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与乡下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小编:

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幻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

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

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问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问,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

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

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B.“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的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2)文中的“老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3)“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6分)

(4)对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陈述观点并作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1.(1)(5分)CD(C由下文“活着是自豪还是悲哀”可知,老农的询问引起“我”的思考,可见“我”并没有同意小伙子的回答。D引用古训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老农个人,还为揭示 一种社会现象)

(2)(6分)①热情好客,如对“我们”热情款待;②率直、实在,如毫不保留地说出了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③有些狡黠、自私,如“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每点2分)

(3)(6分)①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②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不知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③想到中华民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在吃这个大问题上,怎么尽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老农的做法是可笑而错误的。(2分)①他把清洁的食品留下,把上了农药化肥激素的卖出,是狭隘自私的表现;(2分)②他弄不清城里人与乡下人原本是一体的,他缺乏见识与胸怀;(2分)③他的行为违背了民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视情况酌情给分)



    相关推荐

    城里人与乡下人 现代文阅读训练:《城里人与乡下人》[答案] 城里人与乡下人阅读答案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阅读答案 城里人与乡下人(毕淑敏)阅读答案 毕淑敏《城里人与乡下人》阅读答案 “乡下人进城”阅读试题及答案 人与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城里乡下 刘平阅读附答案 人与自然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文学与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老人与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体里的“红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猎人与狼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访城西友人别墅》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匠人与大师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老人与鸽子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口与环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居里夫人”阅读训练及答案 “梦里雪乡”阅读训练及答案 项籍者,下相人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乡下人家阅读答案 人口与生态脚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口与生态脚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类与技术环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猎人与狼 阅读训练及答案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杨万里与“诚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在中国人眼里 阅读训练及答案 老人与海鸥阅读训练及答案 “老人与海鸥”阅读训练及答案 读书与做人阅读训练及答案 读书与做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 匠人与大师阅读训练及答案 《病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客家人与柏树 阅读训练及答案 城市里坊建筑的活化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鼓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故乡》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乡愁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客家人与柏树”阅读训练及答案 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名人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生考题”阅读训练及答案 张华《低碳与城市生活》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人皆可为国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千城一面”与“自主文化”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之歌》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草鞋人和皮鞋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登山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咬人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之初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乡下的老鼠也进城阅读答案 乡下的老鼠也进城阅读理解 上山与下山阅读训练及答案 《做人与做事》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杀人以梃与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原文翻译) “人的皮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愚人食盐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储蓄人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戏如人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的价值》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贾人渡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勇敢的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疑人窃履》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的潜力》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三人成虎》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伟人细胞》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种树老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疑人窃履》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生“三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生寓言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萧房知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造太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访城西友人别墅》“澧水桥西小路斜”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感谢“敌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学会做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郑人买履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琴俱亡》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生一课》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蒲柳人家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疑人窃履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郑人逃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鬼怕恶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李觏《乡思》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低碳与城市生活 阅读训练及答案 《低碳与城市生活》阅读训练及答案 《墓地里的读书人》阅读练习与答案 下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鲁迅《故乡》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故乡滋味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乡村教师》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乡村的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下《诗五首》同步课堂及练习与答案 人生当如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威尼斯商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