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笔”与“铺垫”

小编:

学习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探究叙事类文学作品的“蓄势”艺术,课下有学生问:“伏笔”与“铺垫”有什么区别?

不妨先举几个“伏笔”的例子。

例一,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有联系。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例二,都德的《最后一课》,文章开始写小佛朗士上学路上看到许多人在布告牌前看什么,并且交代最近一些坏消息都是从那儿传出来的,作者还顺便列举几例,如征发啊,打仗啊等等。那么今天是什么消息呢,小佛朗士没有去看,不知道。作者暂不交代,我们读者也不知道。任情节向前发展,待到上课时,韩麦尔先生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阿尔萨斯和络林已被普鲁士士兵侵占,韩麦尔、小佛朗士他们就要沦为亡国奴时,小佛朗士恍然大悟,为什么布告牌前会有那么多人,今天布告牌上什么消息就不言而喻了。文章设置伏笔,使情节波澜起伏。

例三,莫泊桑的《项链》一文前部分写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把项链收藏在很显眼的地方,暗示它并不贵重,丢项链向珠宝店老板打听时,老板称只售出了匣子,未售出项链。至结尾处写道“项链是赝品”。显然,为使这一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作者在上文给了必要的暗示。而这些暗示,其目的都不在于“衬托”结尾的“意外”,而仅仅在于使这“意外”的结尾更加“合乎情理”。这正是伏笔的作用。

例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接管草料场一节,“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走三二里便有市井’”。写老军絮叨之态,闲带出葫芦,当时看是为了买酒,实则是为了引出山神庙。“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看时只道天寒手冷,实则是为后来杀人时可立即使枪埋下伏笔。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再看看几个“铺垫”的例子。

例一,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文章开头写家境贫穷,“父亲”差使交卸了,祖母死了,“父亲”变卖典质,安葬了祖母,家境十分贫寒。接着又写到“父亲”亲自到车站送别,和车夫讲价钱,上车给“我”挑选座位,并帮我铺好大衣等四件事。作者写这些要表达的意思有二:一是要告诉读者家里这样穷,可是“父亲”还是让“我”穿好,从后文作者交代的自己的皮大衣证明这一点;二是告诉读者“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生活压力这么大还是不顾一切来照顾“我”,可见“父亲”对“我”是怎样一种关爱之情。实际上作者写这些时,自己感情也已在酝酿蓄积,带动读者酝酿蓄积感情,待到写父亲蹒跚过铁道,爬上爬下去买橘子给“我”解渴时,“我”感激父亲、理解父爱这种激动的心情就一发而不可收。作者感情进入高潮,作品内容也进入高潮。这就是铺垫的效果。

例二,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例三,王周生的作品《这不是一颗流星》开头写“我”和孩子在体育馆看戏熊,熊的出现,孩子异常激动,“我”奇怪,读者也好奇:孩子见了熟悉的熊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呢?接着孩子希望熊死,更是使人大吃一惊,“我”对孩子的训斥使孩子感到委屈,才吐露了深埋在孩子内心深处的隐情:要给阿婆做熊皮手套。读者这时才恍然大悟,为孩子纯朴天真的心灵由衷地激动。“熊”这个物件,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绝妙的铺垫。

例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开篇先写林冲沧州遇旧,接下来写李小二获得陆虞候等来到沧州的消息和林冲买刀寻仇的情节,前者就是为后者做铺垫的,使得故事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向高潮发展。

由上面例子,可见“伏笔”与“铺垫”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1.从形式来看,用作伏笔的,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细节”;用作铺垫的,语句较多,可以铺陈,如情节高潮的前奏,如一些表现人物的景物环境描写,它没有隐含性,一看就知道是为了下文的铺垫。

2.从运用来看,伏笔与下文照应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而铺垫一般是紧接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接着就写人物。

3.从作用来看,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铺垫是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对内容起作用,比如推动情节,突出人物,等等。

使用“伏笔”与“铺垫”应注意以下几点:

有伏笔必有照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伏笔要埋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伏笔要有照应,但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铺垫的特点是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铺垫的作用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铺垫的原则是引而不发、自然合理。

当然,有的时候“伏笔”和“铺垫”兼而用之,是很难严格地区分开的,“伏笔”即是“铺垫”,“铺垫”也是“伏笔”。

    相关推荐

    “伏笔”与“铺垫”的用法区别 伏笔的造句 象征、铺垫、描写等常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夏季三伏的“伏”与五行的关系 用铺砌造句 三伏天歇后语 潜伏的近义词 铺张浪费的造句 关于三伏天谚语 铺张浪费的反义词 铺天盖地的近义词是什么 平铺直叙的反义词 中伏的解释及造句 俯伏的解释及造句 铺张浪费怎么造句 小升初语文汉字复习重点:汉字笔画与笔顺规则 起伏的近义词 埋伏的近义词 四伏的解释及造句 关于三伏天的成语 形容三伏天的成语 水土不伏成语解释 铺张浪费的释义及造句大全 蛰伏的近义词是什么 此起彼伏怎么造句 波澜起伏的反义词 跌宕起伏的反义词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同音字与多音字 成语骥伏盐车的解释 此起彼伏中有反义词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如何听课与做笔记 形容三伏天很热的成语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之听课与做笔记 关于三伏天的经典歇后语大全 随笔简介(什么是随笔)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仿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花钟课堂笔记 花钟笔记图片 “火”的笔顺 关于铺架队副队长先进的事迹材料素材 末笔为二的字笔顺顺序 2021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进当铺的男孩 荷叶圆圆的笔记 荷叶圆圆笔记图片 “笔称”种种 肥皂泡笔记三年级 肥皂泡笔记图片 找春天笔记整理 找春天笔记图片 关于笔顺 棉花姑娘课文笔记 棉花姑娘笔记图片 守株待兔笔记图片 守株待兔笔记整理 初唐人物随笔 下笔成章造句 蜘蛛开店笔记图片 蜘蛛开店笔记分享 天窗笔记怎么写 天窗笔记整理 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笔记 赵州桥笔记图片 敝字的笔顺 日记随笔文学 笔陡的近义词 笔挺的近义词 神笔马良的故事 秉笔直书的意思 笔直的造句例句 大象的耳朵笔记重点 大象的耳朵笔记图片 简爱读书笔记(一) 简爱读书笔记(三) 落花生小练笔(二) 青蛙卖泥塘笔记大全 青蛙卖泥塘笔记图片 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笔记 琥珀笔记整理 鹿角和鹿腿课堂笔记 鹿角和鹿腿笔记图片 一年级古对今笔记 古对今课文笔记 一分钟笔记一年级 一分钟笔记图片 二年级神州谣笔记 神州谣笔记图片 一年级操场上笔记 操场上笔记重点 三年级下册燕子笔记 燕子笔记图片 三年级下册荷花笔记 荷花笔记摘抄 汉字笔顺规则 民间语词笔记 笔直的同义词 笔直怎么造句 笔挺的同义词 动物儿歌课堂笔记 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笔记 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笔记 小马过河笔记记录 海上日出笔记图片 海上日出课堂笔记 洪迈《容斋随笔·张浮休书》“张芸叟与石司理书云”原文逐句翻译 西游记读书笔记(二) 红楼梦读书笔记(十) 名人传读书笔记(三) 名人传读书笔记(七) 小王子读书笔记(一) 笔墨官司怎么造句 下笔的解释及造句 笔走龙蛇造句 笔直的近义词 笔迹怎么造句 一匹出色的马课堂笔记 一匹出色的马笔记图片 枫树上的喜鹊重点笔记 枫树上的喜鹊笔记图片 西游记读书笔记(一) 西游记读书笔记(五) 西游记读书笔记(七) 红楼梦读书笔记(一) 红楼梦读书笔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