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 董颖 薄媚(排遍第九) 西子词

小编:

薄媚(排遍第九)

西子词

董颖

自笑平生,英气凌云,凛然万里宣威。那知此际,熊虎途穷,来伴麋鹿卑栖!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争若都燔宝器。尽诛吾妻子。径将死战决雄雌。天意恐怜之。

偶闻太宰,正擅权,贪赂市恩私。因将宝玩献诚,虽脱霜戈,石室囚系。忧嗟又经时。恨不如巢燕自由归。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有血都成泪。备尝险厄返邦畿。冤愤刻肝脾。

《薄媚》是大曲的一种。所谓“大曲”,就是指唐宋时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说:“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袞遍、歇拍、杀袞,始成一曲,谓之大遍(按即大曲)。”这是指一般大曲的结构而言。董颖的《薄媚》大曲,是由排遍第八、排遍第九、第十攧、入破第一、第二虚催、第三袞遍、第四催拍、第五袞遍、第六歇拍、第七煞袞等共十曲组成,题为《西子词》,歌咏的是我国春秋晚期吴越战争中越王勾践利用美人西施复仇灭吴的历史故事。《排遍第九》只是其中的一支曲子,写越王勾践由臣事吴王夫差到返国的全过程,表现了勾践在穷途末路之际的痛苦挣扎与悲愤心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庐或作闾)兴师伐越,越王勾践大败吴师,射伤阖庐。不久,阖庐死去。由是,勾践威震遐迩。前492年,阖庐子夫差伐越,勾践大败,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文种向吴求和,“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不许。于是,“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被文种劝止,并接受了文种的建议,以美女宝器,买通了吴国擅权贪赂的太宰嚭,求和成功。于是勾践入事吴王,为夫差“驾车养马”,在吴首尾三年,至前490年获释返国《排遍第九》。反映了上述历史内容。词当作于作者南渡之后。

勾践战败以至复国的过程,无疑是悲壮的。作者准确地把握了这个基本点,所以在词中,叙事抒情无不抑郁悲摧,壮怀激烈,从而构成了这首词的基调。上片首六句,用有力的反跌笔法,将词中主人公平生高可凌云的理想抱负与眼前穷愁卑下的处境构成强烈对比,从而表达其悲愤情怀。起调三句,气势雄阔,有睥睨万里之概。平生英气凌云,且曾万里宣威,何其壮也!但此意却以“自笑”出之,“自笑”实为自叹,如“长歌当哭”之意,造成反跌之势。接着以“那知”一句转折,反跌出与平生志气有云泥之别的悲惨现实,主人公的悲愤感情从中迸发而出。值得注意的是,词中写眼前现实的悲惨,但气概不衰。写主人公“途穷”,而以“熊虎”比拟,虽是“途穷”而不减其威;是“熊虎”,却“来伴麋鹿卑栖”,其拗怒之气亦隐然可见。这样就深化了主人公的形象,并使全词的旋律由起调的高昂转入沉雄悲壮。“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三句,节奏短促有力,句句紧逼,不容喘息。其前两句已写出了形势的严重,“何为计”一句,提出问题,尖锐有力,如惊雷骤至,必须立即作出反应,迅速抉择国计。在句间结构上,“何为计”一句又具有转出下文的作用。“争若”四句,承上而来,回答问题。这几句,辞锋犀利,沉着痛快,声情悲壮,是血泪语,也是决绝语,表现了主人公决心死战的英雄气概。“天意恐怜之”,则词婉而意坚,流露了对于决战必胜的期望。词至歇拍,尤觉声情悲怆,“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是这首词中唯一的写景处。“月”是“残月”,而且“朦胧”;“雨”是“寒雨”,而且“萧萧”。“残月”与寒雨“非同时之景,而是勾践事吴三年,“备尝险厄返邦畿”过程中诸般景物的择要概括,且景物之中寓有山河破碎、家国风雨飘摇之意。显然,这里的写景,是为了进一步抒情,为“有血都成泪”作烘托。“有血都成泪”、“冤愤刻肝脾”,皆是刻肌入骨、深沁肝脾的悲愤语,是本词叙事抒情的最高点,成为全词基调中最沉重最强烈的音符。

这首词写的是历史故事,但与作者所处的南宋的现实却极其相似;词中的主人公勾践是作者刻意塑造出来的人物,中间倾注着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词人这样淋漓尽致的描叙勾践,显然是借古讽今,指陈时事,抒发政见,锋芒直指南宋的最高统治集团。做敌国的“臣妾”,在勾践来说,只是其反攻以至灭吴的一个准备,勾践的屈节事吴,正是为了灭吴;而南宋王朝对金国的纳币称臣,则是为了乞求苟安。在这里,可以体会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而那“有血都成泪”、“冤愤刻肝脾”,也正是作者有志难展、报国无路的忠愤。

这首词是大曲的一遍。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第四章《宋之乐曲》说:“此种大曲,遍数既多,自于叙事为便。”并举此董颖《薄媚》为例。这一首将叙事抒情浑为一体(上片抒情兼叙事,下片叙事又抒情,互为作用,相辅而行),而以抒情为主体。抒情又是代作品中人物抒情,则仍是叙事诗作法。所抒发的人物感情如万斛涌泉,随地而出,汩汩滔滔,蔚为大观。《薄媚》全组十首,用韵皆同部平上去声通押,平仄间杂,或厉而举,或清而远,或明快而嘹亮,相配使用,抑扬有致,有效地配合了感情的表达,付之歌喉,一定是谐美动人的。

    相关推荐

    宋词赏析 唐琬 钗头凤·世情薄 宋词赏析 贺铸 薄倖·淡妆多态 宋词赏析 无名氏 九张机(九首) 宋词赏析 贺铸 石州引·薄雨收寒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新荷叶·薄雾初零 宋词赏析 潘希白 大有·九日 宋词赏析 贺铸 生查子·西津海鹘舟 宋词赏析 吴文英 霜叶飞·重九 宋词赏析 刘克庄 贺新郎·九日 宋词赏析 史达祖 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宋词赏析 薛梦桂 三姝媚·蔷薇花谢去 宋词赏析 刘子寰 沁园春·西岩三涧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生查子·独游西岩 宋词赏析 无名氏 九张机 (六首) 宋词赏析 锺过 三姝媚·东风又送酴釄信 宋词赏析 阮阅 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宋词赏析 王埜 西河·天下事 宋词赏析 赵佶 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宋词赏析 袁去华 安公子 宋词赏析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 宋词赏析 周邦彦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宋词赏析 吴文英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宋词赏析 范成大 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宋词赏析 洪咨夔 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宋词赏析 石孝友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宋词赏析 宋江 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 宋词赏析 曹豳 西河·和王潜斋韵 宋词赏析 吴泳 上西平·送陈舍人 宋词赏析 李清照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宋词赏析 乐婉 卜算子·答施 宋词赏析 张熙妻 菩萨蛮·西湖曲 宋词赏析 蒋捷 女冠子·元夕 宋词赏析 姚宽 生查子·情景 宋词赏析 秦观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宋词赏析 陈德武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词赏析 李钰 击梧桐·别西湖社友 宋词赏析 陆游 卜算子·咏梅 宋词赏析 王平子 谒金门·春恨 宋词赏析 贺铸 子夜歌·三更月 宋词赏析 周邦彦 西河·佳丽地 金陵 宋词赏析 贺铸 捣练子·斜月下 宋词赏析 贺铸 捣练子·收锦字 宋词赏析 向子湮 洞仙歌·中秋 宋词赏析 周邦彦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沁园春·叠嶂西驰 宋词赏析 刘辰翁 西江月·新秋写兴 宋词赏析 姜夔 疏影 宋词赏析 张孝祥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宋词赏析 贺铸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宋词赏析 文及翁 贺新郎·游西湖有感 宋词赏析 贺铸 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 宋词赏析 贺铸 捣练子·边堠远 宋词赏析 贺铸 捣练子·砧面莹 宋词赏析 葛长庚 行香子·题罗浮 宋词赏析 秦观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词赏析 向子湮 秦楼月·芳菲歇 宋词赏析 张孝祥 南歌子·过严关 宋词赏析 魏子敬 生查子·愁盈镜里山 宋词赏析 吴渊 念奴桥 宋词赏析 刘子翚 蓦山溪·寄宝学 宋词赏析 王炎 江城子·癸酉春社 宋词赏析 张孝祥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赏析 鲁逸仲 南浦 宋词赏析 侯置 四犯令 宋词赏析 周邦彦 西平乐·稚柳苏晴(小石) 宋词赏析 许棐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宋词赏析 田为 南柯子·梦怕愁时断 宋词赏析 曾揆 南柯子·桐叶凉生夜 宋词赏析 王炎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宋词赏析 吕渭老 选冠子·雨湿花房 宋词赏析 李清照 行香子·草际鸣蛩 宋词赏析 秦观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宋词赏析 张耒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 宋词赏析 仲殊 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宋词赏析 严蕊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词赏析 徐俯 卜算子·天生百种愁 宋词赏析 张榘 青玉案·西风乱叶溪桥树 宋词赏析 朱敦儒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词赏析 胡铨 醉落魄 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生查子·独游雨岩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芭蕉 宋词赏析 刘辰翁 兰陵王·丙子送春 宋词赏析 秦观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宋词赏析 冯去非 喜迁莺 观雨 陈与义 宋词赏析 宋词赏析 晁冲之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宋词赏析 陆叡 瑞鹤仙·梅 宋词赏析 洪适 渔家傲引 宋词赏析 戴复古 洞仙歌 宋词赏析 宋自逊 蓦山溪·自述 宋词赏析 范成大 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 宋词赏析 张炎 疏影·梅影 宋词赏析 周密 齐天乐·蝉 宋词赏析 周密 花犯·水仙 宋词赏析 魏了翁 朝中措 宋词赏析 周邦彦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宋词赏析 游次公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