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寻梦人的忧伤──徐志摩《再别康桥》

小编:

1928年的深秋,诗人徐志摩在再度游历英国后乘海轮归国,在茫茫的大海上,他回想此次游历的感受,不禁诗情勃发,写下了名篇《再别康桥》。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胜地。正如徐志摩当初把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译为很有色彩和质感的翡冷翠一样,康桥这个兼有意译的音译也包含有这样的意思,即安乐的桥,壮美的桥。诗人对康桥有着特别的情感,他曾经一再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他的由康桥培养起来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却被军阀混战时代中国的残酷现实撞得粉碎,因此,当他再访英伦之时,便只能独自“寻梦”了。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缠绵凄惋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夕阳中的康桥的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极其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这首诗意境优美动人。徐志摩敏锐地抓住了“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夕阳把柳树染成金黄色,又将其艳丽的树影投于康河中;软泥上的青荇,在柔波里轻轻招摇,这倩影就在目前又似在梦中,它引导着诗人对过往作更加浪漫的遐想:“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遐思却为现实的“离别”所警醒:景色依旧,人事全非,那些缠绵的理想,可望而不可即,寻梦寻来的是离别的忧伤和怅惘。这感伤情绪随即感染了康桥,夏虫和康桥沉默,诗人也化做那“悄悄”的洞箫,于是相对无语,一片沉寂。作者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在艺术形式上,全诗分为七节,每节四行,诗行作有规律的错落排列,整齐而不板滞,活泼而又有度。这首诗不但有闻一多所提倡的建筑美,而且具有音乐美。全诗大体上每行三顿,每节一韵,随节转换,再加上采用复沓句式,不但朗读起来抑扬顿挫,而且声调回环往复,宛转流利,具有一种轻盈柔和的格调和动态的美感。非常适合表达作者“寻梦”的心情和“悄悄”的离别气氛。

──(选自《中国文学名作欣赏》,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相关推荐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再别康桥——徐志摩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案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案 挥别昨日的梦幻──读徐志摩《再别康桥》 徐志摩诗意图文《再别康桥》 徐志摩和他的“康桥情结”──《再别康桥》的延展美读 《再别康桥》中的“梦”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散文 “再”读《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1 《再别康桥》•剑桥的桥 徐志摩简介 再别康桥1 徐志摩简介 《再别康桥》的教案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 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 原文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学案 重读《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探微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说课 第一册再别康桥 第一册再别康桥 第一册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教案2 《再别康桥》教案3 《再别康桥》导学案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教案17 《再别康桥》教案91 再别康桥 教案2 《再别康桥》教案5 李镇西:再别康桥 第一册再别康桥 第一册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教案4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教案15 第一册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再别康桥》的高一教案 再别康桥的高一教案 《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别康桥》的抒情结构 《再别康桥》的抒情结构 观湖赏树《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检测试题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