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具有会通精神 阅读附答案

小编:

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西汉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立论不同,但也有彼此相通的方面。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学说相反而相成。由此可见,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这从《吕氏春秋》一书可以看出端倪。该书亦称《吕览》,为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以儒家和道家学说为主,兼论名、法、墨、农、阴阳各家。此书肯定了儒家的政治伦理,主张实行仁政,也赞成道家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观点,体现了儒、道的会通。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被封为淮南王,与门客编撰《淮南子》一书。其中,既有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有儒家、墨家以天下为己任、劳作不息的论述。

从战国末期到秦汉及魏晋时期,其间贯串着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由此产生了魏晋玄学。魏晋玄学以《周易》《道德经》《庄子》为基础,称为三玄。它既讲自然变化,也谈社会人事变迁;既鄙视世俗,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态度,又主张保持名教(身份等级的象征)传统和对自身既得利益的重视,用以论证名教与自然的一致性,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

中国思想文化的再次会通,起于唐代三教并立,至两宋,由南宋理学完成。唐代,中国佛学吸取了儒学和道家老子学说的某些方面,有些僧人以人皆可以为尧舜来解释佛性,并出现了专讲孝道的佛经,如《父母恩重经》。有些僧人以忠孝思想为内涵、以家族组织为形式编写禅律《百丈清规》,使佛教中的若干宗派世俗化,这样佛教才有了立足的文化基础。唐代思想家推崇儒学,同时研究佛学,居庙堂之上讲修齐治平、道德教化,处江湖之远则栖心释梵,浪迹老庄。时至两宋时期,儒学吸取了佛学哲学的某些论证方法,使自身的哲学思辨特别是在本体论上有了新的理论创造。

会通,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话说,就是为儒学寻找活水源头,否则儒学就会枯竭凋零。他在诗里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和其他理学家将三教会通在以儒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称为新儒学。与朱熹理学有别,南宋产生了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思想,认为心即理,只要发明本心,即可穷理尽性。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心学传统,论述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反映了人们要求独立思考的理性要求。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说,思想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公识,要由天下士人共同研究,确定其价值。在他看来,思想学术上的会通精神有助于打破学术上的门户之见,综合各家之长,开辟出一条新路。

(节选自张岂之《中华文化具有会通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诸子百家虽立论、学说不同,但都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都具有会通精神。

B.《吕氏春秋》不仅会通儒、道两家的思想,还论及了名、法、墨、农、阴阳各家的学说和主张。

C.从《淮南子》有关道家、儒家、墨家思想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汉代在思想学术上也具有会通精神。

D.魏晋玄学以三玄为基础,其产生的条件之一就是儒家与道家学说从战国末期到魏晋时期的长期会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中国佛学也吸取了儒学思想,令佛教中的若干宗派世俗化,使当时的佛教有了立足的文化基础。

B.唐代思想家推崇儒学,同时研究佛学,也会通道家的学说和思想;两宋儒学会通佛学,在理论创新上颇有成就。

C.南宋朱熹所代表的新儒学在以儒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会通了三教,为儒学寻找活水源头。

D.黄宗羲认为思想学术应该是由天下士人共同研究、确定其价值的公器公识,因而学术思想上的会通尤为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战国末期到南宋末年,中国思想文化至少经历两次大的会通,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B.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其中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

C.思想文化史上的会通,既体现在学说和思想的融会贯通,也包括一些研究和论证方法的彼此借鉴和吸收。

D.思想学术上的会通精神,不仅有助于构建新的学术体系和学术流派,还可以丰富传统的思想学术。

参考答案:

1.A.儒家《易传系辞上》主张思想文化的贯通,不是司马迁和班固这样认为;司马迁、班固只是认为诸子百家有相会通的特点。

2.C.会通三教的是朱熹和其他理学家,不是新儒学。

3.B.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错,由原文可知,《吕览》体现了儒、道的会通,魏晋玄学也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唐代及以后,才有佛学,也就是释的参与。

    相关推荐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和”的精神》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阅读答案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藏中,传统节日有着其他文化遗产所不具备的特殊性 阅读附答案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阅读附答案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阅读 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阅读答案最新 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阅读理解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 阅读附答案 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阅读附答案 太极与中华文化(有删改) 阅读答案 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阅读答案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阅读附答案 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阅读附答案 《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阅读附答案 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阅读附答案 与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更强调社会和谐..阅读附答案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语文阅读答案 中华文化元素 阅读附答案 中华文化的根在农耕文化 阅读附答案 中国呼唤人文精神阅读附答案 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阅读答案 “徽州文化的商业精神”阅读理解答案 “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阅读及答案 阅读答案: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含答案) 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阅读附答案 《有一种精神叫专》阅读附答案 中国文化史通释 阅读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 阅读答案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藏中阅读附答案 中国呼唤人文精神 阅读答案 中国工匠的人文精神的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阅读附答案 文艺的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所以说文艺有社会性...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附答案 没有匠心,有业余精神也行 阅读附答案 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阅读题 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阅读答案 家训在中国具有长达3000年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建设现代家训文化...阅读附答案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阅读附答案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题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理解 我们的文化需要培育科学精神 阅读答案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附答案 《宣纸——中华文化中的瑰宝》阅读答案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阅读附答案 《中国哲学的精神》语文阅读答案 2012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精华试题 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阅读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我们的文化需要培育科学精神》语文阅读答案 《诗 中华文化的灵魂》阅读答案 太极与中华文化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诗 中华文化的灵魂 阅读答案 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 阅读附答案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阅读附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在精神文化...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女神创造精神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女神时代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阅读答案2021 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阅读理解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阅读附答案 中国人的精神 阅读答案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 阅读附答案 宗白华《学者的态度与精神》阅读及答案 精神救助记叙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2010高考湖南卷社科类阅读)(含答案) 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 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阅读及答案 中国传统法的民族精神与现代转化阅读答案解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阅读答案 对话马可:“真正的奢华在精神阅读答案 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 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阅读理解 文言文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阅读附答案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阅读附答案 展认同 扬首善——“北京精神”文化意义琐谈 阅读答案 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阅读附答案 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 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阅读题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阅读附答案 “宣纸——中华文化中的瑰宝”阅读理解答案 《小小贺卡让中华文化插上翅膀》阅读附答案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阅读理解答案 她是个仅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 阅读附答案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阅读附答案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议论文阅读题答案 《志愿精神》语文阅读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群己之辩”始于孔子...阅读附答案 《精神手杖》语文阅读答案 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