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中的雅俗之辨》语文阅读答案

小编: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蒋慧明

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文中提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再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

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文艺的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一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这一点,从中国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⑤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雅俗共赏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而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

B.雅俗共赏讲究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兼顾,内容上要生动活泼、大雅若俗,形式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给人以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D.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和谐统一。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属于大众文艺的代表,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B.当前曲艺创演中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一些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这一点需要认真反思。

C.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

D.传统曲艺都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总是能给各类观众带来“高质量的笑声”的,它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

B.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

C.曲艺工作者应该向侯宝林、周柏春等老艺术家们学习,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D.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答案:

1.C(A偷换概念,“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B表述与原文有出入,应为“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D“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错,原文说的是“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和谐统一”也与原文“辩证统一”不一致。)

2.D(“都是”“所有”等措辞把话说绝对了。原文意思是,“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3.B(颠倒主次,无中生有。作者认为: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相关推荐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含答案) 阅读答案:《笑声中的雅俗之辨》(含答案) 阅读答案:《笑声中的雅俗之辨》(含答案解析) 争吵的雅俗 阅读答案 雅俗之伪:二人转的生态学 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18分)《雅与俗》语文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说“俗”道“雅”谈文化” 阅读答案 文学呼唤大雅之声 阅读答案 瓷器的雅俗阅读答案 “雅文化和俗文化”阅读理解答案 说“俗”道“雅”谈文化阅读答案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阅读答案 陈鲁民《争吵的雅俗》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荣累之辨》答案 《论雅俗共赏》阅读及答案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儒雅之风 阅读答案(2015襄阳中考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辨别筛选信息 阅读答案:《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荣累之辨》阅读答案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答案 “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阅读理解答案 漫话高雅与通俗阅读附答案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雅与俗阅读答案 《文雅的复杂性》语文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说“俗”道“雅”谈文化》(含答案解析) 《论俗人应避雅人》阅读附答案 《儒雅之风》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阅读附答案 林肯中心的鼓声 语文阅读答案 [甲]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阅读及答案 《民俗文化中的牛》阅读附答案 《俗从何来》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小议“辨”(含答案) 《建筑的情态》阅读答案(2014年雅安市中考语文)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语文阅读答案 小议“辨”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试题) 《荣累之辨》阅读附答案 浦阳郑君仲辨 语文阅读答案 花开的声音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天津中考语文试题) 儒墨之辨 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附答案:远去的歌声 2011雅安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笑说蟹文之灾》语文阅读答案 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 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愤世嫉俗 《从稗史到大雅: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语文阅读答案 议论文《儒雅之风》阅读答案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语文阅读答案 水磨镇的微笑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四川资阳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悠长的铃声》 语文阅读: 微笑,并保持微笑 (含答案) 荣累之辨 阅读答案 《荣累之辨》阅读答案 《在雅典法庭上的演讲》语文阅读答案 《玛雅文明衰落之谜》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之说明文语言品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水磨镇的微笑 语文阅读:《林肯中心的鼓声》(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 《再谈俗从何来》语文阅读答案 衣有年轮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3湖北中考语文:《掌声》阅读答案 笑声也是怀念阅读答案 天使的声音阅读答案(2014年安顺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阅读题之语病题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四川雅安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阅读:《说“笑”》(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凤翔《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生命的声音 语文阅读答案 蛤蟆的叫声 语文阅读答案 天使的声音语文阅读答案 《宗族与风俗: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的缩影》语文阅读答案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中考阅读附答案 《李白之死辨误》阅读答案 “中庸”辨义阅读答案 2013中考语文阅读答案:《蛤蟆的叫声》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花开的声音 粗俗的标语是语言瘟疫阅读理解答案议论文阅读 春天的声音 语文阅读答案 小议“辨” 阅读答案(2011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试题)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阅读答案(2014年雅安市中考语文) 圣诞夜的歌声 语文阅读答案 “玛雅一中国文化连续体”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附答案: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跌倒了也要笑 语文阅读答案 (2012绥化中考) “汉字媚俗,由来已久”语文阅读答案 破晓歌声阅读答案 破晓歌声美国雅典娜阿塔娜 文雅的复杂性 阅读答案 《儒雅之风》阅读附答案 “笑说蟹文之灾”阅读理解答案 神奇的地声阅读答案(2011泉州中考语文阅读题)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作文 《中国之道》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语文阅读答案 宿迁中考: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阅读附答案 《关于“经典文化和低俗的恶搞文化”的主题阅读》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笑谈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