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含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

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汉学研究当然也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一代代汉学研究者的艰辛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8.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西方注重主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C.“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

D.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过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9.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B.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C.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D.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10.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对如何促进汉学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3分)

8.C [A项运用了第2段西方“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等信息。这属于西方和中国的差异。B项依据原文“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C项“殊途而同归” “百虑而一致”出于第2段“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但对其解说不当。“殊途”指各种不同的发展途径,“百虑”指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并不专指中西文化差异。D项承认文化观念有差异,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见原文第2段)。]

9. B[B项说“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人更全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因为原文说“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日益增长”是一种由不够关注到非常关注的发展过程,既然如此,那就不是“始终”这样了。A项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C项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改换了一种表述顺序而已。 D项说“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依据语文最后一段“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中国不再是被动地被人认识和想象,而是可以从别人的认识和想象中加强对自我的认识,这就是将海外汉学看作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10.①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生发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 ②中国学界要关注海外汉学,形成互为关照的格局。③我们要大力倡导汉学复兴,比如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汉学节等等。(答到1点得1分,答到2点即得3分)

    相关推荐

    蔚蓝的王国阅读答案 蔚蓝的王国阅读附答案 大有作为的蓝藻 阅读答案 《大有作为的蓝藻》阅读答案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康福,蔚州人,世为本州军校……(含答案) 语文阅读:《从棣花到西安》(含答案) 蓝天高,蓝天大 阅读附答案 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阅读答案 美国之音,从肆意狂奔到穷途末路阅读答案 美国之音,从肆意狂奔到穷途末路 阅读答案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千米……阅读答案 从超越自我到贡献大美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青年来到大学……(含答案)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阅读答案 《从超越自我到贡献大美》阅读附答案 从超越自我到贡献大美阅读附答案 《美国之音,从肆意狂奔到穷途末路》阅读附答案 “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是坚持从无到有”阅读理解答案 家蓝蓝的大海是珊瑚的家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从生活体验到心灵体验》(含答案解析) 《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阅读附答案 《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阅读答案 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韦斯:从军队到政坛的传奇人生 》(含答案) 阅读答案:《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含答案) 从地震波到预警阅读答案2021 从地震波到预警阅读 阅读答案:《查韦斯:从军队到政坛的传奇人生》(含答案) 从三到万阅读附答案 “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答案:《迷路》(含答案) 语文阅读:《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含答案)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蓝色的蓝》(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含答案) 《从三到万》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含答案) 从简朴到简约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含答案) 阅读答案:《沉香一缕十年追思》(含答案解析) 从微博到微信阅读答案 从苦读到乐读 阅读答案 《从微博到微信》阅读答案 从孔子到孟子 阅读答案 车到山前没有路......阅读附答案 《从“苦读”到“乐读” 》阅读答案 从“雾都”到“霾都”阅读答案 从棣花到西安 阅读答案 《从“雾都”到“霾都”》阅读答案 《观舞记》阅读练习(含答案) 科学大观园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刘观传》(含答案) 从古到今的桥 阅读附答案 从地震波到预警阅读答案 《从稗史到大雅: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语文阅读答案 2020,从中国到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最新 2020,从中国到火星阅读题 蓝蓝的威尼斯 阅读答案 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 阅读训练及答案 宋词赏析 秦观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从雕花匠到画匠》阅读答案 从雕花匠到画匠阅读答案 《从微博到微信》阅读附答案 从农民到将军 阅读附答案 《从苦读到乐读》阅读及答案 蔚县剪纸阅读答案 从孔子到孟子阅读附答案 从地震波到预警 阅读答案 从三到万(马南部)阅读答案 我们走路时看到什么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全球史观……(含答案) 从“雾都” 到“霾都”阅读附答案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阅读答案 《从小见大》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含答案) 从小见大 阅读答案 从小见大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含答案) 人为什么会迷路?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碘盐迎来意想不到的全国大抢购(含答案) “小的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阅读理解答案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阅读答案 《从砍柴到学做木匠》阅读答案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阅读答案 《从织布机到计算机》阅读答案 “明星在南大没被围观”为何成了新闻阅读理解及答案2021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阅读答案 从地震波到预警阅读答案2021 《从Made in China到Cultured ①in China》阅读答案 《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春到齐鲁》(含答案) 我们走路时看到什么阅读答案 从波动方程到无线电阅读答案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阅读答案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从小见大》阅读附答案 《人为什么会迷路?》阅读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 小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及答案 《蔚县剪纸》阅读答案 丁立梅《蓝色的蓝(20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