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北方》《发现》教案

小编:

《北方》《发现》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艾青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热情。

2.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

[学习时间]:0.5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狱中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一举成名,出狱后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抗战时期,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有著名诗集《北方》、《向太阳》等;在延安解放区,写下《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诗》等诗集;解放后有《宝石的红星》、《归来的歌》等诗集。

二、文本研习: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反映诗人情感指向或者说是奠定该诗情感基调的一句话。

明确:北方是悲哀的。

2.读完文章后,同学们认为这句话奠定了该诗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忧郁、悲哀、沉重。

3.找出作者所选取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都带有怎样的色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意象:“暗淡的灰黄”、“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干枯的小河”、“枯死的树木”、“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

色彩:灰暗。

这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这些景象与冬季的肃杀相互衬映,成为当时中国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

4.这些意象都集中在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那第三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是对前两节的总结和概括,也就是说北方正处在“灾难”、“不幸”、“贫穷”与“饥饿”之中,其实北方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是当时中国的命运,是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的命运。

5.诗文的1、2、3小节将北方景象渲染得如此冷酷、黑暗,以叙述黑暗现实为主,那第四小节作者主要以什么为主?

明确:抒情。诗人用了三次重复“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面反复的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在强烈的对比中,诗人看到了伤痕累累的祖国,但也在意识深处感到这也是曾经让人骄傲的祖国。

三、鉴赏与分析:

1.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8年初,是诗人艾青接触了北方广大的农村现实之后的作品。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艾青亲眼目睹了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这给诗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块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诗前小引中“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指的是端木蕻良,作者因这个生长在北方的诗人的一句话引来一首情真意挚的抒情诗篇。“北方是悲哀的”,这是诗人的情感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调子——忧郁、悲哀、沉重。

[学习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热情,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

2.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学习时间]:0.5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二、朗读:听录音,初步把握诗中感情。

三、学生朗读诗歌,思考:

l.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进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痛的声音?

明确:联系时代背景,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

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明确:没有。

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明确:噩梦、挂着悬崖。

    相关推荐

    厚积方可薄发──《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发现》教案2 《发现》教案4 《发现》教案1 《发现》教案5 《发现》教案3 《北方》教案 《北方》教案2 《北方》教案1 《北方》教案6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 《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北方》教案3 《北方》教案4 《童年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1 发现 教案教学设计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学案 每一个发现都珍贵——《童年的发现》教学案例 每一个发现都珍贵——《童年的发现》教学案例 每一个发现都珍贵——《童年的发现》教学案例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学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3 《童年的发现》教案1 地图上的发现 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2 学会发现 学会发现 《童年的发现》案例 童年的发现-教学教案 《童年的发现》免费教案 语文教案-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案例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童年的发现》免费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二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发现》教学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二 《童年的发现》教学案例 《发现》公开课导学案 《童年的发现》A、B案 《童年的发现》A、B案 《观察中的发现》简案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A、B案 《童年的发现》A、B案 北方 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案学案设计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案3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案4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案6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案5 发现教学的价值 17*.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2 发现恐龙化石 发现五彩世界 纸老虎的发现 发现恐龙化石 发现 交流 应用 《童年的发现》1 17*.童年的发现 维生素的发现 17*.童年的发现 1117童年的发现 有趣的发现 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2 童年的发现 教案教学设计 《发现》教案7(苏教版必修三) 童年的发现 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教案教学设计 08童年的发现最新教案A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