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小编: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讲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围绕“善劝”与“论议”展开。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今天,它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学生分析】

十三、四岁的七年级学生,平时爱听故事,看电视剧,看小说,而且《三国演义》又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或多或少已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学习本文必须引导他们学会从读中悟,从悟中得以加深了解。

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诵读、欣赏和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遵守语文学习的规律,全过程引导学生读、悟、赏,一切从学情出发,制定、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只起组织、帮助、引导、监督的作用,体现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自主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真知,终生受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初步翻译简单的文言句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善于劝说别人和虚心接纳别人意见的美德。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曲)。谁能说说自己的感觉?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听了歌曲,我感觉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们豪迈的壮志,为天下的百姓没有过上好日子而流泪。

生:听了歌曲“火烧赤壁”那扣人心弦的场面,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师:看来,这首歌曲已经深深地拨动了同学们的心弦。谁能说说《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大致内容?

生:《三国演义》所叙的故事是曹操、刘备、孙权为了谋求一统天下,展开你争我夺的斗争,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峙的局面。

师:(导入新课)刚才这位同学向我们介绍了《三国演义》这部书,大家都知道它是明清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的确是一部好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本书中的孙权、吕蒙、鲁肃三人故事的文章,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他们,了解《三国演义》。

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简介文章出处《资冶通鉴》及主编司马光。

生:《资冶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篡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朗读一遍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把准感情基调,体会语感,要读好孙权的语重心长、吕蒙进步后的自豪感。

生:(集体朗读)。

师:谁愿意给大家诵读课文。

生:(站起来,诵读课文。)

师:还有谁想读,站起来为大家读。

生:(纷纷举手,争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习诵读,读时要把握人物对话的表情、做到语言流畅。

生:自由诵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你们真的很棒。

师:请四位同学站起来,分角色诵读课文。

生:(角色分工:孙权、吕蒙、鲁肃、叙述者4人。)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评议这四位同学的分角色诵读的效果。

生:我的看法是:扮演孙权的那位同学在诵读过程中停顿不当。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正确的停顿应该是,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还把邪(yé)读成邪(xí )

生:我的看法是:这四位角色扮演者的诵读语速过快。

生:我的看法是:这四位角色扮演者重音掌握不准。如“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中的“事”字应该读重音。

师:同学们刚才对这四位角色扮演者的诵读进行评议,老师也觉得你们的评价是正确的。

三、悟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问题多,有了问题后,你可以举手,也可以写成纸条交给老师。

(学生独立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生:老师,“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是什么意思?

师:这位男同学第一个提问了,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师:对。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生:老师,“孰若孤?”这句是什么意思?

师:好,谁来帮她解答,让大家共同分享。

生:“孰若孤?”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谁能够比得上我呢?

生:不对,我想应该是这样:谁比得上我呢?这是我的理解。

师:好,出现不同看法了。同学们想想哪个意见更正确啊?

众学生:后一种意见更正确。

师:对,我也赞同后一种意见。

生:老师,“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中的“孤”“治经”、“博士”“邪”是什么意思?“涉猎”、“见往事”又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他解答这些问题呢?

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孤”的意思是“我”“治经”的意思是:研究,“博士”的意思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整句的意思是: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涉猎”的意思是: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意思是:认清事情,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师:同学们很不错,陆陆续续提出了这么多不理解的词句,说明大家已经开动了脑筋。好,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复述课文。请哪位男同学?

生:(站起来复述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复述课文内容效果如何?

众学生:很好,语言流畅,复述到位。

师:同学们,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就必须认真思考,提出问题。问题越多,说明学习就有效果……又有同学举手了,请那位女同学提问。

生:孙权、吕蒙、鲁肃三人各有什么特点?

生:从文中可以看出,孙权博学多识、善于劝别人学习。吕蒙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习进步很快。鲁肃器重人才,爱护人才,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师:大家同意她的说法吗?

众学生:同意。

生: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师:你这个问题有“科研价值”!(众生大笑)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

生:我的见解是: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师:好,你很会动脑筋。谁还有问题?请那位女同学提问。

生:本文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我的理解是:本文用了对话的方法刻画人物;语言特点: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师:说得很好。让我也向你们提出三个问题——我是和你们商量着上课,也是平等对话,当然我也有权利向你们提问。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并不难,关键是肯动脑筋。

1、课文中有两条成语典故,请摘录出来,并说说其含义。

2、学习了本文你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说说理由。

3、本文与《伤仲永》一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小声讨论,教师巡视。)

生:举手,我回答老师提的第一个问题,课文中两条成语典故是:“吴下阿蒙”含义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刮目相待”含义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众学生:同意。

生:我回答老师第二个问题,学习了本文我学到了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与好的建议。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只要抓紧时间,任何人都会学有所获,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生:站起来,我回答老师提的第三个问题,《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反一正,前面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后篇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写法也不同,前者从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回答问题,发表见解,非常积极,这很好。请同学们给予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同学掌声鼓励。

四、赏

师:好,刚才同学们回答问题很主动、很积极。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即兴进行表演。

生:(自己选角色,三人分别扮演孙权、吕蒙、鲁肃。)

师:总结:同学们演得真好,通过这节语文课,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老师衷心地说一句:“你们比我强,恭喜你们,你们真的‘动’起来了,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了,真正成为了语文爱好者。”

谢谢同学们,下课。

【课后反思】

下课后,我感到很满意,心情轻松和愉悦。坐下来静思:这节课之所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引导”,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教学中,我没有扶着学生走路,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激发他们丰富、大胆、自由的学习灵感与兴趣,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得到提高。

其二,充分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思考讨论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地合作、探究,在语文学习的“殿堂”中自由飞翔。

其三,放下老师的“架子”,搭建民主、平等、愉悦的交互式平台,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学习方向的导航者,情感的激发者,探究的合作者。

其四,虽然这节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这节课也让我深思:在新课改理念下,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下更多的苦功夫。

    相关推荐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例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23 孙权劝学 23 孙权劝学 15孙权劝学 23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学案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原文 《孙权劝学》成语 《孙权劝学》赏析 15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5 <<孙权劝学>>教案6 《孙权劝学》教案19 <<孙权劝学>>教案7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教案1 《孙权劝学》教案4 <<孙权劝学>>教案8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杂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想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建议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建议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得失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通假字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有感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说课稿 第15课《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教材理解 《孙权劝学》精品教案 《孙权劝学》学法指导 《孙权劝学》精品教案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