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综合知识

中考语文知识点(三)

小编:
中考语文知识点(三)

词 语

课标要求:

1、

词性;词语根据语法功能(A有无实际意义;B能否充当句子主干;C能否单独回答问题;D能否重叠)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 介词顺口溜:

在上、在下、关于、对,

根据、按照、使、与、被。

自从、依靠、凭借、向,

通过、沿着、把、给、为。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只能和名词或代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介词前后两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

3、 近义词的辨析角度:A词义轻重;B适用的范围;C搭配的对象;D感情色彩;E语体色彩。

4、 词语的辨析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5、 注意关联词的使用:A、正确使用;B、正确搭配。

6、词语的含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词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引申义、比喻义以及一些深层的含义和一些特殊的意义。

答题方法

(1)、思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比喻义、引申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2)、语言:答题语言一般可用“比喻……”“指……”“意思是……”等。

7、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是指所指定的词语在该句子中对所表达的对象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这需要学生对该词语,对整个句子作较为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并找到合理有效的语言来表达。

答题方法

(1)思路:从词语对所表达对象表现出的情状、实际情况去判断。并组织合理的语言答题。

(2)语言:注意区分文体,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表现了……”或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是说明文,应该用“准确地说明了……”;如果是议论文,应该用“有力地论证了……”。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最好不要把记叙文的词语表达作用说成是“说明了”什么。

8、词语的感情色彩

文章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文中人物的感情;二是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1)思路: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语对所表现的对象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或者该词语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2)、语言:可用“表现……”“批判……”“讽刺……”“赞扬……”等等之类。

9、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方法: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0、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1、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A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例如: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又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B褒贬误用,即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本来是含有褒义的,却用到贬义的语境中去。

例如:

贬义色彩的成语有:无所不为、虚张声势、夸夸其谈、处心积虑、好高骛远、随声附和、满城风雨、趋之若骛、死灰复燃、肆无忌惮、信口雌黄、炙手可热等等。

褒义色彩的成语有:蔚然成风、集腋成裘、从容不迫等等。

C对象用错,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例如: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相敬如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 “凤毛麟角”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改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变更;要特别注意“如”字结构的词语。

D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适用语境被错用而致使用不当。例如:据专家测算,在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污染总量的45%。“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

E重复累赘,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再用成语,则造成重复。例如:他在敌人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又如: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修改病句

课标要求: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1、修改病句类

(1)用词不当

①感情色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⑧主宾搭配不当。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① 缺主语。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

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① 逻辑语序不当。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⑧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罗嗦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2.认识了病句的这些基本类型,我们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检查病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三 中考语文知识点:古诗文必背知识点(三)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知识考点:三峡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知识考点三峡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三峡》 高三语文高考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中国结知识点 2017年中考语文:常用知识点总结(三)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必背知识考点:三峡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三种文体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三现代文知识点 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三):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二) 初三语文知识点:话说中国画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汉语知识 初三语文知识点:三棵树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五) 中考语文知识点(六) 中考语文知识点(七) 中考语文知识点(九) 中考语文知识点(八) 中考语文知识点(一) 中考语文知识点(十) 中考语文知识点(四) 2017年中考语文考试古诗词赏析知识点三 高三语文知识点: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知识点 2016年初三语文中考基础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论点 高三冲刺高考语文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文体知识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三袋麦子知识点 2017年中考语文一模知识考点:立论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文化常识盘点 2017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汉语知识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积累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文体、文学知识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2020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2020人教版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四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五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六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七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八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十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2017年中考语文考试古诗词赏析知识点十三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2020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2020人教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古诗文必背知识点(六) 中考语文知识点(十一) 郦道元《三峡》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三年级中英谚语知识点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知识点解析 初中生中考必读名著考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初三语文知识点: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要点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九 (2017)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文言文 中考语文知识点:古诗文必背知识点(五)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二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一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散文特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古诗文必背知识点(二) 中考语文知识点:古诗文必背知识点(一) 初中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 中考语文知识点:古诗文必背知识点(四) 高考语文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 初中作文知识点:中考作文忌犯的三种错误 初三语文知识点:黑羊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谦称1 中考语文考点解读:三峡 中考语文考点:《三国演义》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技巧知识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中易错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中国文学之最 初三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期中备考复习 2021中考文学常识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文学常识讲解 小升初语文备考知识:《三国演义》知识点 2016年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 2017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分享 中考语文知识点分享:文体、文学知识 高中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2015年中考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真题讲解三 2015年中考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综合训练三 中考语文考点解读:三峡 初三语文期中考谈生命知识要点鲁教版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谦称2 中考语文阅读题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三袋麦子知识点 中考语文考点分析 :三峡 2017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体知识点口诀 中考语文考点解析(汉字知识) 中考语文考试知识点分析:基础知识题 中考语文考试知识点分析:作文 高三语文考试易错知识点总结 2016年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