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常州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小编: :admin

内容预览:

常州市二○○七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3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1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心中燃烧着代代相传的火yàn,它激lì我超越自己,我要使这团火燃烧得更wàng,向世界宣布我的出类拔cuì。没人能模仿我的笔迹,我的成果,我的推xiāo能力。从今以后,我要使自己的个性充分发展,因为这是我得以成功的一大资本。

(摘自《读者》2006年13期)

2.默写。(7分,答案不能重复)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2)按要求默写初中阶段学过的古诗文名句。(说明:6句中任选5句。同一主题的2个句子,可出自同一诗文,也可以不同,但2个句子的内容必须符合主题要求)

描写自然美景的2个句子:

富有哲理的2个句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美好愿望的2个句子:“ ”

3.名著阅读。(2分)

用一句话概括《格列佛游记》中一个有趣的故事,并写出主人公曾到过的两个国家。

4.语言运用。(3分)

常州是锡剧的主要发源地,但由于种种原因,锡剧已日渐衰微,运用下面材料,为“振兴锡剧”写一段鼓动性的文字。(不得照抄原文)

锡剧是华东地区三大剧种之一,有100多年的历史,270多个传统剧目。它植根于农村,在苏南地区极为流行。锡剧长于抒情,颇具江南水乡情趣,在表演艺术、音乐唱腔、舞台美术设计等方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得 分评卷人(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5.长期游离于城市社会主体之外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日益发挥出他们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工厂企业、餐厅宾馆、社区街道,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已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速他们融入城市的步伐,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常州市已创建和正在创建的“新市民”学校达数百所,青龙镇还为他们修建了“新市民”公寓。然而,对他们的称呼,却不尽相同。在2007年6月4日中央电视台3套播出的“共建和谐家园--心连心慰问农民工演出”专场晚会上,主持人称他们为“农民工”,此外,还有 “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外来妹”、“打工仔”等多种说法。这些不同称谓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那么,给他们一个怎样的称呼好呢?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3分)

6.2006年11月13日开始,12集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综合下面材料,说说“大国”的含义。(3分)

荷兰: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在三百年前,仅有150万人口,却将自己的经济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荷兰没有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德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统一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的动力,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它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美国:只有230年的历史,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总产值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同时,还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军队,最终在20世纪后期,美国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

得 分评卷人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 阅读下面戴望舒的《偶成》诗,完成7~8题。(共4分)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选自《戴望舒诗选》)

7.如果从揭示中心的角度为这首小诗换一个标题,下面四个短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春天重到 B.凝冰解冻 C.迢遥的梦 D.花儿重开 【 】

8.这首诗虽短,其语言却极具表现力。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内容,谈谈体会。(2分)

(二)阅读下面《怎样学习古文》一文,完成9~12题。(共10分)

怎样学习古文?翻开《唐才子传》,在唐朝,七八岁的孩子不仅能读懂古文,还会写古文。是不是当时人特别聪明呢?再看近代人,康有为“七岁能属文”,梁启超六岁学完《五经》。可见今古人的聪明是相似的。那么为什么现代人读古文会成问题呢?这应当跟读法有关。

前人读书,刚启蒙时,对读的内容几乎完全不懂。读了若干年,豁然贯通,完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其关键就在于熟读背诵,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假如不是如此,读了一篇课文,记住了文中一些生字和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生字是“点”,句子是“线”。“点线的懂”是不够的,因为一个字的解释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上下文的关系而有变化,在不同的结构里也会改变原有的词性,有了不同的用法,碰到这个字的解释或用法有变化时就不好懂了。记住了一篇课文中所有的生字和句子,这叫“平面的懂”,“平面的懂”只记住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句子,在别的课文里,同样的字,假如它的意义或用法有了变化,就看不懂了。因此,“平面的懂”也还是不够的。

而把一部书全部读熟就不同了。比方“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4次,开始不懂,当读到十几次时,渐渐懂了;读到几十次、上百次时,懂得就更多了。如,在《学而》篇里:“孝弟(孝敬父兄)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同‘欤’)。”这个“仁”是指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即仁德。在同一篇里,说:“泛爱众,而亲仁。”这个“仁”指具有仁德品行的人。在《里仁》篇,说:“里(居住)仁为美。”这个“仁”指有仁德的地方,相当于好的环境。在《子路》篇里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意思是假使有王者兴起,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推行仁政。这个“仁”解释为推行仁政,改变了原有的词性,成了动词。在这些句子里,“仁”字作为仁德的基本意义没有变,只是由于上下文的不同,具体的解释或用法有了变化。懂得了这些具体的变化,这就是对“仁”字的“立体的懂”。

到了“辛亥革命”以后,废科举,兴学校,学校里不读《论语》,改读教科书了,但是从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学生,还是会读古文,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的学校也教文言文,一到中学,就教传诵的古文,不但教,还要熟读背诵。当时的中学生,熟读背出了不少篇古文,他们对读熟背出的不少篇古文中的字,也就有了“立体的懂”;因此要会读古文,熟读背出足够量的古文也行。

学会读古文跟学会读外语相似。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小时候读外文,老师挑出书中的精彩段落来要学生背,这次背一段,下次再背一段,积少成多,就背出不少段落了。这是吕先生他们所以对英文有“立体的懂”的原因。朱熹讲读史书,挑重要段落来读,跟吕先生的讲法相似,可以参考来使我们达到对古文或外语的“立体的懂”。

结合熟读背诵来讲“立体的懂”,还有一层含义,即培养语感。学习古文也是学习语言。把方言区的孩子送到北京来念书,不用教他北京话,过几年,他的北京话就讲得好了,从发音到用词都北京化了。他回到家里,听到大人讲话不合北京话的标准,还会起来纠正,因为他已有了北京话的语感了。学习古文也这样,熟读背诵了一定篇目的古文,对于古文的用词造句,尤其是虚词的运用都熟悉了,也就会理解了。 (作者 周振甫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6年7期,有删改)

9.什么是“立体的懂”?有哪些具体做法可以达到“立体的懂”?仔细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10.第三段的四个例句中,“仁”的用法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B.泛爱众,而亲仁

C.里仁为美 D.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 】

11.根据最后一段方言区的孩子学北京话的例子类推,谈谈“文言文语感”的大致意思。(2分)

12.有的同学学古文,主要靠背记课文中的词语注释和句子翻译,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今年中考,扩大了文言文的考查范围,你认为是否有必要?结合上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阅读下面《风吹一生》一文,完成13~17题。(共14分)

①天真的冷了,连风也受不了了,半夜三更来敲打我的窗户,它们想进来。这种节奏的敲打声我熟悉,这些风一定是从我的家乡来的。所有的风都来自北方的野地和村庄,我家在城市的北面。我掀开窗帘,看到风在闪烁不定的霓虹灯里东躲西藏,它们对此十分陌生。风的认识里只有光秃秃的树,野火烧光的草,路边的草堆,孩子们头上的乱发和整个村庄老人的一生。风不认识城市的路,一定是谁告诉了它们我在这里,才会爬上五楼来找我。

②城市里没有风声,没有歪脖子树和草堆供它们存活下去。它们远道而来是为了唤一个人回去,是唤我吧,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了。我从床上起来,打开北向的窗户,黑暗阔大的北风滚滚而来,像旗帜和荒沙一样悬在城市的半空,只等着我从钢筋水泥的一块堡垒里伸出头来,与我面对面,告诉我一些风中的人的消息。

③我家乡的人生活在风里。离家的那天,一大早我就看见祖父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一种便携可折叠的小凳子)上。天色灰沉清冷,秋天的早上永远是一副将要下雨的模样。风很大,地上的杨树叶子转着圈堆到祖父的鞋子上。我对祖父说,进屋吧,外边冷。祖父说没事,不冷,都在风里活了一辈子了。然后问我坐火车还是汽车。我说火车,这个问题他已经问了好几遍了。祖父自言自语地把火车重复了一遍,说他夜里也梦见我坐的火车了,跑得太快,怎么叫都停不下来,他就是过来看看,我是不是已经被火车带走了。我让祖父进屋吃早饭,他也不肯,只想坐坐,守在门口的风里。那个早上我离开了家,前往一个远离家乡的城市。祖父拎着小马扎跟在我后面穿过巷子,风卷起的尘土擦着裤脚。我说巷子里风大,回去吧。祖父说你走你的,我想在巷子头坐坐。然后就放下小马扎坐在了路边上。村庄坐落在野地里,村前村后都是麦地,麦地上的风毫无阻碍地从村南刮到村北,沿村庄中宽阔的土路,一次次宽阔地刮过。我走了很远回过头,还看见祖父坐在风里,面对着我的背影,被风刮得有点抖。

④祖父老了。风吹进他的身体。当风吹进一个人的身体里时,他就老了。二十多年来,我目睹了来来去去的风如何改变了一个人。从我记事时起,祖父一直骑着自行车带我去镇上赶集,五天一次,先在集市边的小吃摊坐下,吃逐渐涨价的油煎包子,然后到菜市旁边的空地上看小画书,风送过来青菜和肉的味道。那时候祖父骑车很稳健,再大的风也吹不倒。有风的时候我躲在祖父身后,贴着他的脊背,只能感到风像一场大水流过我抓着祖父衣服的手。长大了,自己也能骑车了,少年心性,车子骑得飞快,在去姑妈家的路上远远甩下了祖父。我停在桥头上,看见祖父顶着风吃力地蹬车。祖父骑车的速度从此慢了下去。有一天祖父从外面回来,向我们抱怨村边的路太差,除了石子就是车辙和牛蹄印。祖父说,风怎么突然就大了呢,车头都抓不稳了。但是谁都没有在意。

⑤从菜地回家的路上,我遇到祖父从镇上回来,第一次看见祖父骑着车子在风里摇摇晃晃。祖父不经意间被风吹歪了。祖父不再骑自行车了,我们担心他出事,不让他再骑。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不能骑车之后,祖父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马扎,他终于意识到很难再在风中站直了,风也不会让他长久地站在一个地方。风强迫他坐上了马扎。

⑥一个人就这样被风吹老了。风逐渐穿过人的身体,吹走了黑发留下了白发,吹干了皮肤留下了皱纹,最后,风把祖父带到了另一个去处。我随着一阵一阵的风往前走,走着走着就长大了,最终却走进了没有风的城市,只有祖父和他的小马扎还不时吹进我的梦中。

(作者 徐则臣 选自《视野》2004年4期,有删节)

13.作者为什么把“风吹一生”作为文章的标题?(2分)

14.“我掀开窗帘,看到风在闪烁不定的霓虹灯里东躲西藏,它们对此十分陌生。”风本无形,为何作者会看见它在“东躲西藏”,并知道它对城市“十分陌生”?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5.第四段说,“二十多年来,我目睹了来来去去的风如何改变了一个人”,又说“但是谁都没有在意”,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3分)

16.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2分)

17.风慢慢吹大了我,也慢慢吹老了祖父,祖孙二人多年的心灵对话让我们体味到了一种细腻的亲情。可是现实中却有很多老人在城里城外独守“空巢”,亲情的风儿已不容易吹进他们的生活。今晚,风儿又为“我”捎来了故乡的思念,请你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模仿作者的口吻,将“我”体会到的情义吹进城里城外的“空巢”,吹向四面八方渴望亲情的心田。(4分)

(四)一位同学从《成功》里借来王国维的“事业境界说”,为“读书成功三境界”配上了新的文言语段。认真阅读,完成18~21题。(12分)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配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配文: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配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18.解释下列短语。(3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哀转久绝: (4)歌以咏志:

19.这位同学认为郦道元《三峡》选段可以用来比喻读书过程中有所领悟的喜悦。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说说“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意思。(2分)

20.如果说读书的第一境界是立志启程的不易,第二境界是求知过程的甘苦,那么第三境界则是豁然开朗的喜悦。请你评价一下《观沧海》的诗句作为第三境界的配文是否合适。(2分)

21.阅读韩愈《进学解》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业精于勤,荒于嬉①;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②相逢,治具毕张③。拔去凶邪,登崇畯良④。占小善者率以录⑤,名一艺者无不庸⑥。爬罗剔抉⑦,刮垢磨光⑧,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⑨?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⑩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注释:①嬉:游戏,马虎。②圣贤:圣君贤臣。③治具毕张:治国策略都具备了。④登崇畯(jùn)良:重用贤能。⑤占小善者率以录:有小特长的人都被录用。⑥庸:用。⑦爬罗剔抉(jué):认真鉴别筛选。⑧刮垢磨光:细心培养锻炼。⑨不扬:不被重视宣扬。⑩有司:主管部门。

(1)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原文回答。(2分)

(2)当学业遭遇挫折时,总有同学把责任推给客观因素,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和《进学解》两个片段,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写作(60分) (一)作文修改(5分)

22.小亚同学写了篇作文投到语文报社,编辑老师发现,文章写得很美,但还有一些语病。以下是她的习作片断,请用规定的符号,按照文后试题的要求,直接在原文上帮她修改。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一天的熙熙攘攘结束后,世界归于宁静。躺在床上,想好好看看美丽的星空,细雨却像一位久别的朋友,打破了这难得的静谧。这倒使我想起了家乡的雨。

家乡的雨,也总在夜晚不期而至,或温婉儒雅,或豪气万丈。倘若没有碰到撒野的风儿,雨总会来得那样轻,那样静,那样有气势。碰到风儿捣乱,“冷雨敲窗,”乡人们有时会起身推窗而望。细雨如丝般飘下,不一会儿,空气中便塞满了泥土的味道,深深吸了一口气,呵,真让人陶醉啊!慢慢地,屋顶便奏起了低低的交响乐章,滴滴答答,滴滴答答,让人烦躁。

先是和风细雨,继而滂沱淋漓,渐而缥缈迷茫。品着、听着、看着,好不惬意。

(1)第一段中的比喻句与上下句表达的情感不协调,请加以改正。(1分)

(2)二、三段中也存在着不协调等语言表达及标点使用问题,请选4~5处加以修改。(4分)

得分评卷人(二)作文(55分)

23.请以“你还会 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你还会 吗

常州市二○○七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20分)

(一)(共14分)

1.焰 励 旺 萃 销 (2分。答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

2.(1)谁家新燕啄春泥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参考答案 自然美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抱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共7分。答对1句给1分,给满7分为止。有错该句不得分。如不是初中教材中的,写对两句得1分)

3. 故事示例:小人国候补官员在绳上跳舞以求官职(或“以求赏赐”)。国名:小人国、大人国、鲁格那盖、日本、飞岛、巫魔岛、马国。(2分。故事1分,写对两个国名得1分)

4.无标准答案。(3分。只对原文略作变动,得1分;概括原材料,并有一定的鼓动性,得2分;恰当运用材料,有较强的鼓动性,得3分)

(二)(共6分)

5.不设统一答案。赞成“农民工”或“新市民”的说法都可以,也可提出一种新的称呼。参考:赞成“农民工”的称呼,是因为突出了这些务工人员的特殊身份;赞成“新市民”的称呼,是因为突出了对这些务工人员的关爱,体现了人本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语言通顺,得3分;有一方面不足,得2分;有明确观点即可得1分。如既赞成“农民工”又赞成“新市民”不视为观点不鲜明)

6.答题要点:在经济,或科技,或军事等方面占世界领先地位,并影响世界。(3分。领域1分,地位或影响1分,语言表达无明显毛病1分)

二、(共40分)

(一)(共4分)

7.C (2分)

8.不设统一答案。从某一角度结合内容加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例,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对美好生命的歌颂和追求。或从遣词造句的角度,抓住关键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分析亦可。(2分。分析有理,语言通顺得2分;分析或语言有一方面有欠缺得1分;答非所问不得分)

(二)(共10分)

9.“立体的懂”是指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形成语感,能融会贯通地理解古文。途径(1)读熟背诵整部的书;(2)读熟背出许多篇文章;(3)读熟背出许多精彩段落。(3分。第一问1分,答到与“融会贯通”相近的意思即可。第二问3条全答对得2分,答到2条或(1)(2)两条中任1条得1分,只答出第(3)条或全没答对不得分;意思相同即可)

10.D (2分)

11.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1)它是在熟读背诵很多文言文基础上(或在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形成的一种语言感受能力;(2)它是自己体悟到的不是教出来的;(3)能自觉理解运用,辨析正误。(2分。答到2点即可得2分,答到1点得1分)

12.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有自己的真实想法,联系选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这些做法不可取,因为那只是点线的懂,最多达到面上的懂,不会灵活运用;扩大考试范围,有利于增加积累,促进达到立体的懂。如持反对意见,必须有一定的道理和事实,对文中的观点提出质疑。(3分。观点鲜明,能运用文中的知识,语言通顺,得3分;有一点欠缺得2分;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三)(共14分)

13.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内容上:①祖父在家乡的风里生活了一辈子。②祖父的一生饱经风霜。③从“我”对爷爷的深厚感情看,“风吹一生”还可以理解为亲情之风吹拂过祖父的一生。④作者的目的在写祖孙情,风饱含了作者的深情。结构上:⑤风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2分。内容上1分,答到一点即可。结构1分)

14.晃动的灯影和撞在城市建筑物上的风声让我“看到”了风在“东躲西藏”。这些风是从我的家乡来的,它们的认识里只有家乡的一切,所以我知道它对城市“十分陌生”。风无形,人却有情。表面上写家乡的风来找我,实际上饱含了我对家乡和祖父的深切思念。(共3分。能读懂风的行为得1分,回答不必拘于参考答案,意对即可。作者感情2分,只要答出“思念家乡”或“思念祖父”的意思即可;如果答成祖父思念孙子,得1分)

15.不矛盾,前者说的是多年的观察和挂念,以祖孙情感积淀的漫长过程为基础。后者是一瞬间的行为,应该说是“当时谁都没有在意”,这也合情合理。(3分。判定不矛盾的得1分。理由2分,意对即可)

16.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2分。答出这一层意思即可。若分析语言技巧或句子包含的思想感情,不加分也不扣分。)

17.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4分。与文章内容衔接自然,风格接近,语言通顺,可得4分;风格、语言一方面有欠缺的可得3分;内容衔接较差最多得2分;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四)(共12分)

18.(1)不懈怠,不放松抄写;(2)跑着把书送还回去;(3)(猿鸣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4)写诗(或唱歌)来抒发理想(或志向)。(共3分。对1个得1分,得满3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如“怠”、“走”、“哀转”、“咏志”,这几个词译错的,该小题不得分。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可以不扣分。“弗之怠”解释为“不懈怠,不放松”,“走送之”解释为“跑着送还回去”,“之”字未译出的可以不扣分)

19.大大小小的瀑布从山上直泻下来,江水清澈,山峰高峻,草木茂盛,实在趣味无穷。(2分。不是翻译,要求可明显放松,写出大概意思即可得全分)

20.没有标准答案,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参考:合适;日月星空的光辉,一起在自己的眼前展开,用来比喻求学中豁然贯通的境界是自然得体的,洋溢着一种成功的喜悦。不合适;这几句写的是自然天象,表明曹操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的结尾,都和读书最高境界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2分。肯定否定皆可,理由较为合理的即可得全分。只作判断而未分析理由的不得分)

2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2分。未写完整的得1分。有1个错别字的不扣分)

(2)开放性题目,没有标准答案。(3分。联系规定的语段,扣住立志、奋斗、业精、行成、机遇、心态中的1至2个关键词语组织答案。视联系语段、观点明确合理、语言通顺,分别以3、2、1给分)

三、(60分)

22.(5分)修改参考:

(1)“永远的好朋友”与作者表达的情感不协调,可改为“不速之客”或“不受欢迎的人”“捣蛋的家伙”,(1分。其他答案只要正确、合理,亦可)

(2)①第二段中 “那样有气势”与上文矛盾,可删去; ②“冷雨敲窗,”标点用错,把“,”放到引号外;③“空气中便塞满了泥土的味道”,把“塞满”改为“充满”; ④“屋顶便奏起了低低的交响乐章”中搭配不当,可去掉“章”字;⑤“让人烦躁”与上文表达的情感不一致,可改为“煞是好听”。⑥第三段中“品着、听着、看着”词序不当,可改为“听着、看着、品着”; ⑦“品着、听着、看着,好不惬意”中的“看着”可以删去。(4分。答对1处得1分,得满4分为止。若有其他改法,只要正确、合理,亦可)

23.(55分)

一类卷:50-55分,中心明确,记叙生动形象,议论有独到的见解,结构精当,语言流畅。

二类卷:44-49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8-43分,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结构尚完整,语言尚通顺。

四类卷:32-37分,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具体,结构欠完整,语言欠通顺。

五类卷:31分以下,无明确的中心,无具体的内容,结构紊乱,文理不通。

说明:

1、关于中心。全文内容要切合自己补充完整的题目的题意。能联系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指在记叙或议论中能渗透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经历和见解等等)。如果在补题后又走题,不得进入二类卷。

2、关于文体。文体不限,各种文体之间也无优劣之分,必须一视同仁。但必须按选定的文体要求进行写作。人称不限。

3、关于语言。全文没有明显的语病,应视作语言流畅;有1-2句病句,可视为语言通顺;有3句以上(含3句)病句,可判为语言尚通顺;有5句病句,应判为语言欠通顺。

4、评分时,突出语言要求,兼及其他各项,以4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好文章要敢于打高分,同时严格控制四、五类卷。出现2个不重复的错别字,扣1分,错别字扣分不超过3分;

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

5、没有补全题目,扣2分。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扣2分。

6、关于文面加分。文面整洁,字迹端正,酌加2分;文面整洁,字迹优美,酌加3分。(如能用规范的符号修改,不视为卷面不整洁。)此项加分一律由复核组操作,凡加满3分者,须交阅卷组长通过。

注意:

1、阅卷时采用得分制,即按答对的答案给分;除“评分标准”注明的外,一般不采用扣分形式;

2、凡“不设统一答案”“没有标准答案”的试题,须经试批后制定出“补充答案”。

    相关推荐

    苏州市2007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扬州市2007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泰州市2007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徐州市2007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常德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常德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南通市2007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兰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漳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钦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贺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杭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梅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达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杭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达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扬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达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德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泰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梅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荆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德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广安市2007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无锡市2007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温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泰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泰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泉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广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常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镇江市2007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盐城市2007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福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荆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郴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徐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柳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梧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常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梅州市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浙江衢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浙江湖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江苏省淮安市2007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苏州市07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苏州市2008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苏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苏州市2005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苏州市2006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山东省滨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福建省福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浙江省湖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江苏省徐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贵州省贵阳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浙江省衢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广东省梅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福建省漳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江苏省常州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常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7)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7)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常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5) 常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6) 常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常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6) 常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5) 常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泉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 广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 梅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 泰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 凉山州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楚雄州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德宏州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盘锦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昭通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眉山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潍坊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济宁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黄冈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淮安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湛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株洲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朝阳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玉林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宜宾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枣庄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来宾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阜新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