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蜡烛》写作特色

小编:

1、环境描写:

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例如文中第16段“德国人还在轰击”,第18段“德国人还在开炮”,第27段“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等等,这样多次重复的描写,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也看出敌人的疯狂。而与环境的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为烈士埋葬,所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

2、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一般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而本文对主要人物──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例如第22段中“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到底,她把坑里的水全舀干了。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抄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第26段“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等等,文中重点刻画了老妇人对烈士遗体的掩埋,每一动作都非常吃力,然而又那么认真。为什么她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能够不顾自己的生死去掩埋那位素不相识的烈士呢?从文中不难体会到,是红军战士们的英雄气概打动了她,激励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动作都包含着对烈士的敬意。她舍生忘死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奉献给了可敬的烈士,表现出她对烈士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对蜡烛的描写:

蜡烛是这篇文章中一个小小的道具。文章在第28段交代了蜡烛的来历“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这个交代说明了这支蜡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文章后面多次对烛光进行描写,特别是文章的结尾处“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烛光的写照,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烛光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老人与烈士之间的母子深情。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挚的情谊,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相关推荐

    《半截蜡烛》写作特色 《蜡烛》写作特点 《蜡烛》写作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写作特色 《蜡烛》诗歌仿写作文 《春》写作特色 《雪》写作特色 《变色龙》写作特色 半截蜡烛续写 《半截蜡烛》续写 《信客》写作特色 《海燕》写作特色 《竹影》写作特色 《吆喝》写作特色 《变脸》写作特色 《离骚》写作特色 《祝福》写作特色 《变脸》写作特色 《口技》写作特色 《春酒》写作特色 《雨说》写作特色 《竹影》写作特色 《变脸》写作特色 《社戏》写作特色 《山市》写作特色 《雨说》写作特色 《故乡》写作特色 《春酒》写作特色 《荷塘月色》写作特色 《童趣》写作特色 《秋天》写作特色 《竹影》写作特色 《背影》写作特色 《马说》写作特色 《劝学》写作特色 《师说》写作特色 《半截蜡烛》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观舞记》写作特色 《出师表》写作特色 《琵琶行》写作特色 课文的写作特色 《邓稼先》写作特色 《诗三首》写作特色 《过秦论》写作特色 《芦花荡》写作特色 《诗五首》写作特色 《诗两首》写作特色 《孔乙己》写作特色 《变色龙》写作特点 《谈生命》写作特色 《囚绿记》写作特色 《琵琶行》写作特色 《窦娥冤》写作特色 行路难写作特色 《木兰诗》写作特色 《桥之美》写作特色 《雷电颂》写作特色 《丑小鸭》写作特色 《诗两首》写作特色 《伤仲永》写作特色 《喂──出来》写作特色 《赤壁赋》写作特色 《蜀道难》写作特色 《学会合作》的写作特色 《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特点 《蜡烛》 蜡烛 《风筝》课文写作特色 《孙权劝学》写作特色 《观潮》课文写作特色 《满井游记》写作特色 《杨修之死》写作特色 《荷塘月色》写作特点 《安塞腰鼓》写作特色 《短文两篇》写作特色 《七颗钻石》写作特色 《我的舞台》写作特色 《我的信念》写作特色 《山中访友》写作特色 《再塑生命》写作特色 《组歌(节选)》写作特色 《敬畏自然》写作特色 《岳阳楼记》写作特色 《孤独之旅》写作特色 《范进中举》写作特色 《〈孟子〉两章》写作特色 《蜡烛》 《生命 生命》写作特色 《最后一课》写作特色 《新闻两则》写作特色 《桃花源记》写作特色 《小石潭记》写作特色 《短文两篇》写作特色 《曹刿论战》写作特色 《故都的秋》写作特色 《我的舞台》写作特色 《三峡》课文写作特色 《绿色蝈蝈》写作特点 《安塞腰鼓》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