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综合知识

《论语》十则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小编:

《论语》十则作为高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考生需要深刻记忆与了解,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度过这个难题,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论语十则知识点以及论语十则常见试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论语十则知识点

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解: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解: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解: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四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解: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五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解: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

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六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解: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

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七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解: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八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解: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重点字词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九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注解: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重点字词解释: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士:有抱负的人。

本段理解:

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解: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论语》十则练习题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国__________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本文给各位考生分享的论语十则知识点以及论语十则常见试题考生一定要尽快进行相关的背诵与了解,如果考生还想找到更多高考语文备考资料,就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语文网高考语文栏目吧!

    相关推荐

    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劝学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相见欢知识点归纳及常见试题 离骚知识点及考试常见题 张衡传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苏武传知识点及考试常见题 饮酒·其五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苏幕遮知识点及考试常见题 小石潭记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短歌行知识点及考试常见题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论语十则知识点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论语十则》 八声甘州知识点及考试常见题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考试常见题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及常见试题 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重要知识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论语十则》 曹刿论战知识点回顾及常考题 初二语文议论文常见考试题型分析 初一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考试要点整理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议论文常见考点答题思路总结 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考点及常见题型简析 初一上学期语文论语十则核心知识:人教版 文言文《论语十则》翻译分享 高考语文必备《论语》十六则 小升初语文考试分类知识点专题:常见借代词语 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常见考点 中考语文基本知识常见问题及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常见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论语十则 初一文言文:论文十则讲解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考试中常见的错误 2016年年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十则 常见易错知识点汇编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板桥题画二则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十六则 蜀相知识点回顾及常考题 名著、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复习必背古文《论语十则》 小升初语文常考题型及知识点点拨 2021中考文学常识知识点:常见借代词语 爱莲说知识点回顾及常考题 琵琶行知识点回顾及常考题 中考语文知识点:常见借代词语 氓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趣味语文知识试题(古代文学常识) 小学语文知识点之常见错别字 辩论赛流程及规则介绍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常见多音字 春望常考知识点及课后练习题 高三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的名句名篇知识点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之《论语》八则 三峡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蒹葭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语文常见题型答题思路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论语十则 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课文:论语十则 登高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常见常用字的分辨 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型及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庄暴见孟子知识点及课后练习题 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新闻两则》 《论语》中的115个常见成语整理(含解释及出处) 登快阁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回顾及常考题 木兰诗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虞美人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雁门太守行知识点回顾及常考题 观刈表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高考语文知识点: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中考语文知识点之病句:常见语病类型及其修改 高考语文知识点:盘点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小学语文最全常见错别字(十) 现代文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复习现代文常考知识点答题技巧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十六种标点符号常见的使用误区 逍遥游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中考语文重要知识点 常见借代词语 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常见常用字形的分辨 小升初语文考试知识点文化常识 2013年中考文学常识试题以及答案 文学理论常识 立论知识点总结 2015年中考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答题准则 现代文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复习现代文常考知识点答题技巧 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背篇目:论语十则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之常见分类词语 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常见文章体裁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实词归类整理 初一语文知识点: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常见成语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