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山学期《背影》知识点梳理

小编:

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他需要我们对每天学习的新知识点及时整理,接下来由查字典语文网为大提供了背影知识点梳理,望大家好好阅读。

1.人的背面形象. 例句: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指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原型或者依据. 例句:胡适《考证》四:“在印度最古的纪事诗《拉麻传》里寻得一个哈奴曼 ,大概可以称为齐天大圣的背影了.” 

3.犹背景. 宋还吾《为答记者》:“而且我们演剧的背影是什么?曲阜的社会状况何若?一般民众的要求怎样?记者先生也许‘更是不知’吧?” 

4.泛指背后的影像. 面对二维景象,适用于过去的审美观,而蔚然成风,使得平面影像(相片,图画)充斥于生活.然而,相片恰恰是由主体和客体组成.自然,人大都是主体,所以,对于主体背后的客体,也就其他影像,过去,常被人称呼为背影. 朱自清(1898~1948),中国著名诗人,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因为有一句话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长期居住于扬州,1948年在北平因贫病逝世.191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入哲学系,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会员,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开始发表新诗.1920年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多所中学任教,并撰写小说和散文.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1925年起 ,朱自清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期间曾于1931年去英国留学,并漫游欧陆数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大任中文系主任,从事学术研究和杂文写作.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主要文章,作品有《春》、《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编辑本段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编辑本段《背影》的思想意义

在“父亲”普遍被声讨的年代里写了一个“好爸爸” (倪文尖) 《背影》为什么……在当时就能脱颖而出、引人注目呢?海外现代文学研究名家李欧梵的意见是颇有启发性的.他曾在一次讲学中说过:鲁迅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所说,中国的“圣人之徒”“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集中表达了五四一代人对于父辈的不满,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是个“打死父亲”的年代,五四文学的父亲形象都是负面的;而《背影》不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在“满街走着坏爸爸”的情况下,这一个“好爸爸”一下子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要而言之,《背影》生逢其时,在一个特殊的语境下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朱自清的声誉. (节选自《〈背影〉何以成为经典》,《语文学习》2002年第2期)

《背影》的表现角度

新颖独特 (凌焕新) 如何选择表现角度?这是散文创作中值得研究的问题,绝非雕虫小技.在我们的文苑中,善于选择角度者,则可能自成高格,不善于选择者,往往流入下品.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作者选择了一个最佳表现角度——“背影”,并把它转化为艺术美的一篇佳作. 一般写人物,较多地从正面着笔,或写面部肖像,或写姿态、服饰.正面写当然有其好处,然只从一个角度写多了,也会让人感到呆板乏味.契诃夫给青年作者的信中告诫说:“你忙着描写人物的脸……这又是老一套,这样的描写是可以省掉的.五张描写得很详细的脸,会使读者的注意力疲劳.”《背影》则另辟蹊径.作者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父亲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绝.除了文章开头的点题外,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第一次,作为父亲,在儿子的心目中是多么的熟悉,他的音容笑貌,无不了如指掌.然而当父亲临别送行时,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地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却深深地打动了儿子的心灵,顿时使“我”获得了特殊的感受,掉下了激动的眼泪.第二次是父亲离去时.这一背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找不到了.犹如电影画面那样慢慢淡出,影愈淡而情愈浓,人愈远而心愈近.第三次,从信中得知父亲困顿的际遇和颓唐的心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浮现出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它将成为“我”终身难忘的一个定格画面.是的,写人物从背影这个角度着墨,为数很少,然而,“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姜白石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朱自清先生知难而上,选择背影这个新颖独特的角度,这是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独特发现,也是表现事物的一种艺术创造,显露了作者不随人后、敢于创新的艺术才华. 背影的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 写作对象的素材都是分散的、零碎的,艺术家如何找到特定的角度,便于把这些光束进行聚合,从而形成艺术的焦点.父亲在火车站爬月台时“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背影,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它就是这篇散文的聚光点.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分离时深沉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抓住这特殊的一点,似乎把儿子对父亲一生的零星印象,以及百感交集的思绪都奔向一个中心进行集中、组合、强调,熔铸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挑选什么角度,除了便于将分散孤立的东西化为凝聚的一点外,还要注意能否表现事物的本质方面.有些角度,只能表现事物的某些非本质的表象,有些角度,甚至可能丑化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次要的、局部的东西表现为主要的整体的东西.这样的角度就不足取.倘若刻画人物,如何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特征呢?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恺之语).然而朱自清先生描写的这个特殊的背影,却也同画眼睛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个角度观察,不仅看到父亲“形”的特点,还洞察到他“神”的方面的种种本质特性.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等都通过背影恰当地显示出来.背影,犹如电光火石,一下子照亮了父亲丰富的内心世界,照见了他的灵魂. 背影的表现角度,给人以驰骋想像的艺术境界. 特定情景下的父亲的背影,特别是离“我”有一定距离的背影,由于视觉角度的限制,省略了父亲的脸部及其正面表情动作的种种描绘,作者只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自由想像的广阔天地.从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中,人们会联想到父亲当时吃力的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想见其甘心为儿子奔波的情怀;从背影中,人们还会想得更多,似乎会看到父亲家道日衰的过去,也会预见到他离“大去之期不远”的未来.而这背影,实际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投影.如果读者鼓起想像的双翼,那么,还会从中看到千万旧知识分子困顿的身影.由于背影的表现角度选得好,写得隐而不露,约而不繁,含不尽之意于背影之外,发人深思,催人联想,所以它具有较大的艺术容量,经得起读者反复鉴赏.记得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曾说过:“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朱自清先生选择这个特定的角度写背影,也就是要创造引起读者艺术想像的诱发物.如果表现角度平直浅露,写足写满,势必束缚了读者想像的翅膀,限制读者的艺术再创造,使笔下的形象变成失去艺术生命的“死物”.为此,选择角度,要从有利于给读者创造想像的艺术天地着眼. 散文的表现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给散文带来摇曳多姿、群芳争妍的风采;散文的表现角度也需巧于运思,独具一格,散文具有作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散文的表现角度既是技巧问题,又同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观察有关,渗透着他们的美学理想.愿我们的散文爱好者,从《背影》的可贵经验中,吸取有益的启示吧! (《从〈背影〉看散文如何选择表现角度》,《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的背影知识点梳理,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知识点总结尽在查字典语文网。

    相关推荐

    初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重点知识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山中访友知识点梳理 2016年六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长征组歌》两首》知识点梳理 2016-2017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梳理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背影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背诵知识点梳理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末知识点梳理 一年级上册影子知识点梳理2021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6 阿长与《山海经》 二年级上学期语文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2016三年级语文期末知识点梳理 初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易错要点之《背影》 2016二年级近义词期中知识点梳理 2016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 小学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春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文学知识点整理 初二下学期语文《兵车行》知识点梳理 梳理二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讲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知识之《背影》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捕蛇者说》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捕蛇者说》知识点梳理 2016年精选二年级第一学期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知识点必备 小学一年级语文难点知识点梳理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秋天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离骚必背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梳理最新 八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语文词语知识点梳理 高二语文期中易错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必备知识:人教版 2021八年级上册语文周庄水韵知识点梳理 2016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知识点复习文言文 背影的相关知识点: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易错知识 精编高一语文下学年期末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3) 小学一年级语文形近字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六单元语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生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易错知识点整理:老山界 九年级语文故乡知识点梳理 精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桥之美复习资料梳理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1)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2) 2016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一单元语文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最新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4) 2016年初一下学期语文期末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期中备考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整理 2016年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梳理 2016年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像山那样思考》知识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玩出了名堂》知识点梳理(上学期) 2016年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生一年级语文近义词知识点梳理 2016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语文期中必背知识点对子 腊八粥知识点梳理 腊八粥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梳理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诗词曲五首》重点知识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2021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总结2021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高二期中语文熟语易错知识点梳理 青岛版小学生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知识复习《俗世奇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基础知识点 初中口语交际知识点:考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文学常识(上学期) 2016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期中 2016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三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美丽的小路》重点字词梳理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滋味知识点:上学期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2课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影子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字词解释 小学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我的影子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