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

小编:

语文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以下是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语文网一直陪伴您。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押解(jiè) 渐染(jiàn) 图穷匕见(xiàn) 恃才傲物(shì)

B.熨帖(wèi) 箴言(zhēn) 啖以重利(dàn) 惴惴不安(zhuì)

C.间或(jiàn) 倔强(jué) 扼腕叹息(é) 繁文缛节(rù)

D.戏谑(xuè) 挑剔(ti) 拊膺顿足(fǔ)尔虞我诈(y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秦王购之金千斤 购:购买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

D.见陵之耻 陵:侵犯、欺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其还也 君知其难也

B.夜缒而出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C.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箕踞以骂

D.行李之往来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夫晋,何厌之有

5.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敢以烦执事 ⑥大王来何操

A.①⑤/③⑥/②④ B.①④/③⑥/②⑤ C.①⑤/③⑥/②/④ D.①④/③/⑥/②/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历史”的层次

王立群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化,二是丑化。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神化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化,但是这种神化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观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

丑化和神化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化的反面——丑化。

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袭,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6.下列有关“记录的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记录的历史”若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可信的口述与回忆记录下来的,就是“真实的历史”。

B.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据此记录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别。

C.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

D.《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而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可见其是“记录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7.下列与“传播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播的历史存在“神化”和“丑化”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是对“记录的历史”的一种另类解读。B.传播的历史中的“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能弥补现实的不足,因而受到大 众的追捧。

C.寄托了人们某种理想的“神化”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而其反面——“丑化”的出现也是出于某种现实的诉求。

D.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使历史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走向神化和丑化两个极端。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演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大量戏剧、小说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

B.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

C.今天的许多读者和观众很难接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丽爱情“神话”背后的婚姻真相,因为他们都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

D.“文君夜奔”故事本身的多义性为这个故事的解读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 有者

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属孟尝君 属:请托

B.比门下之客 比:和……相同

C.左右以君贱之也 贱:轻视,看不起

D.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子:子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不如因善遇之

B.驱而之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孟尝君就国于薛 贪于财货

D.左右以君贱之也 使工以药淬之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的一组是( )

①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②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③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④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⑤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⑥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1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没有因为他没有什么爱好和才干就不接受他。

B.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C.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大家都争着要去,冯谖更是毛遂自荐愿意前往。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在常人看来是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说它愚蠢是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

四、(24分)

1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5分)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8分)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请分析“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中“满”字和“浸”字的妙处。(4分)

(2)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2)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大行不顾细谨, 。(司马迁《鸿门宴》)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 进

①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②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③“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 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④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⑤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 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⑥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6.(1)“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2)“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提升精神: (2分)

一根骨头: (2分)

17.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4分)

18.文章以“天地苍茫一根骨”为题,有何用意? (4分)

19.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4分)

六、(12分,每小题4分)

20.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表达和谐一致。

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夏天,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错过了;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的春,错过了春风唤醒田蛙的春。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这才是绿色的生活、生动的世界。

21.阅读下面一首词,根据词的内容,对画线语句加以扩写。要求:使用排比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

长相思

李 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2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读到这首歌词你有怎样的感受?请你选择老师作为记叙对象,抓住老师的某一突出的个性和精神品质,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A.渐jiān。B.熨yù。C.扼è。)

2.A(购:重金征求。)

3.D(D.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副词,表语气,还是/指示代词,那。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C.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

4.B(A.反,通“返”。C.倍,通“背”。D.厌,通“餍”。)

5.A(①⑤省略句。③⑥宾语前置句。②④被动句。)

6.A(“记录的历史”很难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为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此外还与史学家在选择文献、记载历史时难免受到种种限制有关。)

7.D(原文是“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

8.C(大多数人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的,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并不了解。)

9.D(子: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子女。)

10.A(A.介词,趁机。B.动词,去,往/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介词,到/介词,对。D.动词,以为/介词,用。)

11.C(①索要鱼,是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以检验孟尝君,是智慧的表现。②这样做实则是为孟尝君扬名,是智慧的表现。③记叙事件发生的过程,不能视作有才智的表现。④“仁义”换来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是他最为精明有才智的表现。⑤孟尝君赞颂其有功,从侧面表现其智谋。⑥左右人不了解冯谖。)

12.C(“大家都争着要去”,原文无此意。)

13.(1)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前两个“于”表被动,后两个“于”分别是“在”和“对”的意思。愦(kuì):昏乱。]

(2)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仁义呀。(矫:假传。责:通“债”,债款。因,趁机。市:买。“……也”,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希望在他那里当一名食客。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我没有爱好。”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才干吗?”他说:“我也没有才干。”孟尝君笑了笑同意接纳他,说:“好的。”孟尝君身边的人以为孟尝君轻视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

过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让他吃鱼吧,给他和中等门客相同的待遇。”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左右的人都嘲笑他,把这件事又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给他和坐车的门客相同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拜访他的朋友并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又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没什么来养家。”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派人资助他的家用,不让他母亲穷困。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在文告上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问(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咱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好在先生不以我之怠慢为辱,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于是孟尝君和他约好日子,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验对债券。全部验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趁机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您曾言‘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我暗想,您府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您家中所缺少的唯有仁义了!因此我自作主张为您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现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子民,视民如子女,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仁义呀。”孟尝君很不高兴,说:“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是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的。”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呀。”

14.(1)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2)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这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的喜爱之情。

15.(1)风萧萧兮易水寒 不耻下问 (2)春蚕到死丝方尽 醉翁之意不在酒 (3)衔远山 大礼不辞小让

16.(1)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史记》。

(2)(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

(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

17.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所以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

18.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同时揭示文章的中心,突出作者对以司马迁为代表的文人骨气的赞颂之情。

19.“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如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两弹一星的元勋们;条件艰苦却坚持创作人类精神食粮的季羡林、钱钟书们;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爆发出最大的吼声的田汉们;田边认真工作、努力科研的袁隆平们;用自己的歌声为孩子们带来欢乐和希望的丛飞们;扎根甘南藏族自治州40年的“大脚医生”王万青们;烤羊肉串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的阿里木们;那些无名的农民工们;那些为了国家荣誉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儿时的梦想而十年如一日训练的运动员们……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的脊梁。

20.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

21.(示例)菊花那多情的花蕊、那撩人的形态、那四溢的芬芳,还留在昨日的记忆里,今天竟已枯黄。时间飞逝,大雁去了又回来,却不见你的影子,我三千丈愁思对谁诉说!人憔悴,帘悠闲。

22.(示例)轻微的风呵,欢快些吧,只有你迅速地吹绿了大地。

漂荡的船呵,乐观些吧,只有你默默地承载了归思。(仿写的时候一要把握住拟人修辞,二要注意句式特点,三是仿写内容要贴切生动。)

23.思路点拨:写赞颂老师的文章,首先要确定中心,就是说这个老师是谁,他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其次,要选好材料,这样,才能透过一件事或多件事看到老师的品质和特点。再次,要选好记叙的角度,只有选好记叙的角度,才有利于感情的充分抒发。因此写作本文,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也可以选取第三人称的记叙角度。要重点写出老师的个性,你的老师的个性

在外人看来可能“很怪”,但你却能透过外在表象,发现其中美好的东西。你只有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充分地挖掘出来,才能给读者树立一个 鲜明的形象,而且只有这样的形象才是完整、真实、感人的形象。在语言表达上,用亲切、幽默、直率的语言会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文:

教我采花酿蜜的人

夏夜,月光静静地泻在校园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上。在毕业的周年聚会上,同学们欢聚在老师的身旁,争着给老师留下珍贵的礼物:有相片,有画册……可我该呈上什么呢?我手捧《采花酿蜜集》慢慢地走向季老师。

我思绪的溪水向远方淙淙流去……

开学后第一个清凉的早晨,我正翻着油墨芳香的语文课本,门口进来一个人——年近六旬,中等个子,穿一身半新的灰色中山装。他步履稳健地走上了讲台,戴着老花镜,那眼镜趴在鼻梁上似乎显得很吃力。

第一堂语文课开始了,他首 先在黑板上写了个颇大的“季”字,说:“我姓季。”接着就讲课,季老师声音洪亮,朗读富有感情,课讲得很细,讲完课就提问。他上课没半句废话,也不开玩笑,有一股“夫子味”。碰上这样的老师,我真有点怕。

倒霉的事来了。第二天,他叫我到办公室,指着我的作业簿上面的“自由体”说:“这样潦草的字,是给谁看的呀?”说完叫我重做。我边做边想:这“老夫子”真厉害。等我做完了拿给他看时,他说:“你的语文基础不够好,一开学就要抓紧。像蜜蜂一样辛勤地采花粉,才能酿得出甘醇的蜜来呀。有问题多来问问,啥时候都行。”

一次,我从书上读到一句话,有“他们俩个”的说法。我想起电影《她俩和他俩》,就去问季老师,季老师正在吃午饭,见了我,搁下碗,兴致勃勃地讲起来:“‘俩’字,就是两个,后面不用‘个’字或其他量词,所以‘他俩’是对的,‘他们俩个’是错的。还有‘仨’字,也同样。”季老师说我看书细致,善于思考,鼓励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我心里美滋滋的,从此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在《童年趣事》的作文中,我写了孩提时要当解放军,缠着妈买军装,盯着爸做手枪,生了病都瞒着大人,怕人家说我生病不能当解放军的趣事。季老师说我写得生动,有感情,但又说我错别字太多,要我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 础。他又特地送我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在封面上题了“采花酿蜜集”五个大字,要我博览群书,积累生活,勤摘录,常练笔,还建议我开设“病字医院”呢!

在学习语文经验交流会上,季老师举着我的《采花酿蜜集》,对大家说:“日积月累辛勤采撷,终于酿出了知识的琼浆,大家都应这样,争做知识的富户啊!”老师有点激动,低低地趴在鼻梁上的眼镜突然滑了下来,正好落在那集子上。大家笑了,季老师也笑了。就这样,我的写作有了进步,好几篇作文登上了班级《学习园地》。从此,我爱上了语文,更深深地爱上了季老师。

高中升学考前那个星期天的夜晚,季老师累得旧病复发。半夜,老师们把他送进了医院。第二天,同学们都悄悄地去医院看望他。我去的时候,季老师正在打点滴。可是,下午,季老师又出现在了讲台上,他脸色憔悴,声音沙哑。

我手捧《采花酿蜜集》走近季老师,思绪的溪水从远方流了回来。“季老师”,我深情地喊着老师并把本子捧给老师。季老师接过本子,仔细翻阅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像是闻到了蜜汁的郁郁芳香似的。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新) 高二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古文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语文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检测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检测题(人教版) 高二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的检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检测题 高三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题(粤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精编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检测题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题2016 人教版必修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卷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测试题精编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人教版)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附解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检测(附解析) 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随堂检测:鸿门宴 人教版必修三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必修五语文第3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卷(粤教版) 2016年秋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 粤教版必修四高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2016年秋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人教版) 高三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高一必修一语文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人教语文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2016年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演讲辞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演讲辞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1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演讲辞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3和4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三四单元测试题 【必修一】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人教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二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粤教版必修一_第二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检测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含解析)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同步练习《祝福》(附答案)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1单元基础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同步检测:再别康桥 高一必修四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2016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演讲辞测试题 高一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随堂检测:烛之武退秦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随堂检测:小狗包弟 人教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三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语文高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 2016年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含答案) 高一人教版必修1语文第一单元训练题(含答案新)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质量检测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