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论名声》语文阅读答案 及解析

小编:

论名声
[德]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
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
(金玲译,有删改)
15.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6 分)
【答案】①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永存的。②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③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
【解析】二者的区别,主要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既然是区别,就要成对答出这种区别,思维上要求缜密。
【评价】这道题属于概括题,而且行文思路在二者区别的体现上是非常明晰的,难度不是很大。
16.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
【解析】第一句话要关注其前“因此”一词及其后的解释,第二句话要关注其前“然而”一词及其后的论证。前句是结论句,后句是观点句。同时,第一句要把握住关键词——“绝对价值”,第二句要理解此句的潜台词:“无名声者并不是没有价值”或“有名声者并不具有价值”。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评价】此题是有些难度的,尤其是对“绝对价值”的体会,要抓住文中的“品格”“靠其本身”“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来进行概括,如果答成“名声是依靠本身品格、伟大的头脑和心灵”也可算作正确;第二点应选择的潜台词是“无名声者并不是没有价值”,意即“没有获得名声的人也同样有其绝对价值”。
其实,这道题就是含义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领悟能力,无疑这是一道好题。
17.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 分)
【答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学说。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为立言优于立功。但它们都强调“德”的首要作用。
【解析】依据答案,方知此题要求考生答出我国“三不朽之说”与叔本华之言的异同。
【评价】如果不看答案,觉此题是要求考生答出自己是如何看待“三不朽”的,属开放性题目,谁成想是要求答出异同来?所以此题在表述上是有误导性的。题目直接写成“请谈谈我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与叔本华的说法的异同”不是很好吗?
【总评】此文本选得相当好,思路相当明晰,但却未出思路题,2012年选文不好,却反而出了思路题,这不知是何因。当然任何题都可以出,为什么一定要出思路题呢?不过,命题还是要讲究科学,不含糊,不答非所问,能这样,是莘莘学子之幸!


第16题得分估计不是很高,第17题估计很多学生答偏。

    相关推荐

    论名声 [德]叔本华 语文阅读答案 《论名声》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语文阅读:《论名声》 (2013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论名声 阅读答案 论名声 阅读答案 “读书与书籍 叔本华”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答案:《论名声》(含答案) 《生命本无名》语文阅读答案 “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语文阅读答案 及解析 论述类文本姚雪垠《论潇洒》语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论点分析 论述类文本《翻墙》语文阅读答案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阅读理解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名单学》(何满子)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乾坤草亭》(朱良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乡愁的文化表达》(邹广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本答题技巧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梅贻琦.清华的名片》(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谈隐逸》语文阅读答案 土地余华阅读理解赏析及答案解析2021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译者导言 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未名湖畔赏析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语文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朱自清》答案及解析 宗白华《论素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2011高考语文最新易错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详解) 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宋史•熊本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议论文论证 论述类文本(18分)《雅与俗》语文阅读答案 《联觉》语文阅读答案 及解析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论述类文本《精英与荣誉》语文阅读答案 论文学语言在电子文化语境中的变异阅读答案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国戏曲”语文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答案解析 苏洵《名二子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阅读答案:《论名声》(2013高考江苏题)(含答案)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医药学”语文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20分)《柴禾 刘亮程》阅读解析及答案 2012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精华试题 高一英语议论文类阅读理解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清官情结”之弊》语文阅读答案 《与友人论师书》阅读附答案解析及译文 炉火张炜文本分析 炉火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1高中语文复习学案: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笑说蟹文之灾》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议论文六大考点解析 《“原生态”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及解析 2017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签名》 《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奇女子——林徽因》答案理解及解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名句简析 掌声短文阅读及答案2021 掌声短文阅读理解 《国语•晋语|董叔攀附权贵》中考初中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翻译译文 文城余华阅读理解赏析 文城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读名著 论述类文本:郭沫若《相见以诚》(语文阅读答案 ) 《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技巧 神童阅读理解及答案 托马斯曼神童文本分析 苏轼《留侯论》阅读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解析理解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 《田弘正,本名兴》阅读及答案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议论文文体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论述类文本《谈十字街头》(朱光潜)语文阅读答案 “要讨论中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语文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18分)[美]鲁思·本尼迪克特《报恩于万一》语文阅读答案 《论出名》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古诗文阅读理解:声声慢 秋声(含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未名湖畔 九年级上语文《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鸡鸭名家阅读答案 鸡鸭名家阅读理解解析 2016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议论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论据 《父爱,在我的名字里》阅读答案及解析 《生命本无名》阅读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拟题议论文 《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王本道《梅花几度梦里寻》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 论述类文本(18分)冯骥才《关于艺术家》语文阅读答案 高一名著“论语”导读作业(有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实用类文本《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钟声意象》语文阅读答案 小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最新 小名阅读短文及答案 《克罗齐的求索》语文阅读答案 及解析 《大自然在反抗》语文阅读答案 及解析 阅读答案:《羊祜,字叔子》(含答案解析) 《曹操煮酒论英雄》阅读试题及解析 论述类文本《高科技灾难与科学传播》语文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用前韵赠金华杜叔高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材料—论述文本阅读训练1: 论儒学的复兴 论述类文本(18分)《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语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