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偏见是没有价值的——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判断》语文阅读答案
文化的偏见是没有价值的
——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判断
老 舍
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的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能够客观地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不幸,假若这个观察者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
日本人是相当的细心的。对中国的一切,他们从好久就有很详密的观察与调查,而自居为最能了解中国人的人。对中国的工矿农商与军事的情形,他们也许比中国人还更清楚,但是,他们要拿那些数目字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就正好像拿着一本旅行指南而想作出欣赏山水的诗来。同时,他们为了施行诡诈与愚弄,所接触的中国人多数的是中华民族的渣滓。这些渣滓,不幸,给了他们一些便利,他们便以为认识了这些人就是认识了全体中国人,因而断定了中国文化里并没有礼义廉耻,而只有男盗女娼。
国际间的友谊才是了解文化的真正基础,彼此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世界上才会有和平。日本人的办法,反之,却像一个贼到一所大宅子中去行窃,因贿赂了一两条狗而偷到了一些值钱的东西;从此,他便认为宅子中的东西都应该是他的,而以为宅子中只有那么一两条可以用馒头收买的狗。这教日本人吃了大亏。他们的细心,精明,勤苦,勇敢,都因为那两条狗而变成心劳日拙,他们变成了惯贼,而贼盗是要受全人类的审判的!
他们没有想到在平津陷落以后,中国会有全面的抗战。在他们的军人心里,以为用枪炮劫夺了平津,便可以用军事占领的方式,一方面假装静候政治的解决,一方面实行劫抢,先把他们的衣袋装满了金银。这样,他们自己既可达到发财的目的,又可以使军人的声势在他们国内继长增高。因此,上海的抗战,使在平津的敌寇显出慌张。他们须一方面去迎战,一方面稳定平津;他们没法把平津的财宝都带在身上去作战。怎样稳定平津?肆意的屠杀固然是最简截明快的办法,但是,有了南京政府的全面抗战,他们开始觉到屠杀也许是危险的事,还不如把他们所豢养的中国狗拉出几条来,给他们看守着平津。假若在这时候,他们能看清楚,中国既敢抗战,必定是因为在军事的估量而外,还有可用的民气,在物质的损失中,具有忍无可忍的决心,他们就会及时的收兵,免得使他们自己堕入无底的深渊。可是,他们不相信中国是有深厚文化的国家,而只以枪炮的数目估计了一切。
人类最大的惨剧便是彼此以武力估计价值,像熊或狗似的老想试试自己的力气,而忽略了智慧才是最有价值的,与真有价值的。
(题目为命题者所加,有改动)
15.请理解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的含意。(6分)
⑴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3分)
⑵拿着一本旅行指南而想作出欣赏山水的诗来。(3分)
16.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舍先生在本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6分)
17.作者认为“智慧才是最有价值的,与真有价值的。”请结合全文内容,阐述“智慧”在本文中的具体内涵。(6分)
15. ⑴日本人对中国文化有成见,不能客观地了解中国文化。(1分)他们急于证明他们心中的成见,刻意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糟粕(1分),有意漠视中国文化的精华(1分);⑵日本人自认为对中国文化了解很多,但只是先入为主、以偏赅全(2分),并不能真正触及中国文化的内核,不可能真正懂得中国文化(1分)。
16. ⑴痛斥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狡诈。⑵表现出对敌人愚蠢偏见的极度轻蔑和否定。⑶讥刺了抗战中的民族败类。⑷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深沉的热爱。⑸鲜明昭示着抗战必胜的信心。⑹指出了和平的途径,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期盼。(1点1分)
17. ⑴不可忽视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带来的影响。⑵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以偏赅全。⑶看问题要触及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⑷彼此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世界上才会有和平,靠武力只能让自己陷入困境。(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上一篇:摘编自沐斋《登高》语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