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黄 昏》萨特(法国)(含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题。(共15分)

黄 昏

萨特(法国)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色。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亳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一致。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土,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一家旅店。到了住处,我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打算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只怕我要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委屈地说道。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

听了这句话,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在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他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是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一块新的香皂。”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躺着一个崭新的椭圆形小纸包。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去寻找这位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神态犹豫地站着。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如您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急忙跑开了。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这对我也是个教训, 。”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一块香皂。”

(有删改)

10.在文中空缺处,补写一句话。(20字内)(2分)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意味深长。

(2)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12.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葛尔特茨比的性格特征。(3分)

13.结合文本,探究本篇小说以“黄昏”为题的作用。(6分)

10.(2分)

示例: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或“不能武断地给人下结论”,“不能无端怀疑别人”等。(意思对即可)

11.(4分)

⑴“沉寂”反映了年轻人对葛尔特茨比的试探,希望能得到他的同情;也表现了葛尔特茨比对年轻人所讲故事有无破绽的思索。(2分)

⑵“高傲”表现了年轻人对自己心虚的掩饰,对葛尔特茨比的不满。(2分)

12.(3分)

①失意落魄。在他看来黄昏是失败者的时刻。

②戒备心强。他对年轻人的故事始终持有怀疑态度,保持警觉。

③善良热心 。发现掉落的香皂后赶快去追赶年轻人并借钱给他。

④善于自我反省。反省了自己自作聪明,仅凭一时的情况给人下判断。

(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只写出性格特点但未结合文本分析酌情扣分)

13.(6分)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②创设了特定的情境。为人物活动安排了一个模糊、昏暗、清冷的背景。

③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黄昏,老人才未发现自己丢失的香皂,而年轻人也因没能看到香皂而使自己露出破绽,被“识破”,葛尔特茨比才能意外发现香皂,推动情节发展。

④揭示小说主旨。是葛尔特茨比沮丧心情的写照,也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

(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有概括也要有简要分析,没有分析酌情扣分)

    相关推荐

    黄昏 萨特 兽国黄昏【美】艾伯特·马尔兹 《拉萨的黄昏》阅读答案 刘宏伟《拉萨的黄昏》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黄 昏》(含答案) 《兽国黄昏》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故乡的黄昏》(含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午的黄昏 阅读答案:《苹果:偶像的黄昏》(含答案) 黄昏阅读答案 《黄昏》阅读答案 黄昏阅读答案2021 黄昏阅读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何须惆怅近黄昏 《黄昏》阅读答案 黄昏 阅读答案 海子《秋日黄昏》原文赏读 黄昏阅读答案 黄昏 阅读答案 《黄昏》阅读附答案 鲁国之法 语文阅读答案 林语堂《中国书法》语文阅读答案 “黄 昏” 阅读答案详解 《黄昏》的阅读附答案 《黄昏》阅读附答案 行脚人·黄昏阅读答案 《书法与中国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的《伦理学的邀请》语文阅读答案 血色黄昏......阅读答案 《黄昏渡》阅读附答案 血色黄昏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日本]星新一《特技》(含答案) 镜泊湖的黄昏 阅读答案 秋天的黄昏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特立独行梁漱溟》(含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阅读附答案:中午的黄昏 秋天的黄昏阅读答案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答案 《马头琴的黄昏》阅读答案 秋天的黄昏阅读附答案 中午的黄昏阅读附答案 《幸福的黄昏》阅读附答案 中午的黄昏阅读答案 血色黄昏血......阅读答案 古寺黄昏阅读题答案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理解答案2021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答案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答案 黄昏断想阅读试题答案 马头琴的黄昏阅读答案 古寺黄昏 朱以撒阅读附答案 《黄昏菩提》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何须惆怅近黄昏》阅读答案 《秋天的黄昏》的阅读附答案 《中午的黄昏》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 [法]莫泊桑《蛮子大妈》(含答案) 说明文文体特点及阅读方法简介 语文阅读:《黄岩岛,到底属于谁》(含答案) 语文阅读:《黄怒波——山顶的诗意》(含答案 何须惆怅近黄昏 阅读答案 秋天的黄昏(丁立梅)阅读答案 《黄昏》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中秋的中国含义》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中国古代星宿(含答案) 语文阅读:《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含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战国策写作特点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语文阅读答案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含答案解释) 《中国“现代书法”的新思考》语文阅读答案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阅读答案 “黄昏 刘绪源”阅读试题及答案 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黄庭坚论书法》中考语文阅读答案 悲惨命运[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语文阅读:《读书声与强国路》(含答案) 毛泽东诗词《菩萨蛮·黄鹤楼》原文、译文与赏析 李洪武《黄昏断想》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夕阳近黄昏,所以无限好 阅读答案 《故乡的黄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眼睛黄昏,诗人常到湖边......阅读答案 镜泊湖的黄昏 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答案:《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2011高考安徽卷)(含答案解析) 语文阅读:“五条杠”副总队长黄艺博……(含答案)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1高考语文安徽卷) 阅读答案:萨满教……(含答案) 语文阅读:中国的工程座右铭……(含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麦黄黄 杏黄黄》 行脚人•黄昏(师陀)小说阅读答案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与练习 阅读答案:一般的书法理论往往从审美特性……(含答案) 中国建筑的“文法”阅读答案 “爱的旅程黄昏时分”阅读理解答案 语文阅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 (含答案) 《云端深处有“菩萨”》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建筑的“文法” 阅读答案 《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建筑的“文法”》阅读答案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何须惆怅近黄昏(记朱自清)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