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清塘荷韵》教案

小编:

《清塘荷韵》教案

教学目的: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3、美文美读

教学重点:美文美读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语。由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引入荷花,再引导学生回忆文人墨客描写的佳句。(用幻灯片展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和文人墨客描写的佳句)

二、作者介绍(用幻灯片展示相关资料)

季羡林:出生年月:1911,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三、扫清字词障碍(幻灯片展示:为加横线的字注音)

脍炙人口 接踵而至 细弱单薄 旮旮旯旯 耄耋 旖旎 睥睨

四、美文美读

老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相结合,同时播放音乐,并展示关于荷花的图片,尽量把学生带入境界。

五、析题:

清塘荷韵:中心语是荷韵,地点是清塘

荷韵:指荷花的风韵、风姿和情趣

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借荷花美景抒发了对荷花的赞颂之情。

六、提问: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幻灯片展示)

明确:“形散神聚”。

分析“形散神聚”的含义。

七、由《春》入手,谈散文的线索,引导分析本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荷花 用幻灯片展示)

八、赏析美文

以下用幻灯片展示:

(一)理清全文的结构,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荷花(线索):种荷的缘由(1-2段)-- 种 荷(3段) -- 盼 荷(4-8段)-- 赏 荷(9-11段) - -祝福荷(11-12段)

形:荷花漫长的生命历程

(一) 找出能表现荷花生命的句子,并在书上用横线标出来。

(二)找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或语段,并在书上用横线标出来。

(三)本文的“神”是什么?明确:颂扬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九、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十、本课小结:略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王友标

教学目标:1、品味荷之韵。感悟作者的生命观。

2、分析课文情景交融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3、品味朴实凝练、自然而清新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体味荷之韵。感悟作者的生命观。

教学技术: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质疑——对话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 课前播放民歌《荷花颂》)

(H1上课开始——H2荷花别称——H3小荷才露尖尖角——H4接天莲叶——H5清水出芙蓉、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是美丽的,荷花是圣洁的。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争相颂之,咏之。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先生86岁高龄写了一篇散文《清塘荷韵》。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感受季老笔下的荷花魅力。

(H6作者介绍)

二、 检查预习:

1、 文章的体裁:散文

2、 文章的线索:荷花

3、 文章的脉络:(H7理文脉)

想荷——种荷——盼荷——观荷——命荷——赏荷——祝荷

三、 品味荷之韵

1、(H8品味荷之韵,配乐)范读9—11节,思考这部分怎么写赏荷的?

(H9赏荷)

明确:从夏日、月夜、今年夏天三个时间段来赏的。三节分别写了荷花零落、小猫戏月、邻居赏荷。荷花零落图,以动写静,正面描写。后2节侧面烘托。描绘了荷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2、抽读第9节,思考:为什么说“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对仗不工?作者从中悟出了怎样的境界?

明确:不工主要表现在意境不统一。这句诗表现的是一种空灵优美的意境。给人静谧之美,禅意之美。(联系落花的细节描写)。而下句有强烈的动感,破坏了诗的静谧的意境。

池中荷花在离去的时候,能以这样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这也体现了季老豁达、超然、彻悟生命的人生境界。

3、(H10细节品读)齐读“风乍起----漂在那里”,(H11思考:一般生命凋零是怎样的)(H12作者笔下的荷花怎样)

明确:一般的是凄凉、萧条

荷花是非常优美的。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感受到生命的快乐。现在它要离去了,还如此宁静、安详,这正是缘于季老的豁达、超然的人生境界。

4、为什么季老对荷花有这样的感情呢?(H13资料连接)

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是佛学家,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加上季老又是一个佛家思想较浓厚的一个人,他追求清静无忧,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正符合季老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荷花特别的情有独钟。

5、这部分写了荷的落花。荷的外在形象还有哪些?明确:还有荷叶,荷花。

齐读6、7、8三节中部分句段,思考这三节中的荷叶、荷花有什么特征?茂盛。色浓瓣多。

小结:这几节表现了荷的怎样韵致?

明确:外在的美丽形象。

6、课文3—6节主要写荷花的生长变化和作者的情绪变化。速读3—6节,思考作者写那漫长的等待、多年的期盼和失望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绪变化表现了什么?

明确:文章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尽情渲染和铺张荷花的生长过程,为接下来描写满塘的荷叶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流露了对荷花的极其喜爱之情。

7、季老在四年的漫长等待后,面对蓬勃生长的荷花,体会到了荷的怎样韵致?

明确:(H14)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顽强的生命力)

8(H15讨论)联系社会实际生活或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对生命的苦难的看法。

(H16、H17资料连接)

(H18)活着是一种巨大的幸福。死亡是必然降临的节日

直面苦难 笑对人生 迎接未来

(H19 荷之韵)

四、感悟人之韵(H20探究人之韵)

1、齐读第8节“现在我门前----而传吗?”思考为什么周先生把朗润园的荷命名为季荷?季老为何觉得有趣又感激?

明确:池中的荷是季老的人生写照。点拨:荷花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暗暗地积蓄着力量,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人生也是同样如此,没有长期的努力哪有丰收的喜悦?

季老的三个十年:德国10年学梵文、文革十年翻译《罗摩衍那》、95年之后10年编辑《东方文化集成》600本。季老的人生遭遇,与荷花的生命历程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展现了顽强而美丽的生命。

文章与其说是写荷花,还不如说是写季先生的人生感悟,以荷喻人,借荷抒情,借荷明理。

2、阅读“我无法知道---这个局面”思考荷花有怎样的生命精神?

明确:坚忍不拔

第9节写荷花的凋零,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恬然(超然、恬淡、豁达、洒脱)

阅读12、13节,思考这2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愿望?

明确:美好的生活愿望。

3、 (H21)思考:“清塘荷韵”是否可以改为“池塘荷韵”,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清塘之荷是季老清俊高洁人格的体现。

五、阅读课文,品析语言的特点

1、“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一下子从夏天转入了秋天”,“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特点:这是一段虚写的文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对残荷的美好的理想,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语言朴实但感情却是深沉而厚实的。我们读这段文字,可以感受到一位散文大家文笔的老到,语言的精练。

2、写作者盼荷的急切与无奈:“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一个“吸”字,写尽了作者两年来对荷花无时无刻不在盼望清塘长荷花的期待心理和十分无奈却又不灰心的心情。

3、写荷叶在水底扩张的句子:“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淤泥里走动”,“走动”一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荷花默默无闻却又坚忍不拔的精神充分表现了出来。

六、(H22)学生质疑:阅读课文,提出疑惑,师生共同解决疑惑。

七、(H23)小结课文

小结:本文写的是荷从虚无到繁茂的漫长历程,重在写荷顽强的生命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通过本文学习我们要能深刻体悟生命的内涵,能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心中留下一颗千年不烂的生命的种子。

八、(H24)作业布置

比较《清塘荷韵》与《荷塘月色》在命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谴词造句上的异同。

下课

[案例陈述]

2003年12月25日,本校某青年教师(教龄未满3年)开了一堂汇报课,授课内容是高二语文读本第三册第27课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授课班级是高二文科重点班。学生在早自习阅读了一些资料:如介绍季羡林的《顽强的生命,超然的人生》一文,还有介绍生命力顽强的三篇短文——《临风之草》《迎霜之菊》《竭泽之鱼》。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教者的教学简案。

《清塘荷韵》教学简案设计:

一、教学分析

这篇《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媲美。《荷塘月色》写的是月夜荷塘的景象,力求写出物境的美,写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与忧愁。而本文写的是莲荷从虚无到繁茂的漫长历程,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与希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人生及人类历史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并不奢求学生能深刻体悟生命的内涵,只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学生串联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一种生命力的顽强,在心中留下一颗千年不烂的生命种子。(授课时间: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2、品味文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

3、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四、教学策略 阅读——讨论——体悟

从以上四项内容来看,教者对教材是熟悉的,理解是透彻的、全面的,教者本身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我们再看其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由写松、竹、梅、荷花的诗句入手引出创新的话题,转入到写荷花的有关文章,说明写文章应“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举例周敦颐的《爱莲说》(写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物境美,表达自己的心境),转入正题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写莲荷的生命力)。

环节二:初步感知文本(学生结合有关资料自读课文)

l 季老先生给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让学生概括)

l 本文写作有何特点?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环节三:分析文章特色

A 情景交融

塘 面 景 色

作 者 心 情

第一年

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

事与愿违,有点失望。

第二年

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出现什么荷叶。

我已经完全灰了心。

第三年

出了奇迹,长出了五六个水浮莲般的叶片,圆圆的绿叶,颜色极惹人喜爱,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

嫌有点少,盼星星,盼月亮,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心灰。

第四年

出现真正的奇迹,一夜间长出了一大片绿叶,并以极快的速度迅速扩张,有一些跃出了水面,亭亭田田,荷花接踵而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心中狂喜,大快人意。

以后

岁月

夏月塘荷盛开,白昼绿盖擎天,红花映日。

静静、默默、参悟、信心十足

(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B 动静结合:

让学生谈谈动静结合的特色表现在哪里?体现了什么?(找文中的语句)

教师归纳补充: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莲子在水中静卧一年二年甚至三年,到了第四年,一下子绿透了全池塘,红染了半边天,先前的蛰伏积蓄了惊人的力量,真是不动则已,一动则令人惊叹!这一动一静的反差契合显示出自然界中难以抗拒的求生力量,也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

环节四:小结

教师总结补充——看完这篇文章,我为莲荷的顽强生命力所折服,真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由此我想到了临风之草、迎霜之菊、含雪之梅,想到了悬崖上的孤松,想到了自然界万物的生生不息,想到了挣扎于历史苦难长河中的人们。布置作业——阅读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记》。

从教者的教学过程来看,应该说比较规范,脉络清晰、结构完整,自己对文本的把握比较到位。但作为一堂散文阅读课,其教学视点的处理有失偏颇。

新课标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文学作品的解读,要用文学的眼光解读。体验式教学认为:体验是内在的,是个人在思维、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教学中,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语言,获得美的享受。

因此,从体验入手,本文的教学视点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关注作者的内心情感。

《清塘荷韵》一文浸透了作者对人生及人类历史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笔者认为季老的《清塘荷韵》首先重在朗读,而不是去分析作者写此文的背景、目的。散文第一是读感情,读出感觉来,第二才是读意思。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陈阿三老师教过三次,每一次都采用朗读,每一次师生都是泪流满面。当读到“它等待我的出生,然后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教室里寂静一片;当读到“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人堆里有了默默的点头;当读完六个“譬如”,学生已完完全全跟着作者了;当读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师生的感情闸门再也关不住了;当读到“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几乎耗尽了所有人的力气,再也“抬不起”头来。课后学生写道:感激作者教会我对母爱的表达,感谢老师带给我对母爱的体验。(详见《语文学习》2003第11期《焚情“地坛”——我与〈我与地坛〉》)

由此可见,教会学生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验作者的内心感情,是散文类作品教学的有效途径。该青年教师在《清塘荷韵》教学环节二中也提到初步感知,只是未能深入体验。

2、追踪作品情绪起伏的状态,而不是去条分缕析。

《清塘荷韵》教学环节三涉及到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该青年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一张表格只是对文本信息进行了筛选,这是一种理性的认知,做的是提纲挈领的工作,缺乏体验。英语中有句话“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 I understand .”说明作品情绪的起伏状态需要我们通过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去体验,由少到多,由此及彼,由简单到丰富。

对季老的《清塘荷韵》来说,教者可以从以下语句去点拨学生体验作品中情绪的起伏。

“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块心病。”

“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

……

你看,从莲子入水那天起,作者的心境与它的命运就息息相关。从此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眼。第一年、第二年,虽引颈翘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无生的动静,即使在完全灰心无望的时刻,作者仍情有独钟地对它寄托着期待,期盼奇迹的出现。在第三年,虽在投莲子的地方长出几片圆圆的绿叶,但细弱单薄,作者在怜惜之余仍希望不减。直到第四年,一夜之间,冒出几十支迅速扩散蔓延,遮掩半个池塘。此时狂喜过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几次徘徊在池塘边,兴致勃勃地数那荷花的朵数,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边伴着清香纳凉,作者更把它视为家珍,誉为季荷。在这一系列的描述中,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心情。教者把握住了这些,也就达到了体验教学的目的。

3、追问阅读后产生的兴奋点——读出很多意思。

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总会产生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就是阅读后产生的兴奋点。虽然“We can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我们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但只要教者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看法,总能展现许多亮点。

比如学生会惊讶于莲子在水中静卧一年二年甚至三年,到了第四年,一下子绿透了全池塘,染红了半边天,真是不动则已,一动则令人惊叹!这一动一静的反差契合显示出自然界中难以抗拒的求生力量。此时,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季羡林的《牛棚杂记》,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莲子的生命历程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又如,“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学生会惊诧于季老惊人的观察力,懂得文章来源于仔细地观察。

再如,莲子在水中静卧一年二年甚至三年正是在积蓄力量,学生也就理解了文章中“经过了寂寞的冬天”,这“寂寞”二字的内涵。“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等等。这些亮点正是学生经过自己体验之后得到的,倾听他们的声音,这才是我们教师所期望的。让我们记住两个人的话:

教学不能象一道准备好的菜那样向学生呈现准备好的知识。(克拉夫基)

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杜威)

    相关推荐

    《清塘荷韵》教案2 初二语文《清塘荷韵》学案 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月色(朱自清)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阅读 朱自清《荷塘月色》随堂练习 朱自清《荷塘月色》随堂练习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2 《荷塘月色》教案4 《荷塘月色》教案29 《荷塘月色》教案36 《荷塘月色》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7 《荷塘月色》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5 《荷塘月色》教案29 《荷塘月色》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10 《荷塘月色》教案35 《荷塘月色》教案25 《荷塘月色》教案28 《荷塘月色》教案36 《荷塘风起》教案2 荷塘月色(教案)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5 《荷塘月色》教案14 《荷塘月色》教案15 《荷塘月色》教案17 《荷塘月色》教案27 《荷塘月色》教案8 《荷塘月色》教案33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教案(二) 《荷塘月色》 教案(一) 《荷塘月色》教案30 《荷塘月色》教案1 《荷塘月色》教案3 《荷塘月色》教案13 《荷塘月色》教案16 《荷塘月色》教案28 《荷塘月色》教案31 《荷塘月色》教案4 《荷塘月色》教案3 《荷塘月色》教案2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学教案 《荷塘月色》精品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精品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 《荷塘月色》导学案 《荷塘风起》说课案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