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琥珀》教材理解

小编:

教材分析

课文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一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0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1—12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全段共4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断。

要注意松脂球不等于琥珀,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因此描写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文字虽然简短,但绝不可忽视,要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因为这是一种沧海桑田的巨变。

教法建议

1、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松脂,让学生找一找琥珀(琥珀标本),说一说松脂的特征,从课题入手,说说什么是琥珀?文中讲的琥珀是什么样?

2、教学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学生讨论。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3、可回顾学习《黄河象》一课的方法,从板书引入,让学生自己学习,总结出两课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但叙述顺序却有所不同,比较差异。

4、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7-10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松脂球形成的过程,要读得节奏分明、层次清楚,突出“一大滴松脂”“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前俯后仰”“不动”“重重包裹”等词语。朗读的情调应该是轻松、活泼、情趣盎然。

词语注释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的声音。【例句】风越刮越大,树叶飒飒作响。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约摸——大约推测——推想拂拭——擦拭

二、反义词

柔嫩——僵硬远古——现今

三、多音、多义字

句段赏析

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黄色的泪珠”指的是松树的松脂。为什么用“泪珠”这个词呢?这是与前文“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相照应的。蜘蛛步步逼近苍蝇,只想一饱口福,竟双双被一大滴松脂裹住了,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

2.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苍蝇和蜘蛛是今天常见的小昆虫,但是,到底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了这样的小昆虫呢?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发现,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这也说明了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文章导读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像,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文章结构

全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推测琥珀形成的时间。

第二段(第2至12自然段):讲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段(第13至17自然段):讲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第18自然段):讲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写作特点

1.这篇课文故事生动,语言优美。

2.科学家根据形成琥珀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学习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中心思想

本文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从而判断出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课后题解

2、关于琥珀的形成经过,科学家从两方面进行了想象。

(1)松脂球的形成。离不开4个条件:第一,炎热的夏天,太阳光很强烈。第二,是在松树林里,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第三,有苍蝇,有蜘蛛,而且碰巧在一起,一大滴松脂又凑巧滴在它们身上,把他们裹住。第四,松脂不断下滴,将苍蝇和蜘蛛重重包在里面,最后形成了松脂球。

(2)松脂球变成化石。同样也需4个条件:第一,要很长时间。第二,地壳的变动。“陆地渐渐下沉,海水渐渐漫上来”。第三,那片松树林被海水淹没。树被连根拔起。第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成了化石。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是由琥珀的特点推测出来的。

3、《黄河象》是按倒叙的顺序写的,先写看到骨架,接着写假想来历,又写变成化石,最后写发现化石。而《琥珀》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先写琥珀形成的时间,接着写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又写琥珀的发现过程,最后写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相关推荐

    琥珀 《琥珀》 琥珀 琥珀 琥珀 琥珀 琥珀 琥珀 琥珀1 琥珀 琥珀 《琥珀》 琥珀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札记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案设计 20琥珀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札记 《语文教案-琥珀》 《琥珀》相关知识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实录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课文 《琥珀》板书设计 《琥珀》相关知识 奇异的琥珀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词句教学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实录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札记 《琥珀》教学札记 《琥珀》相关知识 《琥珀》相关知识 《琥珀》片断赏析 《琥珀》问题探讨 《琥珀》说课设计 《琥珀》其它杂项 20《琥珀》第二课时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实录 《琥珀》教学札记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相关知识 《琥珀》相关知识 16奇异的琥珀 《琥珀》片断赏析 《琥珀》相关知识 《琥珀》片断赏析 《琥珀》问题探讨 《琥珀》其它杂项 《琥珀》说课设计 琥珀习题设计 奇异的琥珀 教案 奇异的琥珀教案 《琥珀》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春版《琥珀》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琥珀》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人教第十册《琥珀》教学设计 20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琥珀》课堂实录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习题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 《画》教材理解 《猫》教材理解 《猫》教材理解 《夏》教材理解 《猫》教材理解 《雪》教材理解 《蜂》教材理解 《草》教材理解 《画》教材理解 《猫》教材理解 《狼》教材理解 《琥珀》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汇编 《荷花》教材理解 《阳光》教材理解 《信箱》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