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阅读答案
詹勇
①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最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算上电子书阅读量的2.48本,一共不到8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的时间哪去了?
②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与“累”也有另一番场景。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
③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用知识祛除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因而,图书馆排队借书的队伍长了,信谣抢盐的人就会少些;平时科普工作深入细致了,市民们面对PX项目的心态就会平和些。
④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⑤“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
(选自2014年4月23日“人民网”)
12.请简要分析本文①—④节的论述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作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⑤段加粗的“平静书桌”的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认为“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是时代之问,结合文章,说说你的回答。(4分)
12.(4分)先引用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引出论题“读书时间哪去了”(1分);然后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浮躁之气和功利之心(1分);接着分析了读书的好处(1分);最后得出“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个结论(论点)(1分)。
13. (4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举书店卖文化垃圾的事例,证明这种病象已侵袭到阅读内部了;把读功利性书籍比喻为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形象地指出其危害。
14.(2分)指名利的诱惑、信息的干扰,使读书人不读书(或只读些功利性的书)。
15.(4分)摒弃浮躁之心,功利之气;爱读书,多读书,善读书;用知识祛除心中的黑暗;有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
上一篇:薛涛《故乡遍地冬阳》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