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贮疏 贾谊阅读答案

小编:

论积贮疏 贾谊

①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②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③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④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孅至悉也 悉:熟悉

B.世之有饥穰 饥穰:荒年和丰年,此处偏义词,指荒年

C.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蹶:尽,用尽

D.国胡以相恤 恤:救济

10.下列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民不足而可治者 吾尝跂而望矣

B.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若属皆且为所虏

C.禹、汤被之矣 填然鼓之

D.何为而不成 为击破沛公军

11.下列属于从反面论述统治者要“重视积贮”的一组是

①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③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④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⑥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要重视积贮”的重要论文。

B.文章第二段,通过古今对比及相关理论和形势的分析,从正反两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C.第三段,就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从国家存亡的高度阐明不积贮的危害,从正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

D.第四段,阐明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从而有力地支撑了本文“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中心论点。

1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8分)

(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2分)

(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3分)

(3)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3分)

答案:

9.A(解析:A.悉:周全完备)

10.B(A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副词,将要。C代词;助词,凑足音节,不译D动词,做;介词,替。)

11. C (①是在前面充分阐述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中心论点。③阐明积贮之利是关系国家富强的根本大计,是正面阐释。④首先引用管子之言,提出古之治天下是“重积贮”的,是正面阐释。)

12.A(解析:B.文章第二段没有“古今对比”和理论分析;C.从反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13.(1)这两种灾害(或译作:“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和“淫侈之俗,日日以长”两种祸患,也算正确)公然盛行,没有人去制止它。(“残贼”1分,宾语前置的句式翻译出来1分)

(2)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如此地步了,可是皇上还不惊恐的呢?(“为”“阽危”各1分,反问句式1分)

(3)(有了雄厚的物质储备)使敌人(或:敌对的人)降服,使远方的人归附,招谁谁会不来呢?(怀、附使动用法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管子说:“粮仓充实了,老百姓就懂得礼节了。”老百姓生活不富足而能使国家安定,从古代到现在,还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古代的人说过:“只要一个男子不耕种,就会有人挨饿;只要一个妇女不纺织,就会有人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人治理天下,(对于重视积贮、足民致治的道理,对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了解得十分细致,考虑得十分周备,所以他们的粮食贮备能够拿来作为依靠。

现在许多人背弃农业去从事工商,吃饭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灾,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又是天下的大害。这两种灾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制止它;国家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拯救它。生产的人很少,浪费的人却很多,天下的财富怎么能不用光呢?自从成立汉朝以来,将近四十年了,公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误了时令不下雨,老百姓就会产生疑虑;年成不好交不了税,朝廷卖官爵来增加收入、百姓卖儿郎来度过日子。这些事情已经传到皇上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如此地步了,可是皇上还不惊恐的呢?

年成有好坏,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禹、汤那样的治世年代就曾遭受过。如果不幸再有方圆二三千里土地发生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呢?如果边境突然告急,几千几万的部队,国家用什么去发放粮饷给他们呢?战乱、旱灾交加,社会财富非常缺乏,胆壮力大的人会聚集起来横行抢掠,年老体弱的交换孩子啃他们的骨头。政治没上轨道,离朝廷远的地方怀有二心的人会合并起来争相闹事。皇上您这才惊慌起来图谋对付他们,怎么还来得及呢?

积贮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危存亡的命脉所在。如果粮食充足财力有余,做什么事情会不成功呢?用它来攻城,就能打得下;用它来防守,就能守得牢;用它来作战,就能够取胜。使敌人降服,使远方的人归附,招谁谁会不来呢?现在驱使百姓回到农业上去,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使全国老百姓各人依靠自己的劳力养活自己,工商业者和无业游民也都回去走向田间,那么积蓄充足,人们也就乐意在那里定居下来了。本来可以用来致富使天下安定,现在却竟然形成使人心惊胆战的情景,我内心替皇上痛惜啊!

    相关推荐

    贾谊“过秦论”教案 《贾谊论》阅读答案及翻译 “贾谊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贾生名谊阅读答案 贾生名谊文言文阅读 大政(贾谊)阅读答案 论友谊阅读答案 《退让 贾谊》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友谊 阅读答案 论友谊 阅读附答案 《论友谊》阅读答案 《论友谊》阅读答案 《退让 贾谊》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友谊》阅读答案 《论友谊》阅读答案 论友谊 阅读答案 《论友谊》阅读答案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阅读答案 《论友谊》阅读附答案 “贾谊,洛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长沙过贾谊宅 诗歌阅读答案 《论友谊》阅读附答案 论友谊阅读附答案 “长沙过贾谊宅”阅读试题及答案 论贵粟疏 晁错阅读答案 培根《论友谊》阅读答案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阅读附答案 论友谊 西塞罗 阅读答案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蒙田《论友谊》语文阅读答案 论友谊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贾谊传》对比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贾谊传》比较阅读答案 长沙过贾谊宅 诗歌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 论友谊公民们: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阅读附答案 诸葛亮《出师表》贾谊《虢君好谀》比较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贾谊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诸葛亮《出师表》贾谊《虢君好谀》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贾谊传》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西塞罗《论友谊》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友谊阅读答案 《情谊》阅读答案 《疏通》阅读答案 2013中考备考文言文阅读答案:阅《邹忌讽齐王纳谏》、《贾谊集》两则 寻找疏勒河阅读答案2021 寻找疏勒河赏析 宋词赏析 张耒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柳宗元《捕蛇者说》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及答案 疏通阅读答案 友谊阅读答案 疏通选段阅读 情谊阅读答案 论友谊 阅读答案(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情谊》阅读附答案 《疏雨》阅读附答案 寻找疏勒河 阅读答案 《友谊》阅读附答案 友谊的价值阅读训练 狗的友谊 克雷诺夫 论友谊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宋词赏析 姜夔 疏影 说友谊阅读训练及答案 “疏通”阅读训练及答案 论友谊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疏通”阅读训练及答案 《谏成帝营陵寝疏》阅读答案 《梅花 疏枝横玉瘦》阅读答案 疏帘淡月·秋思 阅读附答案 “在上个世纪初那种积贫积积弱、饱受屈辱的年代”阅读理解答案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8%阅读附答案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阅读附答案 贾人食言 《疏通》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友谊的分量阅读答案 《现代人的友谊》阅读答案 “寻找疏勒河”阅读试题及答案 生疏的故土阅读附答案 从积累说起......阅读答案 谏成帝营陵寝疏阅读答案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阅读附答案 《高山积雪》阅读答案 积攒快乐阅读答案 寻找疏勒河庐野阅读附答案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张炎 疏影·梅影 《积攒温暖》.......阅读答案 徐光启《甘薯疏序》阅读答案 寻找疏勒河的阅读附答案 李商隐《贾生》王安石《贾生》比较阅读答案 鲁人烧积泽文言文阅读答案 鲁人烧积泽阅读赏析 贾府听戏阅读答案 贾府听戏阅读理解 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海瑞)阅读答案 《王积薪闻棋》阅读答案 过香积寺阅读附答案 《动物的生死友谊》阅读附答案 芭蕾贾志红阅读答案 芭蕾贾志红散文赏析 疏影·咏荷叶 张炎阅读附答案 积极面对无奈 阅读答案 关于积之弊 阅读附答案 《鲁人烧积泽》阅读答案 王积薪闻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