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的阅读附答案

小编:

  20世纪60年代初“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资源、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1.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态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

  B.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C.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D.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

  C.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

  D.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B.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

  C.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

  D.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参考答案

  1.B (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见原文第一段第一句;C项“参与旅游”无中生有,原文是说“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D项“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的方法有多种,不仅仅有“提供一定的资金”,见原文第二段三、四、五句。)

  2.C (C项“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是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现状,并非“论证”。)

  3.D (D项“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相关推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好词好句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说明文阅读答案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说明文阅读答案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 阅读附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1)在天堂寨旅游风景区登山路上,一位大爷看到右面的警示牌,笑呵呵地说: 时间怎样地行走 阅读答案 怎样使我们的生活丰富阅读理解 怎样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宗白华 怎样才会有好记性阅读答案 时间怎样地行走阅读答案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阅读附答案 VR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阅读附答案 农民贵族阅读答案 农民贵族中心 怎样不被互联网打败(周鸿祎)阅读答案 “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阅读答案 时间怎样地行走 语文阅读答案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 阅读附答案 阅读《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附答案 《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阅读附答案 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讲,民族是文化的载体 阅读附答案 地球首个生态城市 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时间怎样地行走》(含答案) 傅惟慈——打完最后一手牌 阅读附答案 牌戏人生的阅读附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阅读附答案 任何民族的饮食阅读附答案 怎样阅读名著 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阅读答案 《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阅读答案 牌楼的产生 阅读答案 《牌楼的产生》阅读附答案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阅读答案 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阅读答案 《阿Q正传》中当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时,阿Q对革命的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阅读答案 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分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附答案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阅读答案 草原与平原、江河等地理区域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家园.....阅读附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学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答案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阅读附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阅读答案 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阅读附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附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附答案 大学生怎样离校阅读试题及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阅读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阅读答案 《农民贵族》阅读附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阅读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附答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附答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打开美好的内心......阅读附答案 《石头是怎样“烂”掉的》阅读附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附答案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阅读答案 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阅读答案 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阅读理解 《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阅读附答案 《 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阅读答案 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阅读答案 “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阅读附答案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阅读附答案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阅读附答案 地球首个生态城市阅读答案 吃饭的时候怎样教育孩子 《韩国民族文化》阅读附答案 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藤野先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时间怎样地行走 我是怎样自杀的? 阅读答案 阅读《高铁是怎样“飞”起来的》附答案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阅读题附答案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阅读附答案 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阅读答案 “丘吉尔曾说:“你要别人具备怎样的优点,你就怎样去赞……”阅读答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阅读答案 《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阅读附答案 游宇明《怎样的“水土”才养人》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打开美好的内心》阅读附答案 这辈子做好您儿子 阅读答案(2014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试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次死里逃生”(阅读及答案) 阅读训练:怎样读诗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只羊其实怎样 阅读附答案 一张打湿的人民币阅读理解答案 一张打湿的人民币答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附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彩片段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阅读附答案 学会怎样学习阅读理解题目 学会怎样学习原文赏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答案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阅读附答案 “沙暴是怎样形成的”阅读答案 《黄 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 读《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选段阅读 《怎样读书 顾颉刚》阅读附答案 《旅游情思》阅读答案 怎样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