺术。”语文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乡下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