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

小编: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华社记者 贾永、曹智、白瑞雪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而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中国已经有了解决的基础: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至今,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形成五大型谱,成功发射了60多次,其中长征二号丙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达百分之百,长征三号乙火箭可以把5吨以上的卫星送上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早在70年代,中国就掌握了卫星返回技术,1980年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已经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0年1月9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相关推荐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赏析《飞向太空的航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8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问题探究 《飞向太空的航程》词语解释 《飞向太空的航程》结构分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导入 《飞向太空的航程》题目简说 《飞向太空的航程》鉴赏点示 《飞向太空的航程》写作借鉴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问题探究 《飞向太空的航程》词语解释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言特色 飞向太空的航程主要内容 《飞向太空的航程》点将过关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言特色 《飞向太空的航程》背景资料 《飞向太空的航程》内容简介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杂谈 《飞向太空的航程》写作背景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 《飞向太空的航程》重点品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精彩句段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背景资料 《飞向太空的航程》精彩句段 《飞向太空的航程》中心思想 《飞向太空的航程》有关资料 《飞向太空的航程》写作背景 《飞向太空的航程》写作特点 《飞向太空的航程》中心思想 《飞向太空的航程》词义辨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内容简介 《飞向太空的航程》结构分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作者简介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测试卷 《飞向太空的航程》多音字辨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之三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之一 高一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之四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版《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设计 浪漫主义的新闻──评《飞向太空的航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迁移赏读与检测 高一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案例 2016年高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思想方法与典型例题 “饺子式”的结构──谈《飞向太空的航程》的结构 高一语文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2017年高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题 高一语文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接力接力,飞天梦想终成真──记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 高一语文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同步训练试题 《飞向太空》阅读答案 长春版《飞向太空》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历程填空 长春版教材教学设计三年级下《飞向太空》 3《中国卫星飞太空》 友谊的航程 20《友谊的航程》 航空、航天、宇航有什么区别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友谊的航程习题 《中国卫星飞太空》教学设计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 中国首位太空人的“非常”太空生活 《飞向月球》 他找到了成功的航向 《中国卫星飞太空》说课设计之一 《飞向月球》 飞向火星 《飞向月球》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中国卫星飞太空》教学设计之二 《友谊的航程》教学设计 《友谊的航程》课堂实录 《中国卫星飞太空》教学设计之一 19《航天飞机》 15《航天飞机》 《友谊的航程》教学实录 《友谊的航程》教学实录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中国卫星飞太空》教学设计之一 《友谊的航程》教学设计 航天飞机简介 《航天飞机》教案 《友谊的航程》教学设计 神奇的太空生活 太空食品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能将这三个“飞向”字改成“驶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