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珍爱童心 珍视童趣

小编: :admin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课堂实录。

师:文章最后一句讲狼“说着,就往小羊的身上扑去”。大家想一想,小羊怎样了?

生甲:小羊被狼吃掉了。

师:难道就这样一种结局吗?

生乙:当狼朝小羊扑去的时候,他用力过猛,撞在河边的大石头上,摔死了!

众生:哈哈哈哈!

生丙:当狼朝小羊扑去的时候,来了一位猎人,“啪”的一声,把狼打死了!

众生:哈哈哈哈!

……

哎,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狼和小羊》的结尾教学较为常用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

对于大家来说,《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想必都已了然于胸,耳熟能详。课文末了没有点明小羊的生死,而是给读者留下了充分回味想象的空间。那么,小羊究竟是“死”是“活”呢?

最近,有同仁撰文认为,上述实录中学生假想的狼“死”羊“活”的观点纯属一厢情愿。以狼的蛮不讲理、凶狠残忍,小羊是不会从狼的魔掌中逃脱的,小羊只能“死”。(详见《小学语文教师》2001第9期《小羊的“活”与“死”》及2002第9期《小羊只能“死”不能“活”》)

我深为撰文者引经据典,深挖教材,深思熟虑,充满理性的思考所感动。但对于小羊只能“死”,不能“活”的结局,且要引导学生归从这种“理性的结局”的看法,实在不敢敬同。

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作为童心未泯的学生来说,他们想到狼“死”羊“活”这种略显稚嫩,甚至经不起“理性”推敲的结局,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应当值得肯定的。毕竟,他们是孩子,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想出一种善意的结局,且能“自圆其说”,总比“人云亦云”“东施效颦”要好得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阐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提出:“大家想一想,小羊怎样了?”这正是为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元思考。学生想到狼“死”羊“活”的结局,是童心的发现,是童真的抒发,是童趣的放飞。这正是学生释放灵性,激活创造潜能,点燃思维火花之时。

此时,若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必定会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得以“燎原”;若教师抱定小羊只能“死”的观点,站在成人的角度,用个人的主观意志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当头一棒,势必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将因此而被彻底浇灭,教师岂不成了“罪魁祸首”?显然,应当扬“前者”而避“后者”。

还是套用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感谢卢梭先生给予我们的提醒。这番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如果不寓言,那就得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而不能让惟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不给学生想象的余地。

《坐井观天》也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文中小鸟与青蛙围绕“天有多大”展开了争论。在我们看来,天的确无边无际,大得很,小鸟说得对,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无疑是错的。但是,如果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就又错了。不信,请接着看。

师: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生甲:小鸟说得对。

生乙:我反对,我认为青蛙说得对。

生丙:他们说得都对。

(众生哗然。师若有所思,片刻停顿之后,即向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很好。如果能把理,由说出来,那就更好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生甲:(胸有成竹)小鸟说得对,因为天确实大得很。

生乙:(迫不及待)青蛙说得对,因为他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说的是实话,也没错。

生丙:(按捺不住)他们都把各自看到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了,都很诚实,应该都对。

师:(点头肯定,竖起大拇指)好!几位同学都谈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感受,说得都有道理。大家再想想,假如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到什么,说些什么?大家讨论讨论,看谁想得好,说得棒。

(学生各抒已见,兴趣盎然。)

……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的智慧潜能得以激发,着实令人欢欣。而童心、童趣的激活是以教师珍爱童心、珍视童趣、尊重学生的发现为前提的。因此,我们更应为执教者的“匠心独运”而感到鼓舞,并从中受到启迪。

    相关推荐

    童趣 童趣 童趣 童趣 童趣 童趣 童趣 童话童心童趣——听《耳朵上的绿星星》有感 趣教《童趣》 五 童趣 5 童趣 5 童趣 《童趣》分析 童年趣事 《童趣》教案 童趣翻译 童年趣事 《童趣》译文 《童趣》教案 《童趣》导读 童年趣事 《童趣》导练 《童趣》教案 《童趣》说课 《童趣》赏析 李镇西:童心,师爱之源 《童趣》说课稿 5 《童趣》导学 《童趣》练习题 童真·童趣——《古诗两首》教后 《童趣》说课稿 第05课-童趣 《童年趣事》(一) 《童趣》导学案 《童年趣事》(二) 5《童趣》教案 放飞童心 珍视学生的感受 《童趣》字义辨析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例说 《童趣》教学实录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写作背景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复习提纲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问题探究 《童趣》写作背景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整体感知 《童趣》精品教案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学法导引 《童趣》写作特点 《童趣》典型例析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课堂实录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优秀教案 《童趣》课堂实录 《童趣》写作特色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杂谈 《童趣》相关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拓展阅读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有关资料 《童趣》结构分析 《童趣》探究活动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