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编:

一、基础·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 ① 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 ② 。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追溯(shuò) “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

B.追溯(sù) “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

C.追溯(sù) “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

D.追溯(shuò) “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B.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C.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D.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

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打一字) 谜底:互

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打一字) 谜底:日

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打一字)谜底:高

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打一字)谜底:兆

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2分)

A.温故知新 杞人忧天 毛遂自荐 B.门庭若市 舍生取义 刻舟求剑

C.守株待兔 完璧归赵 豁然开朗 D.闻鸡起舞 破釜沉舟 三顾茅庐

4.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

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5、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权、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A.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道传统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 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 )。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1)文中划曲线句“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其中“底子”含义与下面各句中的“底子”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国家在经济建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物质条件还是困难,因为以前底子太坏。

(谢觉哉 《要永远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B.她穿着一件白底子小红花的衬衫。

C.每逢写计划,我只是打个底子,叫工人再补充。(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

D.她重重盯了我一眼,似乎把我底子全估计出来了。(沈从文 《新湘西行》)

(2)根据上下文,给文中划横线句加上标点,使其表意更清楚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

(3)在文中括号处填写衔接恰当的一句话( )

7.汉语中有一种表达手法叫“回文”,把相同的词或句子,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例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依据此种手法,下面句子横线处可填的内容是(每小题1分,共2分)

①客上天然居, 。(注释:居——饭店)

②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 ,四川人怕不辣”之说。

8.根据文意理解其中的加点成语,解说此现象原因及成语的比喻义。(2分)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其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说。

蜀犬吠日:①原因

②比喻义

9.在横线处填写原文,并对后面的解说做出判断(每小题1分,共6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千骑卷平冈。(《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④“羌”字的笔画共有

A.7画 B.8画

⑤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⑥“载不动许多愁”将心理感受的浓烈愁苦形象化为可见的沉重物品,这种手法与“你笑得很甜”一句一样,都借打通人的感官来增加艺术效果。此观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1、(1)“溯”读音为“sù”;C项中“为”字的笔顺正确。

(2)文段中第①空应填“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等人造的艺术品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巧妙绝伦”指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其修饰的对象不能是具体的事物。第②空中“周口店遗址”应为一个整体,遗址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场景,如将“考古遗址”作为整体,遗址就成了考古之后遗留的场景,明显不符合题中的语段。

2、B中关于“日”的字形只有一个字的描述--方,其中不包含任何关于间架结构的信息。

其他三个选项的谜面都是从文字的笔画构成入手的。

3、 D

4、B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结构相对应。

5、C选项与参加海军和从事海洋勘探工作没有关系,甚至没有提到与海洋相关的内容。

6、(1)A (2)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

(3)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

7、 ①居然天上客 ②辣不怕

8、①原因:四川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那里的狗因为不常见日光,每逢日出,狗就觉得奇怪,于是都叫起来。

②比喻义:少见多怪。

9.①斜晖脉脉水悠悠 ②锦帽貂裘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A.7画

⑤只恐双溪舴艋舟 ⑥A.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9-13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陈涉瓮牖绳枢①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②,蹑足③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④粮而景从 …… 然秦以区区⑤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⑥,百有余年矣。然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⑦,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有改动)

注释:①﹝瓮牖绳枢﹞居住的地方简陋,形容家里穷。②﹝中人﹞平常的人。③﹝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④﹝赢﹞担负。⑤﹝区区﹞小。⑥﹝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⑦﹝七庙隳﹞这里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亡亦死 秦灭韩亡魏 B.楚人怜之 可怜白发生

C.将数百之众 与臣而将四矣 D.斩木为兵 兵甲已足

11.“景”字在古汉语中有三种解释:①阳光。②景物,景象。③“影”的古字,影子。结合文意,“赢粮而景从”这句话应译为( )(2分)

A.(人们)担着粮食,像追随太阳一样跟着(陈涉)。

B.到处是(人们)担着粮食追随(陈涉)的景象。

C.(人们)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着(陈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

13.乙文说陈涉是“迁徙之徒”,甲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

14.若要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引用甲文的“ ① ”这句话,也可以引用乙文的“ ② ”这句话。(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0.答案:D (2分)11.答案:C (2分)

12.答案:同样是死,(不如)为国事而死,(你看)怎么样?(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2分)

14.答案: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共2分。每句2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5.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

1.(甲)假扮唐僧再次来到比丘王宫,按照比丘王之意剖胸取心,只听“呼啦”一声,骨碌碌滚出一堆心,登时吓得文武百官魂飞破散。

2.道士此时细瞧:“啊!这不是(甲)吗!”于是二人一番打斗。道士终因抵挡不住金箍棒,逃到皇宫内院,带着当年进贡的妖后逃离王宫。

3.比丘王如梦初醒,并告知(甲),此妖来自向南七十里处的柳林坡清华庄。

4.(甲)来到南方七十里处不见清华庄。问询土地得知,此处只有个清华洞府。在九杈头杨树下,左右各转三圈,两手齐扑树上,连叫三声开门,即现清华洞府。

5.(甲)按照土地指示来到洞中,听那二妖交谈,不觉怒从中来大喝一声:“吃我一棒。”只见那妖女吓得哇哇怪叫,妖道急忙抡拐架住,并逃往洞外。

6.(甲)、八戒追杀去,忽听得半空中鸾鹤声鸣,祥光缥缈,将寒光罩住。八戒笑道:“(乙),罩住寒光,必定捉住妖怪了。”

7.(乙)陪笑道:“这孽畜是我的一副脚力,望二公饶他性命吧。” 妖怪现出真身,原来是只白鹿。(乙)跨鹿而去。(甲)、八戒则回到洞中打死妖女后返回皇宫。

8.国王羞愧难耐,传旨大开宴席,相谢唐僧师徒。席间,唐僧奉劝国王色欲少贪,阴功多积。国王连连点头。

9.宴毕,听得空中风响,只见路两边落下一千一百一十个鹅笼,内有小儿啼哭声,(甲)心中明白。于是请城里人家前来认领小儿,一时间,哭的哭,笑的笑,叫的叫。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我国长篇① 体小说《西游记》,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② (填写数字)难,西天取经的故事。连环画内容选自③ (只填所选项字母)(A.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B.鬼王也谒唐三藏 悟空神话引婴儿;C.悟空大闹金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D.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这一回目,连环画文字中的人物甲是④ ,乙是⑤ 。

15.①章回 ②八十一 ③ D ④孙悟空 ⑤寿星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老北京的中秋节》,完成第16—18题。(9分)

老北京的中秋节

①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女儿节、丰收节、兔儿爷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甲】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也称仲秋节。【乙】秋月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丙】

②旧时老北京人过中秋有许多说法和讲究。【A】“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还称团圆节。【B】吃月饼、庆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不过中秋节这天结了婚的女人只能在婆家过节,十六日才能回娘家团圆,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老爷儿”(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中秋祭月、拜月要插红色鸡冠子花和带枝的毛豆,因鸡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而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中秋节北京人有买兔儿爷,请“神只”①的习俗,拜月后留下一根扎“神只”的秫秸,压在炕席下,据说用来打尿床的孩子最管用。

③传说月宫中有永远也砍不断的桂树,因此北京人有中秋节赏桂、饮桂酒之俗。北京人的拜月之俗多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家人团聚,月亮升起后,开始拜月,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

④中秋节的习俗中也有禁忌,如在祭月摆供时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此乃团圆节之大忌。过去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因月亮称太阴星君,男性属阳,则不拜月。小男孩可以拜月,但不虔诚,只是玩月的一种游戏。在中秋节的晚上许多家庭都要供月,先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把自己种植的石榴、盆葡萄、夹竹桃、西番莲、仙人掌、霸王鞭等果木盆花放在供桌两侧,再将请来的“月亮马儿”立于供桌后,又把刻有蟾宫玉兔图案的大月饼(团圆饼)插在木架上,当作神位,放在供桌中间。供品有各种月饼(“自来白”②除外)和鲜果,如苹果、柿子、葡萄、石榴、晚桃、九节藕和切成莲花瓣形的西瓜等(梨除外)。其中柿子、苹果成对供,寓意“事事平安”;桃和石榴成对摆,意为“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枣和栗子则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取“早早平安”、“利市”之意。供桌外层设香炉、蜡扦、花瓶,蜡扦上插红烛,下压敬神钱粮(黄钱、元宝、千张)。花瓶内分别插上带枝的毛豆和红色鸡冠花。一般家庭供月时,由家中的女长辈(女家长)主祭,先向神位(月亮)上香,三叩首,然后全家女成员按辈分,再行三叩首礼。

⑤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和习俗还有很多,这些讲究、习俗虽然形式多样,但其内涵都在传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祝愿、追求和向往。 (选自《百度百科》 有删改)

① 神只:神只即神祇,指的是天神与地神。

②自来白:月饼的一种,与“自来红”月饼做法基本一致,由于用凉水和面月饼的面皮为白色,因此得名“自来白”。

16.选文围绕“老北京的中秋节”首先简单介绍了中秋节的名称及其由来;接着具体说明了 ;然后简单介绍了 ;最后详尽说明了 。(3分)

17.选文第②段中的 句(从【A】【B】中选)应该放到第①段中 处(从【甲】【乙】【丙】中选),理由是 (3分)

18.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对老北京中秋节的说明,谈谈你认为现代人应如何处理现代生活与传统节日之间的关系。(3分)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 中秋节期间,北京等城市的多个公园内欢歌笑语,周边居民相约来此吃月饼,赏歌舞,听故事,月下欢歌一片。逢此佳节的小假期,一些人走亲访友,共同追忆往昔岁月。北京“拜兔儿爷”的中秋祭月习俗也重新回归大众,市民自发将数十个乃至数百个大小各异的“兔儿爷”搭成一座塔墙,小孩子们对着“兔儿爷”拜上一拜。老北京传统工艺“鬃人白”传人白霖说,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请兔爷、给亲朋送兔爷的习俗,就是请平安、送吉祥。 (有删改)

【材料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很多在外乡打拼的人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身处异地而仰望同一轮明月。一些网友过起了通过网络记录幸福、寄托祝福的“E中秋”节日。有的选择在网络论坛和微博上互诉“想家的心情”;有的自己制作或转发精美的FLASH祝福图片或贺卡,向互联网另一端的亲朋好友送去祝福;还有人通过电子购物,快递节日礼物。(选自中秋晚会主持人台词)

【材料三】

尽管国内主流媒体很少宣扬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西方节日,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百姓们热热闹闹过洋节的心情。现如今国人流行过洋节,不仅仅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方大节在赶时髦,就连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这类根本没几个中国人说得出来由的西洋节日,大家也照过不误。这样的情况不免让人纳闷:西方的节日,咋就那么受宠?自己国家的节日啥时失宠的?丢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忘本。 (来自网友淡淡蔷薇的博客)

答:

(一)阅读《老北京的中秋节》,完成第16-19题。(9分)

16.答案:老北京人过中秋的的说法和讲究;中秋节习俗中的禁忌;

中秋节晚上供月的讲究和拜月的习俗(礼节)

评分: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

17.答案:【A】,【丙】。

【A】句说的是中秋节称作“团圆节”的由来,应该从属于第①段对中秋节名称及由来的介绍;放到【丙】处既能与第①段中秋节名称的排序相对应,又能与第②段的内容衔接紧密。

评分标准:第一、二空每空1分,第三空1分,确定【A】句的理由1分,放到【丙】处的理由1分。

18. 答案示例: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人不能只过洋节,抛弃传统节日;(1分)

既要传承古代文化的精髓,也不能脱离现代生活;(1分)

既要弘扬传统文化,又要有所创新。(1分)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要遵循古人过节的宗旨(1分),

要更多的体现在传达人们的美好愿望(1分),

表达人们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人与社会的相融相洽,与家庭成员的和睦共处上(写出其中一点即得1分)。

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要点1分,最后的要点写出其中一个即得1分。(答出任意三点)

(二)阅读《又到麦浪翻滚时》,完成第19—21题。(共10分)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

①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②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③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④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⑤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⑥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⑦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 (有删改)

19.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

“我”搓麦粒、___①_ _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_② ___、___③_ __。(3分)

20.“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只填序号)(2分)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___①___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__②__

21.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5分)

答:________ ____。

(二)记叙文阅读

19、答案参考:和小孩子们拾麦穗;和家人在割麦间歇一起做饭吃饭;

和伙伴们帮老师一起割麦子。

20、答案参考:麦子本身的味道是--甲、丙

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乙、丁

答案示例一:

文章第④段描写了一家人一起割麦子的场景,蕴含着淳朴、温馨的情感。

休息时和家人“不停地说笑”写出一家人的亲密和睦;“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写出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脚下的“千层底”写出母亲的体贴关爱。

描写朴实真切,没有刻意的渲染,和谐、真挚、幸福的情感却尽在其中。

答案示例二:

第⑤段记述一家人做饭、吃饭、午歇的情景,语言朴实、自然。

“大家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用直白、写实的语言,将寻常的生活场景写得热闹而温馨;“美美地”“舒坦极了”等生活化口语的使用,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满足。

朴实、自然地语言,令人感受到其乐融融的亲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22—24题(共8分)

读书关乎心灵

胡晓红

①近日见三五读书照片,并附几句评价。对此我最初只匆匆一扫,觉得朋友很勤奋,工作之余仍能把一些时间腾给读书,心中颇为赞赏。但是再关注他们读的书,发现其中成功学著作、名人自传、励志书籍居多,赞赏之意便少了几分。

②成功学著作风靡,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自从它们诞生后,便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读过励志书的人,并未在阅读之后精神焕发,然后志存高远、囊萤映雪、夜以继日。因为这些书讲述的,只是一个个他人成功的模式化故事,能起的作用大抵是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我从心底认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真正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书并非成功学著作,也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而是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

③首先,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了解知识的精深,胸怀与精神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与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④同时,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好书是作者废寝忘食的真诚创作,凝结了作者尽心体察的智慧以及经年的积累。那些平实精到的表述,严谨克制的低回、深沉、宁静的思想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润物于无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适用于形容它们对阅读者产生的自然却深邃的影响。好书往往是娓娓道来,

并非套用统一的模式讲述类似的故事,因此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一次心灵之旅。

⑤人最可悲的是没有主心骨,寻不到自己。书籍在浸润心灵和感染精神后,最为重要的功劳是教人成为自己。好书助读书人自省自知,也使他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学会更加尊重他人和环境,更加尊重自己。

⑥所谓成功的路径,并非励志书里说得那么单一,成功的真正定义,理应是在自身最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⑦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心灵丰盈了,意念坚定了,励志的路才会真正好走。 (略有改动)

22.选文围绕好书的作用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请阅读选文,补全图表内容。(2分)

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

好书的作用 好书助读书人自省自知,教人成为自己

23.作者认为好书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答:

24.作者认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结合你读过的某一本好书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者观点的认识。(4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共8分)

22.答案示例:①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

②好书可使人心境开阔,学会尊重他人、环境和自己。

评分: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第二个要点可酌情给分。

23.答案示例:(1)好书应当触动思想和心灵而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

(2)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

评分: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

24.答案要点:①有某一本书的书名②有认识或感悟,且来自这本书

③能为认识或感悟提供来自书中的证据

④结合生活使认识、感悟得到验证或延伸。

评分:本题共4分。每个要点1分。

五、作文(50分)

25.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周一早晨,身为三(1)班纪律委员的你,由于闹钟没能准时响起,造成你升国旗时迟到了,并因此被扣掉了班级纪律分数,请你写一段面对全班同学道歉的话。

要求:写明道歉的内容,表达道歉的心意,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40分)

题目一:

阅读带给我们快乐,阅读伴随我们成长。阅读书籍,从名家作品中学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阅读自我,从欢笑和泪水中读出自己的欣喜与悲伤;阅读父母,在生活细微处感悟亲情的无私与博大 ;阅读青春,在菁菁校园里回忆师生的真情与感动;阅读自然,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叹世界的奇妙与生命的永恒……

请以“阅读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

格言以其语言凝练、富有哲理的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请从下面三则格言中任选一条,提取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萨克雷

(3)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要求:(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以下为作文纸)

四、作文(50分)㈠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5.本题10分。内容符合要求5分,语言3分。

㈡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摸底试卷及答案 上学期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试卷 上学期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含答案) 上学期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 2017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摸底试卷及答案 2017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定位测试卷(附答案) 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测试题 2017年中考语文一轮摸底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7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摸底试题及答案 2017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定位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上) 高三语文摸底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定位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摸底试题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摸底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含答案) 关于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0年河北省固城中学中考语文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2017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文科)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09—10学年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预测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考测试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 2018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高三入学摸底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入学摸底试卷 2016年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年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2015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三摸底抽考考试语文试题 2012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7年中考语文第一轮摸底试卷(备考) 2014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2017中考语文第一次摸底试题及答案(精练)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以及答案 2019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及答案 2016年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年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09-1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摸底练习试卷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4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摸底试卷(练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2016 2017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6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6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6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2017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摸底练习试卷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解析答案 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析答案 2012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特长班摸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