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黄海涛《砚上汉风》阅读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之前,汉字书写以朱砂书、漆书、墨书并举,所用的研磨器,虽无典籍与系统的考古发掘实物可考,但据推测,其形制基本延续史前。从史前直至夏商周秦四代,人们就地取材,选择自然、适用的石块充当研磨器,没有在原石基础上进行磨制加工或刻制纹饰。因此,根据目前所知的文字资料与考古发现,只能认定汉以前的砚或研尚处于萌发期,尽管其历史年代远远长于砚的成熟期。

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中的有关记载表明,西汉时,通常意义上的砚已经完全形成。砚之形成与命名,乃为砚之性质所定。汉末训诂学家刘熙于《释名》(卷六)中将砚之性质概括为:“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无论以研石压研抑或直接以墨条研磨,形式不同,其结果均以“研”之外力推动,使墨“和濡也”。刘熙此话言明研墨之工具与行为,于汉时已成定制。汉代班固在《汉书·薛宣传》中说:“(薛宣)下至财用笔砚,皆为设方略,利用之,省费,吏民称之。”汉代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载:“正月砚冻释,命童幼入小学篇章。十一月砚冻,幼童读孝经论语。”从上述典籍可以看到,砚在汉时已为日常所用。

汉人制砚不仅在完全意义上完善了砚的整体功能,而且在前人研磨器所具有的使用功能和“下意识”利用美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让砚具有美的欣赏功能。汉砚已由过去单纯实用及就地取材、随形而用,步入工艺制造行列。这是个质的飞跃。从形状上看,汉砚有两种类型。一是饼形砚,即由汉代之前的自然扁平形研磨器变为磨制较为规范的圆饼形砚,上附研石。个别砚立面还雕刻有纹饰,有的砚底有字款。二是板砚,即以长方形薄石板做底,再配以石研钮或陶研钮。东汉时期,饼形砚发展为砚上配圆雕盖、砚身雕三只附足的砚形。汉三足砚乃为有足砚之发端。西汉时,墨锭尚未出现,墨呈颗粒状或饼状、丸状,研墨时将墨丸置于砚中,以研石压磨碾碎,因而西汉石砚沿袭先秦,多带有研石。东汉开始出现松塔形墨,直接用手持墨即可研磨,研石从此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汉砚无论是硕大的三足有盖砚还是扁瘦的石板研,整体造型详略得当,特别是在立意上,取大势、略细节,以势写实,以静寓动。其装饰雕刻纹样普遍采用“四神样”、“云雷样”、“方相氏样”等纹饰,在雄浑古拙之中,飘逸出神秘与浪漫之气。汉砚具有这样的艺术风格,首先是因为汉代的社会伦理还是处于敬天、奉神、事鬼的时代,汉时审美风尚的功利性也就使器物的造型、花纹承载了礼乐和神秘主义的功能。再者,刘汉政治集团的统治以“霸王道杂之(汉宣帝刘询语)”,即以暴力和权术来进行政治统治,集团成员多出于楚地,汉朝的文化风格主要是由楚文化(老庄及巫文化)与中原文化融会而成,它所表现的雄浑古拙之中,仍带有楚文化特有的浪漫气质和巫的意识。

(摘编自黄海涛《砚上汉风》)

1.下列对于砚的形成历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无典籍与系统的考古发现证明,但据推测,从史前直至夏商周秦,研磨器的形制基本相同,通常意义上的砚尚未完全形成。

B.目前已经认定,汉以前是砚或研的萌发期,人们直接选用合适的石块作为研磨器,没有对其磨制加工,也未刻制纹饰。

C.砚的形成由砚的性质决定,汉末训诂家刘熙对砚的性质所做的概括表明,作为研磨工具的砚在汉代已成定制。

D.在汉代,砚已经完全形成,不仅如此,根据班固与崔寔在相关典籍中的记载可知,此时的砚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砚由过去单纯实用及就地取材、随形而用,步入工艺制造的行列,从此开始具有美的欣赏功能,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B.不同于以前形状自然扁平的研磨器,汉代的饼形砚经过较为规范的磨制,呈圆饼形状,有的饼形研还雕有纹饰或字款。

C.西汉石砚多带有研石,到东汉时研石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因为东汉出现了不需要研石即可研磨的松塔形墨。

D.汉代的社会伦理还处于敬天、奉神、事鬼的时代,器物的造型、花纹具有礼乐和神秘主义的功能,汉砚便是如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以砚研墨有研石压研和直接以墨条研磨两种不同形式,但目的都是以“研”之外力推动,使墨“和濡也”。

B.汉砚中的饼形砚和板砚应为西汉所特有,因为它们都有研,而这时的墨呈颗粒状或饼状、丸状,需要用研来磨。

C.无论是硕大的三足有盖砚还是扁瘦的石板研,汉砚的整体造型雄浑古朴,其装饰雕刻纹样又呈现出神秘与浪漫之气。

D.汉砚具有神秘与浪漫之气,原因之一是刘汉政治集团的成员多出于楚地,汉朝的文化风格具有楚文化的特色。

参考答案:语文网

1.B(“目前已经认定”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目前只能认定”。)

2.A(“从此开始具有美的欣赏功能”说法有误,原文为“在前人研磨器所具有的使用功能和‘下意识’利用美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让砚具有美的欣赏功能”,亦即以前的研磨器也具有欣赏功能,只是它不是制砚者“有意识”的行为。)

3.B(“汉砚中的饼形砚和板砚应为西汉所特有,因为它们都有研”的说法有误,不能根据饼形砚和板砚有研就断定,它们为西汉所特有,因为根据原文,东汉只是开始出现不用研的松塔形墨,因此东汉应该也有带研的砚。)

    相关推荐

    摘编自范曾《中国画刍议》阅读答案 摘编自沐斋《登高》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阅读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阅读答案 摘编自史念海《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范曾《中国画刍议》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人造器官:从科幻中走来》阅读答案 摘编自姚伟钧《中国烹饪探源》阅读及答案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阅读答案 摘编自李泽厚《已卯五说补篇》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阅读答案 海上的风阅读答案 《海上的风》阅读答案 海上的风阅读答案 汉字趣编 阅读答案 《汉字趣编》阅读答案 摘编自朱作言《转基因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阅读答案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阅读试题及答案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徐克谦《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阅读及答案 摘编自朱作言《转基因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阅读试题及答案 “大海的波涛声”阅读答案 秋光里的黄金树 (周涛)阅读答案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阅读试题及答案 摘编自刘志琴的《吴歌与人文启蒙——重识江南小调》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靖鸣、王瑞《微博“粉丝”:虚拟公共领域的舆论新军》语文阅读答案 风骨无需雕饰(薛之砚)阅读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汇编(2003-2012年)附答案 航母从来都是以编队形式在海上活动.....阅读答案 易砚,也称奚砚、易水古砚 《汉字趣编》之十二 阅读答案 汉风凛冽阅读答案2021 汉风凛冽阅读题 摘编自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概论·桥梁艺术与桥梁文学》语文阅读答案 摘下属于自己的桃子阅读答案 “大海的波涛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摘下属于自己的桃子》阅读答案 上海市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2003-2012年)附答案 宋词赏析 赵汝茪 摘红英·东风冽 摘下属于自己的桃子 阅读附答案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阅读答案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阅读答案 《后汉书·黄琼传》阅读答案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 阅读附答案 月夜和风筝牛汉赏析 月夜和风筝牛汉阅读答案 《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阅读答案 《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阅读答案 《砚铭考》阅读答案 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阅读答案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南风编译《动物也有道德感》(附答案)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阅读答案 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阅读附答案 古砚新辉 阅读答案 好汉靠自立阅读答案 2002上海市中考阅读《亲近自己的双腿》附答案 2002上海市中考阅读“亲近自己的双腿”附答案 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阅读答案 《后汉书·黄埔嵩传》阅读答案 文言文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 ......阅读附答案 1999年上海市中考说明文阅读《风力发电》有答案 不坐在父亲的肩膀上摘苹果......阅读答案 摘选自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阅读答案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感皇恩·案上数编书 陆庐峰市砚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黄河臆象》(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海上的父亲阅读答案 海上的父亲答案解析 海子《秋日黄昏》原文赏读 一箧磨穴砚 海上的父亲阅读答案 海上的父亲答案解析 沉醉东风(关汉卿)阅读答案 《做砚与做人》阅读答案 《告别 崔砚君》阅读答案 《砚铭考》语文阅读答案 “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阅读试题及答案 上海是怎么来的?阅读附答案(2019上海中考试题) 《上海新地标——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阅读附答案 《陆庐峰市砚》阅读答案 做砚与做人阅读答案 《端州遗砚》 阅读附答案 摘星星的人阅读理解答案 摘星星的人阅读 《小上海1972 》阅读答案 海上日出 阅读答案 在海轮上阅读答案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 “黄河入海流”阅读试题及答案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阅读答案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阅读答案 《江上阻风》阅读答案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 黄河入海流(李康美)阅读答案 澜涛 阅读答案 《古砚说》阅读答案 海上日出同步解析答案 海上日出同步答案四年级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