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名(梁晓声)阅读答案

小编:

清 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我问:“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老人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表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一时失语。只默默听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

仿佛被割掉了舌的我,终于又能说出话来。而且,说得激动。

“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

子诚的话,却说得异常平静。

不待我再说什么,问什么,子诚的一句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

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我,极愕。

“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有人说,那是因为她岁数大,脏器都老化了,所以不觉得多么疼了……他们的说法有道理么?……”

“我……不太清楚……”

我的确不太清楚。

我心愀然。进而,怆然。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才还清了那笔钱……”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惭,因我亦如此……

16.小说中多次写到茶村老妪“竭力挺直腰板”,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谈到他的写作体会时说,这篇文章不单是写给农民看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①写出徐阿婆面临生活重负表现出的顽强的承受力;②突出了徐阿婆正直、清白的形象特点;③暗示了徐阿婆病情越来越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内容又可以从表层内容和深层内容思考)

17.“我”是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正直的、善于反省的知识分子形象。①善良/有同情心。“我”听说徐阿婆的故事后,主动提出帮她还剩下的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②善于反省。当“我”听到徐阿婆说人的一生如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时,羞愧了;结尾处也有“我之羞惭,因我亦如此”。这些地方都表明我是一个善于反省的人。③正直。当“我”听到副县长的所作所为时,一时无语,可见“我”对他的做法持否定态度,所以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给形象定位1分;一点2分,其中特点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得4分)

18.文章在称赞正直清白的徐阿婆的同时,也揭露了某些官员追名逐利的腐败行为;(2分)我们这个社会存在不少这种耽于名利,不注重自己清名的现象;(1分)作者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引发我们对当今道德沦丧和价值缺失现象的反思,(1分)呼吁人们要重视道德的修养,保持为人的清名。(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推荐

    清名 梁晓声 阅读答案 老妪(梁晓声)阅读答案 梁晓声 老妪 阅读答案 梁晓声《双琴祭》阅读答案 普通人(梁晓声)阅读答案 喷壶 梁晓声阅读附答案 梁晓声《康熙字典》阅读答案 心灵花园(梁晓声阅读答案 藏书断想 梁晓声阅读答案 鸳鸯劫 梁晓声阅读附答案 梁晓声《老妪》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阅读试题及答案 梁晓声《老妪》初中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梁晓声“大兵”附答案 梁晓声《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阅读答案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梁晓声阅读附答案 梁晓声《老水车旁的风景》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双琴祭”梁晓声 阅读答案详解 (2012高考语文福建卷) 破晓歌声阅读答案 破晓歌声美国雅典娜阿塔娜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阅读答案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梁晓声 清名 阅读答案 莫名仇恨 张晓林阅读答案 论名声 阅读答案 论名声 阅读答案 高晓声“摆渡”阅读试题及答案 朱琦(清)《名实说》阅读 《夏蝉声声奏清鸣》阅读训练答案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清平乐 春晓”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答案:《论名声》(含答案) 张晓风《弱者,你的名字是——》阅读答案 《清澈的声音》阅读附答案 【清】厉鹗“晓至湖①上”阅读试题及答案 清云寺的木鱼声阅读答案 鸟说 【清】戴名世 阅读答案 清晨的电话铃声阅读答案 清云寺的木鱼声 阅读答案 晚清名臣沈葆桢 阅读答案 晚清名臣沈葆桢 阅读答案 《晚清名臣沈葆桢》阅读答案 《清名》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阅读答案:《清名》(含答案解析) 《论名声》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清)戴名世《邻女说》阅读答案 晚清名臣沈葆桢阅读答案 张晓风《弱者,你的名字是》阅读训练及答案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阅读答案 论名声 [德]叔本华 语文阅读答案 清代四名人家书阅读附答案 阅读《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答案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万俟咏 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 清晨的电话铃声 阅读训练及答案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阅读附答案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阅读附答案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阅读理解答案 总有那一片蛙声 古清生 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论名声》(2013高考江苏题)(含答案) 叔本华《论名声》语文阅读答案 及解析 《吴江两节妇传 (清• 戴名世)》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梅贻琦,清华的名片……(含答案)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苗青)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论名声》 (2013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阅读答案:《晚清名臣沈葆桢》(含答案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晚清名臣沈葆桢》(附答案)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苗青)阅读附答案 宋词赏析 李清照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阅读及答案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晓行》阅读答案 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语文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梅贻琦.清华的名片》(附答案) 《报晓鸡》阅读答案 陈廷敬,初名敬,字子端(清史稿)阅读答案附翻译 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 (张炎)鉴赏试题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梁衡】》附答案 刘一止《喜迁莺·晓行·晓光催角》诗歌赏析 《晓行》阅读答案 雨荷张晓风阅读答案2021 张晓风雨荷原文 【人物介绍】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阅读答案 名篇名句(1)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洞箫之声.然后用 宋词赏析 刘一止 喜迁莺·晓光催角 晓行 张晓风《瑕 》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附答案: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声声慢》阅读附答案 军号声声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飘向天堂的琴声 阅读附答案 《晓至湖上》阅读 军号声声阅读答案 军号声声阅读答案 军号声声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声声慢 秋声(含答案) 《金陵晓发》阅读答案 周晓枫《雨》阅读答案 晓望诗词阅读答案 声声慢诗词阅读答案 《哈欠声声》阅读附答案 雨 周晓枫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