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详细整理(5)

小编:

因、于、哉、则、者、之

⑴于是,就。例:①虎因喜,计之曰。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⑥因谗之曰。

⑵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④因其固然。

⑶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吏因以巧法。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⑤伺者因此觉知。⑥因河为池。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⑧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⑷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④因入京师。

⑸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⑹因为。例: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③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⑺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

⑻沿袭。例:因遗策。

⑼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

⑴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③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⑵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⑶与,跟,同。例:①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燕王欲结于君。④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⑷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⑸从,自。例: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⑹在……方面。例: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⑺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本义项是指后一个“于”。)

⑻被。例:①君幸于赵王。②受制于人。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⑼受。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

⑽向。例:①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②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11)给。例: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于是」

⑴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⑶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⑷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

⑸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

⑹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于路」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日却在这里撞见。

「于是乎」于是。例: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

⑴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③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④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⑵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①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②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④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⑤斯则仆之褊哉⑥鸣呼哀哉

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啊”。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⑷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啊”。例:幸宁心哉!

--------------------------------------------------------------------------------

⑴却,可是。例:①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②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

⑵那么,就。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及日中则如盘盂。

③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④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例:《论语》六则。

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例: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⑦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⑧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

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⑸就是。例:①则者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③不然,则其所疏远。

⑹原来是。例:①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

②临视,则虫集冠上。

⑺只。例:①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②不依公道则爱钞。

⑻同“辄”,总是,常常。例:居则曰:“不吾知也!”

⑼原来已经。例:①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②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则是)只当是。例: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则则)赞叹的声音。例:连呼则则。

--------------------------------------------------------------------------------

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者:指人)

②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⑤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⑥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⑦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⑧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者:指人)

⑨客何为者?(者:指人)

⑩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者:指物,药)

(11)又可怪者,在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者:指病)?

(12)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⑵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⑶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⑷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例: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⑸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⑼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例: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⑽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11)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

⑴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的。例: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往,到……去。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云之崔嵬。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⑽向。例:然后驱而之善

    相关推荐

    常见文言虚词详细整理(2) 常见文言虚词详细整理(3)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高中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详解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按音序排列) 常用复音虚词用法 高考文言文90个常见古今异义词用法 文言文《沈周》参考答案及详细分析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详细答案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超详细实践详解 文言文 赤壁赋 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整理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重难点字词整理 高中文言虚词集训(附答案) 劝学 文言文 知识点归纳整理 文言文132个古今异义词用法详解 文言文阅读5 高中课内文言文120个实词用法详解(二)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详细推敲 高三语文导学案《高考考点之文言虚词3》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阅读理解答案 “永远的感动铃兰,距离5月12日已经过去了整整11天”阅读理解答案 《“断桥”考》详细答案分析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中划线词的意思。(5分)... 2017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常见题型梳理 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阅读附答案 庞安常传文言文答案 庞安常传文言文阅读 《陈公弼传》详细答案(附翻译) 阅读文言文,完成1一5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阅读文言文,完成1—5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初中古诗文名句分类整理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叶圣陶在四川》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初中议论文常见阅读题型 阅读《我国的太空植物》答案详细分析 文言文《常惠》阅读答案 石壁榕礼赞阅读答案详细分析 初中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附答案 整容阅读理解答案 整容阅读题目赏析 《稼说送张琥》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词类活用 建筑类说明文《鸟巢》阅读答案及详细解题指导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2014中考课外文言文《曹司农竹虚言》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题附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石壁榕礼赞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详细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5篇 文言文阅读。余亿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1-5题 《词典里竟有虚构的词?》阅读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63个固定短语用法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常见的考试题型 初中语文诗词阅读辅导之虚实结合 《曹司农竹虚言》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执虚如盈阅读理解答案最新 执虚如盈阅读理解 文言阅读。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 中考备考诗词赏析(5):望岳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技巧辅导(5) “《纽约时报》整版介绍中国作家实属罕见”阅读理解答案 从细节预见未来 阅读答案 滕王阁序 知识点整理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答案及详细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 整理试题 语文阅读答案 ①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阅读答案 中考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中文言文词语全解:一词多义 2017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常见题型参考 2017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备考:常见题型指导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附答案 2013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词语变化详表 初中文言文《细柳营》阅读练习(附答案) 目不见睫文言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辅导之常用名词 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虚和实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附答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详细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生命赋我常常在司空见惯...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曹司农竹虚言》阅读答案附翻译 高中文言文《常梦锡》阅读答案附译文 文言文阅读《常梦锡》附答案及翻译 高考语文科技说明文问题设置的常见类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详解(3) 比较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附答案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