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沐斋《登高》语文阅读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平。”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正是“关河万里秋”!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 (摘编自沐斋《登高》)

1.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诗词里流传下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说明了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这些都是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诗句中描写登高时所见的不同的景色。

C.由于人的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的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

D.文人登高,是想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人同登一座山峰,所写的诗句意味相差很大,是由于每个人在登高时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

B.儒家的登高、道家的登高和皇帝祭祀封禅的登高,虽然目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他们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

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其远志便能发自心底,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或为了某个节日,而是为了一展胸襟,古代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自然就具有展示其胸襟,体现其怀抱的作用了。

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来形容伯牙抚琴的声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不同的琴声表现出来的。

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和他的同志们告别时,相对把盏,在青山之巅,远眺人好河山,不同的人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顾炎武和他的同志其心其举与历代文人登高时一展胸襟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

1.(3分)C(因果关系不当,古人登高的目的是为了一展胸襟。)

2.(3分)C(以偏概全。原文中这两句话是例证,而不是结论。)

3.(3分)D(“相同的”有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与历代文人不尽相同。)

    相关推荐

    摘编自范曾《中国画刍议》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黄海涛《砚上汉风》阅读答案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李泽厚《已卯五说补篇》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范曾《中国画刍议》阅读答案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阅读答案 摘编自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阅读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史念海《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刘志琴的《吴歌与人文启蒙——重识江南小调》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人造器官:从科幻中走来》阅读答案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阅读答案 摘编自姚伟钧《中国烹饪探源》阅读及答案 摘编自靖鸣、王瑞《微博“粉丝”:虚拟公共领域的舆论新军》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阅读答案 摘编自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概论·桥梁艺术与桥梁文学》语文阅读答案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阅读试题及答案 摘编自朱作言《转基因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阅读答案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阅读试题及答案 摘编自徐克谦《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阅读及答案 摘编自朱作言《转基因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注意摘取原文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 “认识自我” 节编自张立文《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语文阅读答案 “经典“新编,文化“啃老”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精选) 高考语文阅读:“美与自然”阅读答案 登高 阅读答案 摘下属于自己的桃子阅读答案 沐英,字文英,定远人...阅读附答案 登高 阅读附答案 《登高》阅读附答案 登高诗词阅读答案 近十年广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温润如玉朱自清 高考语文阅读天天练:《大自然的礼赞》 《摘下属于自己的桃子》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真题) 课外文言阅读《勤训》选自《恒斋文集》阅读答案 《论语•学而篇第一》精编高考题型实战演练(附答案) 初中语文科技类说明文的跑题纠编 《高斋漫录》阅读答案翻译 201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拒腐清廉篇 摘下属于自己的桃子 阅读附答案 渡荆门送别 语文阅读答案 试题汇编 登高 杜甫 阅读附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汇编(2003-2012年)附答案 姚鼐《陈谨斋家传》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天天练:《贾平凹书画集》自序 文言文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 2009年高考语文福建卷《张自新传》阅读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有答案) 阅读答案:《西拉沐伦河漂流 》(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阅读答案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阅读理解 晨读如沐阅读答案 《晨读如沐》阅读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2 高高的玉米 语文阅读答案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传统美德篇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比较阅读 答案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求知好学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描物状物篇 高考语文阅读天天练:《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初中为你自己高兴阅读答案 为你自己高兴原文阅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 高考语文语文“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 阅读答案 文言文《无斋记》阅读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高考语文阅读题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古诗词阅读 自戒 语文阅读答案 为你自己高兴 阅读答案(2011年烟台中考语文试题)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精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四) 摘选自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阅读答案 高一语文练习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登蓬莱阁》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从文化自觉到哲学自觉》语文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毛遂自荐》附答案 《登高》《锦瑟》同步练习与答案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恒斋文集|勤训》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阅读答案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苦斋记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莫言 《恒斋文集|勤训》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2017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格式汇编(各类型)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大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练习汇编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阅读答案(2012高考语文辽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