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杂忆沈从文对作品的谈论

小编:

我的父亲沈从文,用文字对文艺作品和文学创作,发过许多自己的议论。然而在平时,在生活中,谈论作品,却一向讲得很简短。而且八十岁了,还有点像小孩看电影,爱说“好人”“坏人”那样,简单而直截了当。“好”或“不好”,是他口头使用的最基本评语。

对美术、书法、古今手工艺品等视觉艺术,他会多说几个字:“美极了!”“丑死了!”或加上赞叹:“啧!这才美呐!”“唉!看到都难过!”

优秀的作品,他常说作者“有头脑”,对美术或工艺品,他会归功于“手好”,文学佳作,甚至于会说是“笔好”。但不好的作品,他总是归罪于“不动脑子”、“不肯学”。

他后半生潜心于物质文化史研究,常需要美工专家们配合,摹绘一些古代艺术品:有的要复原、放大,或画成线图,有些丝绸残片能画出逼真的质感,令观者忍不住想轻轻摸一摸。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对这些配合工作的摹绘作品,他拿到时常说:“太好了!”“手真好!又快又准确!”从未听他批评说谁画得不好。

但是,看到重现古代人物、历史场景的现代绘画,某些作品远离了历史真实性,以意为之,或从千年一贯制的戏装取法,或凭画者的品味加以“美化”,这些作品无论看上去多么气势恢宏,赏心悦目,他总是闭上艺术的目光,拿科学尺度去衡量,痛心地说:“常识不过关。”“不学习,怎么能教育观众?”

有一回年历翻到齐白石一幅画,流水游鱼,他停下来看了很久,还是一个字:“好!”请他讲讲好在哪里?他上下打量,只说:“生动呐。”

他去拜访画家吴冠中,在画室欣赏大量佳作,却默默无言,实际上,大饱眼福所引起的兴奋久久难以平静,只得求助文字向画家倾吐感受:

“动人处……如肖邦之第一第三协奏曲中壮与秀并处,给人以清心活泼,充满充沛热情和永远青春生命感……”

壮与秀并,是父亲题在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唱片上的话。把欣赏音乐的感受用在美术作品,或用到文学艺术、表演艺术方面,在他是毫无障碍,自然不过的,只是这一回太高兴,错安到肖邦并未写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上了。

他不懂音乐理论,却忍不住在很多文字里谈论音乐,写一些自己独特的说法。在生活中他更乐意闭上嘴,做个默默的欣赏者,对作曲家演奏家满怀敬佩感激之情的听众。并不出名的小作品,有时也能强烈地感动他。一次母亲见他独坐藤椅上垂泪,忙问怎么回事,他指指收音机——正播放一首二胡曲,哀婉缠绵——奏完,他才说:“怎么会……拉得那么好……”泪水又涌出,他讲不下去了。

有位年轻朋友曾送他一盘意大利歌唱家演出的录音带,听过几次后我问他感觉怎样?

“声音好,”他停了一会,“韵味差,不如××。”

我不知他说的是谁,据解释,那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四十几年前在朋友家听过唱片。

父亲晚年因偏瘫,行动受限制,有较多机会看点电视节目。连播《今夜有暴风雪》时,他对描写知青生活的剧情不大懂,却专注地倾听短短的片头曲,问:“谁弹的琴……好……”声音哽咽,别人告他是鲍蕙荞演奏的,只见老人两眼已满含热泪。

有个时期历史剧热,人民艺术剧院和青年艺术剧院好几出重要历史剧,都请父亲在服装道具人物形象等方面提供参考资料,一九四九年以来所搞的物质文化史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他不知疲倦,不厌其详地为各剧组服务。其实父亲同话剧结缘很早,在他学习用笔初期,一九二五年就试写过一些从未演出的剧本。一九三七年元旦,他发表了评曹禺《日出》的文章《伟大的收获》……此时,他又和当代话剧的最新成就发生联系,有的戏公演后还认真地修改,他也有机会观看修改前后的不同演出场面。然而,在平日谈话中,几乎听不到他对这些新剧的总体看法,仿佛整个剧作,已从他视野中消失了,看到、说到的,除了他做顾问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外,只剩下对演出细节的议论:“曹操演得好,有性格,节奏感特别好!”这是指刁光覃的表演。又说朱琳:“念白清楚,懂分寸。”对舞台上表现曹操夫人补被褥的情节,他觉得:“有点做作。”

对于文学作品,他本该有很多话可说,但即便无拘无束在家人面前,也听不到他长篇议论。《芙蓉镇》是他喜欢的新小说,给古华的信里,用文字写了不少,而在家里谈话,还是极简约:

“名词!名词!熟透了,他会用!”

父亲指的是历次政治运动中的术语,他羡慕作者掌握“名词”滚瓜烂熟,又能恰当地用到作品里编织人事。

他放弃文学事业后,难得看一本新小说。我曾把长篇《沉重的翅膀》塞给他,居然读完了,说:“好!”但是又觉得作者用料过多:

“可惜了,知道事情多,用一部分就够。”

有部很长的历史小说,他没精力一卷一卷读下去,听不到他的概括评议。但别人谈起这作品得失时,父亲插话说:

“问到过我,告他写十万字就好,他不听。”

一次闲聊,扯到武松临出差前,细致安排武大郎生活,一一叮嘱情节时,他说《水浒》里这些部分“写得好,家常,有人情。”又聊到古典名著虽写过很多刚烈鲁莽人物,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给读者普遍留下深刻印象,除了故事曲折动人外,成功的原因,他说是把这些粗人“写得妩媚”。这个通常是描写女性的词,他还用来说过自己的云麓大哥和另一些毫无女性气的男子。

著名京剧演员袁世海在电视上说戏,父亲不是戏迷,却凝神看完这个长长的谈话纪录片,还不时轻轻赞叹:“大手笔!”“这才讲得好呐!”我领会到,袁世海在舞台上塑造的那些粗汉,的确含有他所说“妩媚”的一面。

“做作”和“别扭”,是父亲对“不好”的文学、戏剧或影视作品常用的评语。而“好”的作品,他常用“自然”、“素朴”或“家常”来概括。做人也一样,他若说某人“家常”,那是很高的赞词。

他一直使用简单的语言谈论复杂的文艺。半世纪以前,在他为这个世界写出自己那批作品时,可能也是源于一些简单明确的意念。

    相关推荐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精品 浅谈思维品质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及纠正_语文论文 沈从文《云南的歌会》原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杂谈 论文对长篇叙事材料的处理──兼谈《过秦论》对写作的启示 《沈从文》生平简介 沈从文:《边城》题记 《沈从文》生平简介 谈谈作品的暗线 《过秦论》教学杂谈 谈谈对初中生作文的批改 张中行:作文杂谈 “谈论记忆”的事理说明文指导 《从现在开始》教学杂谈 谈小学作文批改的几点尝试论文精品 记叙文的对话──从鲁迅《故乡》谈起 《曹刿论战》教学杂谈 《〈论语〉十则》教学杂谈 沈从文《边城》赏析例文(3篇) 浅谈儿童诗歌的论文精品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杂谈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再谈对话教育——东西方教育杂谈 浅谈——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和应试对策_语文论文 《一夜的工作》教学杂谈 对照鲜明,立论严密──谈《师说》的对比论证特色 《回忆爸爸》作者与作品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对原作的一些改动_语文论文 将凋零的爱与美——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沈括与《梦溪笔谈》 浅谈阅读中对话的误区及对策-小学语文论文 张中行《作文杂谈》之缘起 谈想象作文_语文论文 浅谈山区小学生语言能力忧思与对策论文精品 浅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宾语和补语的对比教学_语文论文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导学案3 探究“古诗两首”对读的策略论文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杂谈 从孔子《论语》对话风采看文艺批评 从“香菱学诗”谈作文教学 浅谈中考作文的特点_语文论文 对“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的研究(上)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导学案5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从谈作色变到闻作起舞 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观察、感受、思考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浅谈课外知识对作文教学的渗透作用 什么是对话教育——东西方教育杂谈 从《将相和》谈语文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评价的策略与思考论文精品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指导要“对症下药” 从抗战政论杂文看郁达夫及其人格精神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文教学论文]情境作文教学例谈 写作指引对议论文“写作要求”理解的误区 《谈生命》教学杂谈 高考作文命题的“三性”及对策_语文论文 对语文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几点思考论文精品 [作文教学论文]话题式作文的特点与训练对策 说说杂文的阅读_语文论文 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艺术论文精品 谈语文非书面作业的设计_语文论文 略谈作文腹稿的三种形式_语文论文 中学生对作文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_语文论文 作文指导要“对症下药”_语文论文 作文指导与师生对话_语文论文 浅谈学生良好自我形象的培养论文精品 从生活到作文的最佳途径——日记_语文论文 情境作文教学例谈_语文论文 略谈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谈孙犁的《山地回忆》* 《酸的和甜的》教学杂谈 从复杂理论视角审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_语文论文 《鸟的天堂》教学杂谈 《小小的船》教学杂谈 话题式作文的特点与训练对策_语文论文 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看图作文_语文论文 有效合作在语文中的运用论文精品 对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的研究(中)——一节作文指导课 从《老王》作品中学到的做人道理 《故都的秋》教学杂谈 杂家杂谈——《孔雀东南飞》 《春》教学杂谈 《司马光》杂谈 《司马光》杂谈 《雪》教学杂谈 从《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谈起 《短文两篇》教学杂谈 谈让农村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论文精品 《去年的树》教学杂谈 《花的勇气》教学杂谈 《我的母亲》教学杂谈 对联趣谈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