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抓眼,扣心,寻线

小编: :admin

导读,就是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其目的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阅读,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引导,才能真正开发“读”的教学功能,才能真正在“读”中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一、抓“眼”导读

文章有“文眼”,主题有“题眼”,感情有“情眼”。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说过“附辞会义,务总纲领”。意思是调理文辞,处理内容,最重要的是抓住纲领。抓“眼”导读,提纲挈领,既能避免浅、碎、平的教学弊端,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课文,参与语文实践,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

1?抓“题眼”

以抓“题眼”作为破题导读的“切入口”,让教学矛盾、思维冲突在课题上“扭结”,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使学生更快进入教学情境。

一位老师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板书课题后问:同学们,你们围绕题中“壮士”的“壮”字,在阅读这篇课文时,自己设问、自己回答,看看能提出什么问题。初读课文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为什么课题叫《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狼牙山五烈士》呢?”师:“这问题提得非常有思考价值,看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生:“‘壮士’是英勇豪壮的战士,‘战士’是军队中普通的一员,‘烈士’是牺牲了的战士。我看过电视,五位中还有活着的,所以用‘壮士’最恰当。”教师见学生对题眼已有粗浅的认识,就从中拓展:“课文中哪些方面最充分地表现了‘壮士’的‘壮’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读精思,依次读懂了:五壮士“诱敌上山,英勇歼敌”的“志壮”;“完成任务,舍身跳崖的“胆壮”;“高呼口号,视死如归”的“言壮”;“为国捐躯、浩气长存”的“气壮”。这位老师抓住题眼----“壮”,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读书、自己解疑。教师抓住关键问题相机引导,学生循导而读,在读中思、读中悟,伴以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

2?抓“文眼”

小语课本中每篇文章,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遣词造句,都蕴涵着作者的独具匠心。有的课文,一个词,一个句就是文章的“窗眼”。教师如能慧眼识“窗”,破“窗”而入,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循循善导,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鸬鹚》一文,一位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第二段时,抓住“一抹”这个中心词进行导读研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过程的设计是:

师:“捉鱼的命令”,课文是怎么说的?找出有关句子读出来。

生:(读)

师:(板书:抹)“抹”是什么意思?可以用哪些词替代?(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挥、划、擦、甩、扫、拨)

师:为什么课文中用“一抹”,而不用其他词呢?

生:用“抹”表明渔民对鸬鹚的关爱。

师: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什么?

生:抹出了鱼。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从“不断地”一词看出来。

师:(进一步拓展)让我们的思维走出课文,走到野外去,发挥想像,还能“抹出”什么来?

(众)生:抹出热闹、抹出丰收、抹出了高兴,抹出了吃的、穿的、用的。

学生在教师“抹出了什么”这个中心问题的引导下,自己读书、体会、感悟,从文字后面悟出了课文的深厚意蕴和情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探“情眼”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统一的过程。情感在教学和交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教师首先应体验课文的内蕴,要“未成曲调先有情”,把握好情感基调进行导读,发挥情感的独特功能。这个情感基调,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情眼”。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把握情感的能力还未形成,情感之弦还需教师来调拨。因此,教学之初,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帮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让他们如临其境,与作者情感相融会,这样教材、教师、学生才能三位一体,达到情感上的共振。

二、扣“心”导读

课文的中心是全文的核心,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与课文整体密切配合。中心显豁的课文,我们可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进行导读,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更透。《一夜的工作》全文围绕“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中心意思展开。教学时,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这一中心句。再读课文时,分别用“----”“--------”线画出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句子。然后,紧紧扣住这个辐射全文的核心句,让学生品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领悟总理的崇高品质。

三、寻“线”导读

线索是贯串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作者借助它把零碎的内容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各段意思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在导读过程中,寻“线”而导,顺藤摸瓜,从而做到思路顺畅。线索有明暗之分,小学语文教材以明线贯穿全文居多。《挂两支笔的孩子》一文,全文自然段多,学生分段、理解课文都有一定的难度。用板块法教学,易把课文割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采用寻“线”导读较为合适。教程可设计为:①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②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相机板书:陆小亮挂两支笔----不再挂笔----又挂上笔。③理清了文章的线索,引导学生以线索为依托,自读感悟,教师辅以点拨,让学生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

有的课文明暗两线并存,导读教学模式一般先从“明线”入手,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显信息”(明线)去推理出课文的“隐信息”(暗线),使学生的理解能逐层深入,更深更透地读懂课文意思。

实践证明,抓“眼”,扣“心”,寻“线”,可以避免教师繁琐的分析、过多而枯燥的讲解,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思善思、自主学习、自能读书。它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推荐

    抓感情的主线(节选)《林海》 抓感情的主线(节选)《林海》 寻找诗意的慧眼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 抓住情感这一主线教《月光曲》 抓住情感这一主线教《月光曲》 紧扣题眼剖析文思>教学建议 寻找郁达夫遗骨发现新线索 紧扣题眼 辐射全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紧扣心理活动,感悟人格魅力 紧扣心理活动,感悟人格魅力 纽扣 紧扣中心前后关联_语文论文 扣住学生心弦,步步引导提高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寻找小说教学中“眼睛”的策略 寻找文本空白,挖掘习作泉眼 追寻心中的语文课 抓住主线 以读促悟——《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中心思想 紧扣题眼剖析文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紧扣题眼剖析文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紧扣题眼剖析文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后记-抓住明暗线突破 高考作文:四种构思方法抓住阅卷者眼球 紧扣题眼剖析文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抓住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注意力 抓住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注意力 《直线、射线和角》说课 紧扣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词义(教师中心稿) 高考语文古诗词辨析做题思路:抓诗眼 明意境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抓核心巧答题 抓住主线 分组探究 创造实验 朗读感悟──《詹天佑》教学设计 抓住主线 化繁为简──“诊治浅性阅读,提高阅读实效”之二 流水线 抓住“主线” 分组探究 创造实验 朗读感悟——《詹天佑》教学设计 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写好场面 眼睛和眼镜 紧扣细节 直抵心灵──《鸟的天堂》教学片段及反思 钮扣──列宁的故事 抓住主线 分组探究 创造实验 朗读感悟 ──《詹天佑》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案:紧扣题眼剖析文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线头、主线与穿插_语文论文 巧设“冲突” 心灵扣问——《诺曼底号遇难记》听课有感 紧扣细节 直抵心灵──《鸟的天堂》教学片段及反思 高考语文病句修改技巧:抓住这些标志一眼认出病句 一次扣人心弦的“悬崖阅读”──《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紧扣“四”字,解读《背影》 认识四线格 紧扣文题 展开教学 紧扣重点训练到位 紧扣重点训练到位 看雪的线索 寻找秋天 眼神·动作·话语──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 紧扣题眼剖析文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视线 认识四线格 风筝线的妙用 人生需要曲线 用直线的思维探求曲线的美_语文论文 三抓写景法 寻常的语词,不寻常的词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它的路线是泉水从那个()→()→()→()→()→山下。 《骆驼寻宝记》 抓鱼(学生习作) 抓住主要内容 抓阄教案设计 《寻找秋天》 考场作文如何紧密扣题 《天蓝色的纽扣》教学设计 《天蓝色的纽扣》教案设计 《天蓝色的纽扣》教学设计 环环相扣——《爱之链》教学谈 《天蓝色的纽扣》教学反思 抓住要点缩写 抓住核心问题,长文也可以短教──《将相和》教学反思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寻访陆蠡 谈谈作品的暗线 《西地平线上》讲读 《天蓝色的纽扣》教学设计 扣住一张“嘴”,读活文中人 寻找春天 高斯智断瓶中线 天蓝色的纽扣教案设计(二)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对照比较”抓重点 “对照比较”抓重点 “对照比较”抓重点 《杨修之死》的线索 北京城的中轴线 《地平线》教学设计 《西地平线上》备课 眼睛和眼镜教案教学设计 骆驼寻宝记 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 “无限之生”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