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书画漫谈”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编: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段选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原载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一书),为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选文围绕人们喜闻乐见的书法艺术组织材料,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字平易,行文流畅,可读性较强,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金石书画漫谈》阅读答案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语词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把握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所谈的“书”究竟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求考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分别表述“书”,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B。先看A项,原文一开始说:“‘书’本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这里“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句式表明原文的“书”指的就是书法,因而A项符合原意,不是选项。B项原文是说由于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才使得“书”与“金”“石”“画”并称,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原文并没有说“金”“石”“画”在历史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而B项与原文意思不符,是正确选项。从文化常识看,虽然在历史上“金”“石”“画”的影响也较深远,但是跟书法相比还是有相当的距离。C项原文说:“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又说: “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而所谓“书”就是书法,因而C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不是选项。D项原文第三段说:“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可见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确实是按照“书”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划分出来的,所以D项符合原文意思,也不是选项。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B。先看A项,原文第二段说:“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接着又说:“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这里“所以”一词表明了真书确实是字体由繁到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结果,A项表述中的“于是”“应运而生”跟这里的“所以”相当,因此A项跟原文的意思是一致的,不是选项。再说B项,首先看草书的第一个来源,原文第二段说:“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不言而喻,B项的前半部分与原文相符。再看草书的另一个来源,原文说:“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章草是用汉隶的笔法写的,而如果用真书的笔法来写章草,就形成了草书;这一种草书,到东晋以后跟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也就是两个不同来源的草书合流。而B项的后半部分说草书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这就明显误解了原文。因而B项与原文不符,是正确选项。关于C项,原文说:“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这里所谓“在这以前……到唐代……”,跟C项的表述“起初……直到唐朝……”应该是同义的。而“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以及下文“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云云,正好暗示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是“书法家”。可见C项与原文相符,不是选项。最后看D项,原文的意思是说在古代“书法”和“法书”这两者的指称不同,而到现代,只用“书法”一词来指称。可见D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思,不是选项。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D.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C。先看A项,原文说:“甲骨文,字形繁难复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可见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确实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则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原文接着说:“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这里“就是因为”等跟选项中“根本原因”等的意思正相呼应,所以A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不是选项。再看B项,原文说,在唐代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可见B项的前半部分是符合原文内容的。原文又说,“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正因为“崇尚”,所以唐代才有包括皇帝在内这么多人都爱书法,同时书法流派也大为增多,可见B项的后半部分也是符合原文的,所以不是选项。关于C项,原文说:“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可见,C项的前半部分“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符合原文意思。但是C项的后半部分,则是忽略了原文“传世”一词。从原文可知,应该是传世碑版的书法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但是“传世碑版”不等于全部“唐人碑版”,我们无法确认未能传世的唐人碑版就一定不能代表当时最高的书法水平。所以C项不符合原文意思,为正确选项。最后看D项,原文对“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一语的解释是“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然后补充说明其原因是:“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也就是说,长期以来中国人就有把一个人的书法看成这个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传统,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传统,所以才有“见字如见其人”的说法。由此可见,D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不是选项。

    相关推荐

    金石书画漫谈 阅读答案 《启功:金石书画漫谈》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漫谈“漫画”阅读答案 鲁迅《漫谈“漫画”》阅读理解及答案 鲁迅《漫谈漫画》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漫谈读书 阅读附答案 “金、石、书、画是中国古代...”阅读理解答案 书画同源阅读试题及答案 朱光潜“谈读书”阅读试题及答案 漫谈桥的美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梁实秋《漫谈读书》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漫谈桂文化》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漫谈桂文化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次石湖书扇韵”阅读试题及答案 苏轼“书蒲永昇画后”阅读试题及答案 《谈谈读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解元”漫谈 阅读答案 《筷子漫谈》阅读答案 人生的试金石阅读理解答案最新 人生的试金石阅读理解 “谈谈现代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谈静阅读试题及答案 人生的试金石阅读答案 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出...阅读附答案 2012重庆中考语文试题 不再考颁奖词和漫画解读 《人生的试金石》阅读答案 漫谈氢能源与CO2减排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谈谈科学与文艺》阅读试题及答案 画有风骨人有风趣——漫记“漫画大师华君武 阅读答案 谈作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漫谈食用胶》阅读答案 《笑的漫谈》阅读附答案 “秋江上的浪漫”阅读试题及答案 漫画对联阅读答案 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试题附答案 《子恺漫画》序阅读答案 谈读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绵竹年画”阅读试题及答案 《漫谈桥的美》阅读答案 漫谈桂文化 阅读答案 漫谈食用胶阅读答案 《漫谈桂文化》阅读答案 《画有风骨人有风趣 ----漫记“漫画大师”华君武》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试题及答案 “江山如画”阅读试题及答案 齐白石画画阅读答案 人生的试金石......阅读附答案 《漫谈桂文化》阅读附答案 再谈肖邦阅读试题及答案 《谈谈读书》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子恺漫画》序 阅读答案 振甫《谈谈<古文观止>》 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三次画像 巴金 有效期限(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 阅读答案 黑色金子——石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朱光潜“谈静”阅读试题及答案 画家黄永厚阅读试题及答案 “金陵怀古”阅读试题及答案 “谈阮籍之哭”阅读试题及答案 金壶丹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黄昏,我漫步在珠湖的石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梁实秋“谈礼”阅读试题及答案 谈儒家伦理阅读试题及答案 《父亲的画面》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山水画阅读试题及答案 欧阳修“画眉鸟”阅读试题及答案 “金色的飘落”阅读试题及答案 《谈谈读书》阅读答案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漫谈桥的美语文阅读答案 漫话石鼓文 阅读附答案 “徐渭与“文人画””阅读试题及答案 谈读书 阅读附答案(2019吉林中考语文试题) 与11位总统“斗争”的漫画家” 永远的巴金阅读试题及答案 “谈吟诵 陈向春”阅读试题及答案 画石 阅读附答案 艾青“礁石”阅读试题及答案 谈谈读书阅读答案 《朱仙镇木版年画》阅读试题及答案 齐白石画虾阅读训练及答案 “黑金”石墨烯 阅读附答案(2019山东青岛中考试题) 王安石“定林”阅读试题及答案 上巳将过金陵 阅读试题及答案 《金色的小提琴》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支金色的钢笔 阅读答案(2014湖北黄石中考试题) 《“谜”漫两千年的“西瓜雪”》阅读试题及答案 王安石“春夜”阅读试题及答案 “再谈“微博”与“说理””阅读试题及答案 漫谈说理文(朱光潜)阅读答案 漫谈说理文阅读答案(朱光潜) 中国画的白描法阅读试题及答案 “山水画由来已久”阅读试题及答案 “菱溪石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金陵驿 文天祥”阅读试题及答案 漫谈氢能源与CO2减排阅读答案 华君武《我的漫画生涯》阅读答案 古希腊的石头阅读试题及答案 《齐白石的日子》阅读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