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课外知识

修辞

小编:

1.比喻(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明喻(甲象乙):例:共产党象太阳。

暗喻(甲是乙):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3.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或短语)组成一对句子,把两方面的意思突现出来。

例:横眉冷对千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例: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5.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例:

有的人

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6.反复:为了强调某事物或感情,使同一词语或句子再次出现

(可连续,也可以间隔出现)

例: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7.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一: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象纸一样单薄。

例二:就是我活到八十岁,胡子三尺长……

8.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例: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

9.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例: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10.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11.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12.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13.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4.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相关推荐

    修辞学 修辞1 修辞方法 仿词修辞 语汇修辞 关于修辞 修辞 ──换称 句子修辞 修辞手法 广告修辞 修辞运用 语法修辞学 童诗的“修辞” 修辞方法3 谈公文修辞 修辞方法1 修辞方法——排比 修辞运用训练 另类修辞高手 修辞方法2 常见修辞作用 修辞手法——拟人 语文修辞手法 文言文的修辞 修辞方法解答 摭谈变异修辞 互文修辞手法 修辞方法介绍 修辞方法——反复 浅谈“双关”修辞 各类修辞汇总 常用修辞方法 成语中的修辞 常见修辞运用训练 修辞的表达作用 关于“舛互”修辞格 修辞方法系列诗 常见的修辞方法 比喻修辞的用法 巧用修辞展凤头 新闻标题的修辞 浅谈“物候”修辞格 常见修辞的作用 呼告修辞手法简介 修辞的内涵及其他 借用修辞法扩展造句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女子美貌的修辞大全 顶真修辞手法简介 语文复习:修辞手法 作文常用修辞手法 有一种修辞叫“强喻”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夸张修辞的定义是什么 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有双关修辞的对联 怎样掌握修辞方法 初中语文修辞释例 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 什么是双关修辞手法 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文言修辞翻译技巧摭谈 从“修辞立其诚”说“有文采” 初中语文修辞教学摭谈 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合用典故的修辞效果 什么是移就——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练习 鼠的修辞功能及其他 课文标题中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备考指导:修辞 2017中考语文考点之修辞 高考语文修辞考点大全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辨析:比喻和拟人 修辞手法有关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修辞的翻译技巧 修辞运用:广告中的对比 高考语文修辞考点集锦 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修辞 初中的修辞方法和作用 小升初语文修辞知识点 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方法运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小升初语文修辞知识点整理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详解:修辞 2017年中考语文“修辞”分类详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最新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梳理 方文山解读《青花瓷》的修辞 修辞疑难突破与运用指向 小升初语文夸张修辞运用 2016年小升初修辞手法总结 初一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 2017中考语文必备考点:修辞 语文中考修辞知识点分享 2021语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语文常用的修辞方法至少五种 高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