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詹天佑》教学设计四

小编: :admin

一、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制第十册教材中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创造性地寻求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
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学生介绍)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
1、板书课题:
2、自主读书,畅谈感受
(1)组织学生出声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读完之后你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
(2)找出文章中最能概括詹天佑品质的句子。(齐读,板书)
(二)分析课文:
1、围绕前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的工程师?(自由读书,在课文中做出标记)
詹天佑面对那么大的舆论压力毅然接受了修筑铁路的任务,真了不起!当老师读到这两段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而喜、时而忧、时而愤慨、时而拍案而起,请大家再读读这两段,你有什么感受,可以在书上批注。
(1)交流汇报:用“当我读到时,感到,因为”的句式来回答。(引导学生圈画令人气愤的语句抓住“阻挠”、“要挟”、“嘲笑”去读去谈。)
(2)补充,进一步体会当时的背景:(参考书)
(3)理清第4自然段的写作思路,从詹天佑怎样说、想、做去体会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的精神。(指导朗读这段)
2、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合作学习,探究开凿遂道和“人”字形线路的原理。
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解决了,真的很杰出。
(1)、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两种开凿遂道的方法,并动手画出示意
思考他为什么要设计这两种方法开凿遂道?请同学们作为詹天
总工程师向大家介绍一下。
(2)、你还能想出什么开凿方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3)、出示课件,讨论“人”字形线路的原理。谁能用不同的方法阐述?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
(三)教师小结:
詹天佑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忱,终于比原计划提早两年,历时四年时间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就连到中国来的外国人都对这一伟大工程赞叹不已,这在当时确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1、通过与二、三自然段的对比,体会在这为什么用“回击”?
2、引导学生畅谈此时你心中的感受,从而体会詹天佑的伟大,他再次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
(四)拓展,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
詹天佑的杰出不仅表现在修筑京张铁路上,在他刚担任中国铁路工程师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渝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了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值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塌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周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你会对詹天佑发表怎样的评价呢?(写完后,交流)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课下继续搜集詹天佑的资料,进一步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六、板书:

居庸关隧道
杰出八达岭隧道
人字形线路

面对压力毅然接受任务
爱国
勘测线路

    相关推荐

    《詹天佑》教学设计四 《詹天佑》教学设计十四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四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四 《詹天佑》教学设计二十四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反思四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苏教版詹天佑设计之四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